摘 要:讓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比讓學生看教師的演示實驗效果要好得多。每個演示實驗都可以讓學生不同程度地參與進來,加強在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能顯著地提高課堂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生; 參與; 物理; 課堂; 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6-012-001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課堂演示實驗是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
一、學生參與課堂演示實驗的必要性
在物理教學中,觀察與實驗是教學的基礎,它具有積累感性認識、引發(fā)學生思維、激勵學習興趣、訓練動手實踐技能、培養(yǎng)優(yōu)良品格等多種教育教學功能。為了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演示實驗過程,首先要調動學生的觀察欲望,提出一兩個有趣的問題,說明觀察的目的意義是有必要的。然后要創(chuàng)造條件,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操作過程來。
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實驗教學的措施
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驗過程,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水平,我在課堂實驗教學中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改進措施,收到了比較有效的教學效果。
1.實驗前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懸念
學生有了強烈的懸念,便主動地積極地去解開懸念,這種迫切的心理狀態(tài),包含著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在進行演示實驗前,我根據(jù)實驗內容或現(xiàn)象提出一些簡單有趣味的問題,讓學生去猜想,帶著懸念去觀察實驗。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會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實驗。例如,上《大氣的壓強》一節(jié)時,在課堂演示“倒置的杯子盛水”的實驗前,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杯子來盛水,但同學們看見過倒置的杯子也可以盛水嗎?”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懸念,吸引學生參與下面的實驗教學:在盛滿水的杯子上蓋上大小適宜的卡紙,用手上舉后突然倒立,杯子里的水完好無損,我舉著倒立的水杯問學生,這一現(xiàn)象說明什么?逐步引入《大氣的壓強》。
2.努力提高實驗過程的可見度,引導學生觀察重點部位
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觀察過程的細微性與全面性。具體做法是,提高演示實驗的高度??蓪嶒炁_置于講臺上,講臺上再墊一些書。對待重點現(xiàn)象我就引導學生觀看,重復幾次。有時要“請上來”和“走下去”,即為了觀察細致全面,讓后排和兩側的學生分組輪流到講桌前觀看演示。例如:在學習《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我也是采用了讓學生完成的探究實驗,我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3.師生合作并同做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教師單獨演示固然有操作快捷、講解條理清晰等優(yōu)點,但也有很多不足的方面:一是學生處于旁觀地位,學習主動性差,缺乏參與意識。二是教師讀數(shù)或宣布實驗結果時,學生半信半疑,總認為老師做了加工修改,缺少客觀性。三是課堂情景呆板,變化少,課堂氣氛不活躍。師生合作演示或教師引導學生做演示有助于改變上述之不足。好處是學生輪流演示,加強學生參與意識,而且每人都有機會做。學生相信他的伙伴讀數(shù)不會做假,并有一種親切感,活躍課堂氣氛。此外學生操作讀數(shù)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還可就錯誤糾正,加強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浮力》時,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我先引導學生看書,探討實驗過程,再出示器材,讓學生上臺來完成測量、讀數(shù)等,對學生測得的數(shù)據(jù)加以引導、分析,并強調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學生很容易接受。但如果只是老師的演示,就算是數(shù)據(jù)精確,誤差很小,學生可能認為可信度小,好像是老師預設的。
4.演示實驗配以簡易的學生隨堂小實驗
在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了一些小器材,如紙、硬幣等,課堂上把他們分成小組進行實驗,甚至可以開展小組競賽活動,這樣的效果比教師自己演示要好得多。又如在做《摩擦起電》演示實驗時,讓學生以塑料鋼筆桿在頭發(fā)上磨擦吸引小紙屑,加強學生對實驗的參與。還如在做《音叉振動發(fā)聲》實驗時,讓學生大聲讀課文或唱歌,以兩手捏喉管感知聲帶的振動。學習《摩擦力》一節(jié),讓學生感受摩擦力時,我引導學生將手放在桌面上,分別用不同的力按住再拖動,使學生探索的興趣大為提高。
5.進行實驗的改進,放手讓學生參與實驗
要進行實驗的改進,放手讓學生參與實驗,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要設計好實驗的階梯,幫助學生步步深入。既不要使學習的跨度過大,使學生無從入手,又不要使學習的跨度太小,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在設計實驗的方案時,應注意了解學生實際,對實驗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遇到的困難等,都要作充分的估計和準備。例如,在進行物體浮沉條件的實驗時,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雞蛋放在濃鹽水中,觀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濃鹽水中加清水,觀察雞蛋的懸浮和下沉;再加入濃鹽水,觀察雞蛋的上浮,在實際操作時,加入清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會出現(xiàn)由于一下子倒入過多的清水,雞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懸浮現(xiàn)象,再加濃鹽水時,雞蛋就可能上浮不起來。我們在設計實驗方案時,作了如下的改動:讓學生先把雞蛋分別浸沒在清水和濃鹽水中,觀察雞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雞蛋的受力情況,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條件。接著讓學生緩緩地向濃鹽水中加入清水,觀察懸浮現(xiàn)象,分析得出懸浮條件,然后討論為什么雞蛋在清水中和在濃鹽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為什么漂浮時和懸浮時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卻相同?這樣處理,不但實驗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學生容易理解。
提高物理課堂實驗教學的效果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參與的水平愈高,教學效果愈好。而要加強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活動,教師的教改意識與正確引導學生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還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探討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