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蒲松齡作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不僅為世人留下了《聊齋志異》這部傳世名著,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民間通俗戲曲。本文通過第一手資料,挖掘整理《八仙過?!窇?,并從《八仙過?!窇虻闹黝}與蒲松齡的時代思想、唱詞風(fēng)格、音樂,以及蒲松齡與畢盛鉅的關(guān)系,對手抄本《八仙過海》戲做了較為深入全面的研究考證,論證手抄本《八仙過?!窇驊?yīng)出自蒲松齡,使其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研究與保護傳承價值。
關(guān)鍵詞:蒲松齡;俚曲;《八仙過?!窇?/p>
中圖分類號:I207.3 文獻標識碼:A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省淄川區(qū)蒲家莊人。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承襲六朝志怪小說與唐人傳奇的衣缽,而在創(chuàng)作觀念、手法上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在蒲松齡生前,清代詩壇領(lǐng)袖王士禛初讀《聊齋志異》稿本,寫了《戲題蒲生〈聊齋志異〉卷后》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薄读凝S志異》問世以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在中外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蒲松齡因此享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盛譽。
蒲松齡生活于清王朝的初期,那時候,朝廷實行以“時藝試士”選拔官僚的科舉制度。所謂“時藝”,即“八股文”,是一種從內(nèi)容到形式、字數(shù)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應(yīng)試死板文體,是跨入仕途,獲取功名富貴的必經(jīng)之路。然而蒲松齡一生屢試不第,多次鄉(xiāng)試皆鎩羽而歸,七十一歲只取一個“歲貢”,連個舉人之銜都沒考到,真可謂:不得其志,一生淪落,非常郁悶。更是發(fā)出過“驥老伏櫪壯心死,帖耳嗒喪拼終窮”(《自嘲》)的感慨和牢騷。然而,正是他這一生不得志的坎坷成就了《聊齋志異》這部流傳千古,深受人們喜愛,享譽世界的短篇小說集。
作者自述道:“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仁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道出了故事題材大多來自民間下層社會的信息。
封建社會的農(nóng)村是貧困的,災(zāi)荒頻繁,暴政橫斂鄉(xiāng)里,農(nóng)民境遇十分凄慘。蒲松齡一生生活在農(nóng)村,與農(nóng)民心情比較接近,同農(nóng)民一起苦則苦,樂則樂,正視現(xiàn)實,揮筆直抒胸臆。他還利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俗曲的民族形式創(chuàng)作了不少“通俗俚曲”,與《聊齋志異》相比雖不能等量齊觀,影響、成就有大小之別,但作為我們?nèi)嫔钊氲亓私?、研究這位舉世聞名的文學(xué)家的生平、思想、性格及其代表作《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有重要價值。
一、蒲松齡《八仙過?!窇虻耐诰蚺c傳說
蒲松齡一生生活在農(nóng)村,同農(nóng)民群眾下層人士廣泛接觸,人間的惡、善、冷、暖時時牽動著他的心弦。他除了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聊齋志異》外,還努力從事通俗俚曲的創(chuàng)作。在他兒子蒲箬寫的《清故顯考歲進士、侯選儒學(xué)訓(xùn)導(dǎo)柳泉公行述》里,曾有扼要敘述?!缎惺觥分姓f:“如《志異》八卷,漁搜聞見,書寫襟懷,積數(shù)年而成,總以為學(xué)士大夫之針砭;而猶恨不如晨鐘暮鼓,可參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媼之夢也,又演為通俗雜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見者歌,而聞?wù)咭嗥?,其救世婆心,只將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盡舉而匋于一編之中。嗚呼?意良苦矣?!睆拇耍梢钥闯?,蒲松齡“俚曲”創(chuàng)作的動機,絕非游戲筆墨,而是充滿憤世嫉俗的深意。
由于歷史的原因,俚曲像其他民間文藝一樣,一向被認為“微不足道”,“不登大雅之堂”,一般只能在社會中下層流傳,在藝人記憶里保存,較少有刊本傳世,民間偶有記錄、傳抄,往往也不被注意,日久天長,逐漸散失無聞。
蒲松齡曾在周村區(qū)西鋪村教書三十余年,因此其遺著散失在此地民間較多。齊魯書社1981年出版的《聊齋志異》二十四卷抄本是1962年在周村發(fā)現(xiàn)的;《聊齋志異》十八卷刻本是王金范乾隆丁亥(1767)孟夏作序于周村且居書室;王金范序十八卷《聊齋志異》刻本于周村;而《聊齋志異》二十四卷抄本發(fā)現(xiàn)于周村。說明歷史上這個地區(qū)具有傳抄和整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詩、文、俚曲的方便條件。筆者父親在周村文化局工作期間,頗加注意搜集蒲松齡的遺文散稿。為了撰寫《文化志》,曾多次到蒲松齡當年設(shè)帳三十余載教書的王村鎮(zhèn)西鋪村調(diào)查、采訪、整理資料,在西鋪村畢以德、畢先紅、畢振清等人的幫助下,征集到了畢際有著的《淄乘傲》(現(xiàn)存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館),和蒲松齡當年用過的筆筒、筆洗、書箱等物(現(xiàn)存周村文化局)。從畢家存的書箱中,發(fā)現(xiàn)了《黃發(fā)翁手稿信札》(明朝戶部尚書畢自嚴之父畢木)和冊頁蓋有姱節(jié)堂、畢盛鉅印章和“子子孫孫世世永保”印章的幾折手跡,與楊仁凱著的《聊齋志異》原稿研究一書中的蒲松齡原稿照片對照十分相似蒲松齡原稿中的手跡,在畢孝康老人家中發(fā)現(xiàn)《天香深處》抄冊上蒲松齡著的《綽然堂會食賦》等。1985年夏,通過文友(由俊良)從距西鋪村三里的柏家村柏承峻家中征集到了村民皆傳為蒲松齡寫的戲《八仙過?!烦尽?993年,山東省鄒平縣政協(xié)為挖掘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征求專家學(xué)者的意見,將《八仙過?!窇虺究〕蓛浴?/p>
那么,這個蒲松齡寫的雜耍戲《八仙過海》是怎樣傳入其村的呢?筆者父親訪問柏家村民間雜耍藝人柏承峻、畢承訓(xùn)等人得:這個村在清初就有正月十五扮玩的習(xí)俗。形式主要有獅子、高蹺、竹馬等。清康熙年間,村里有位叫柏方森(字云林)的,祖上幾代是打鐵出身,日子過得比較富裕。此人愛說愛唱、滑稽,年年鬧元宵扮玩。有一年春節(jié),柏方森去西鋪村畢府走丈人家,碰上蒲松齡和“瘋舉人”(畢際有之子畢盛鉅綽號)在綽然堂哼哼喓喓地唱曲,十分動聽,經(jīng)打聽是蒲先生寫的“八仙過?!睉?,頗感興趣。柏方森是這個村扮玩領(lǐng)頭人,回家夜不能寐,托媳婦之情從畢家求回蒲松齡寫的戲《八仙過?!穭”荆垥?lián)譜的排了譜,唱戲的行家加上身段表演隨即演唱起來。此后劇本傳到柏聿震手里,十幾年之后,村里換人演出,一找戲本,慘遭鼠害,眾人嘆息又不甘失傳,幸好有位已遷到博山的老道士(曾扮演過呂洞賓)能背誦全文。于是柏聿震就和他的一個族弟柏聿隆去博山找到老道士口述記下戲本帶回來,柏家村才得以繼續(xù)興演八仙戲??上幕蟾锩怀瓪В逯袔孜焕先烁械绞プ孑呄鄠鞯膫鹘y(tǒng)藝術(shù)十分可惜,柏承峻(家中四代扮演鐵拐李)就邀幾位當年八仙扮演者共同憶述,記下了我們今天見到的蒲松齡《八仙過?!窇虺?。
二、《八仙過?!窇蚝喗?/p>
八仙,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鐘離權(quán)(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鐘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采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板。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八仙過?!肥蔷实陌讼晒适轮弧C鲄窃┰凇稏|游記》一書中生動地記敘了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的奇妙故事。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涌,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yīng)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寶之上,乘風(fēng)逐浪而渡。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于雜劇《爭玉板八仙過?!分?。相傳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鐘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于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lǐng)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fā)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后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diào)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后,雙方才停戰(zhàn)。
手抄本蒲松齡《八仙過海》戲劇情基本忠實于明代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游記》中關(guān)于八仙過海的歷史神話故事,抄本共分六場。第一場《慶壽》,第二場《赴會》,第三場《過?!?,第四場《斬虬》,第五場《罵?!罚诹鶊觥墩f和》。劇中人物主要有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鐵拐李、韓湘子、徐茂公(曹國舅),還有南極子、云陽仙子、靈芝童子、梅鹿童子、觀音母、金童、玉女(以上仙家皆化妝,踩高蹺);龍宮水族有敖廣王、龍妹、判官、蝦兵、蟹將、老鱉、老龜(水族皆化妝徒步表演),還有打彩云燈、蝦兵、蟹將數(shù)人。全劇情節(jié)連貫,劇情豐富生動,人物性格鮮明。首場八仙依次登場,齊聚仙山為師父南極子賀壽,南極子受云陽仙子之邀共赴西王母三月三蟠桃會,因練丹未熟不能脫離,遂命八仙代為赴會。眾八仙領(lǐng)命行至東海,各顯本領(lǐng)拿出寶物一一渡海,七仙已過,藍采和腳踏陰陽玉板最后過海,卻因?qū)毼镎找垖m被龍王大太子命夜叉將玉板奪走。藍采和到龍宮索寶,龍王不問緣由就要殺他,殺他不成反傷了判官,于是將藍采和趕出龍宮。眾仙不見藍采和跟來,呂洞賓領(lǐng)命前去看個究竟。聽完藍采和的訴說,呂洞賓氣憤不過與藍采和再到東海索寶,大太子擺下陣勢前來迎戰(zhàn),不敵呂洞賓反被呂洞賓斬首。龍王得知大太子被殺,召集二太子、三太子、龍妹、蝦兵蟹將眾水獸,與趕來索寶的八仙相遇,互相叫罵展開了混戰(zhàn)。陣前八仙各顯神通,擊退了來挑戰(zhàn)的龍子龍妹眾水獸,鐵拐李火燒蝦兵蟹將,龍王大敗而退。觀音母算到龍王有難,前來化解,要回寶物還給八仙,責(zé)令龍王勿再滋事,一場干戈方才平靜。
蒲松齡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巧用伏筆、虛筆制造懸念,造成撲朔迷離的情趣,將志怪小說和民間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識,成功地轉(zhuǎn)化為文學(xué)戲劇的審美形式,虛構(gòu)出詭秘而瑰麗的文學(xué)故事。狐鬼花妖轉(zhuǎn)化為文學(xué)意象,不可褻瀆的神與仙,已成為觀照人間官僚或某類人物的文學(xué)、戲曲形象,并大多寓寄著懲惡揚善之意。這正是蒲松齡《聊齋志異》和戲曲等藝術(shù)作品風(fēng)行天下的最重要原因。
劇中既有獨白、對話,也有吟詩、唱曲。一般常用的鑼鼓點是“七點子”(朵朵七朵七朵匡),也有“急急風(fēng)”軍鑼鼓點子。速度快慢由鼓師視演員的表演為轉(zhuǎn)移。村中老人介紹,古來作戰(zhàn)鳴鼓而進,鳴金而退,鑼鼓齊唱,混戰(zhàn)激烈。在神仙除妖混戰(zhàn)中,鼓點緊密,加強了武打殺斗氣氛,同時也加強了演員表演戰(zhàn)斗的實感。
《八仙過?!窇騽e具一格,戲與雜耍融為一體,演出時獅子舞、毛驢、竹馬、鑼鼓圍場開道,云燈、魚蟹介類同場演出,八仙各踩高蹺,妖怪水獸列陣步舞,各類角色表演的動作,一般沒有程式化表演。因表演的是神妖之斗,演員大都要學(xué)會兵法武事,手持棍棒等器,載歌載舞。演出時節(jié)集中在元宵節(jié)前后,演出地點大都在曠野、廟前。每逢正月,外村幾十里紅帖相請出村演唱,最后一次演出是1953年在王村為駐軍演出。觀眾如山似海,有的爬上房頂、樹杈,爭相觀看。當?shù)厝罕娝自捳f:“柏家的戲呱呱叫”。這個戲外村不傳,只此獨村演出。
三、《八仙過?!窇蛟囎C
手抄本《八仙過?!肥欠癯鲎云阉升g筆下,為辨別其真?zhèn)?,筆者試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淺證:
(一)《八仙過?!窇虻闹黝}與蒲松齡的時代思想
在手抄本《八仙過?!窇蛑?,蒲松齡托之鬼神,筆酣墨飽,吟唱道白,熱情地描寫了八仙行善除惡的情感,對封建社會官場黑暗、兇神惡煞,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表現(xiàn)了他對妖魔鬼怪為非作歹的憎惡之情。把他“做鏡照魑魅,鑄鼎窮神奸”的思想融入于既真且幻的藝術(shù)情節(jié)之中,借仙家之口,表達嫉惡如仇之聲。在《斬太子》一回中,借藍采和之仙法,殺了不分善惡管生死簿的判官。呂洞賓斬了仗勢作惡的太子。在《罵?!芬换刂?,借鐵拐李、何仙姑等仙家之口,歷數(shù)龍王之惡,抒發(fā)對擋道妖魔的憎惡之情,如漢鐘離在《罵海》一回中唱道:
漢鐘離,心好惱,
見水獸,把牙咬,
惹是招非無人道,
今天犯到仙家手,
魚鱉蝦蟹一起掃,
龍子龍王不輕饒……
蒲松齡在這出戲中表面寫神,實是寫人。他一面以厭惡、顫栗的心展示了黑暗社會給他的種種噩夢,一方面假托神的真善之劍同邪惡勢力做無情的斗爭,用易于傳唱的戲曲透視正義的靈魂。德國偉大作家歌德在談到自己的作品時曾說:“我所有的作品,不過是一個偉大告白的片段。”
從《八仙過?!窇騺砜矗谝欢ㄒ饬x上,也是個“偉大的告白”。
《八仙過?!窇蚺c蒲松齡寫狐鬼仙怪,志奇人異事,用馳騁幻想寄托孤憤,嘲諷人情世態(tài)的詭秘神奇的色彩風(fēng)格是比較吻合的。
《八仙過?!窇蛟诮Y(jié)尾菩薩白:
小人教化心腸歹,
龍王惹得害,
把個敖廣王,
弄了個不光彩,
從此但行好,
莫要去行壞。
很顯然,這些思想觀點沒有離開道學(xué)的軌跡。但是,如果我們把他在戲中“與人為善”思想放在當時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中去考察,那么它就具有了一種積極的意義。
藝術(shù)不是道德的說教,但它卻是“人的一種道德活動”(車爾尼雪夫斯基語)。我們不會忘記,蒲松齡是近三百多年前的一位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動機不可避免地有著時代的局限性。無論是小說、俚曲,還是詩、文,其主導(dǎo)固然是進步的思想內(nèi)容,但也有封建糟粕,在《八仙過?!窇蛑幸矌в忻孕派实脑闫?,似乎平庸,但我們不能割斷歷史,在那妖魔擋道,惡俗敗風(fēng)世道之中,“與人為善”這種道德蒲松齡賦予美的形象,作為摒棄丑與惡,實現(xiàn)人性復(fù)歸來呼吁,也是合情合理的。
(二)《八仙過?!窇虻某~風(fēng)格
《八仙過?!愤@出戲的唱詞質(zhì)樸、凝煉,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與淄川、周村一帶的方言相比,可謂唱詞的形式,口語的神髓。黃侃先生在《詩品義疏》中曾以為曹子建詩歌的語言特點是“文彩繽紛,而不離閭巷歌謠之質(zhì)”,蒲松齡在《窮漢詞》、《墻頭記》、《千古快》等俚曲中的唱詞文彩繽紛,而質(zhì)卻是鄉(xiāng)音俚語,亦即生活化了的語言,把《八仙過?!愤@出戲中的唱詞加以比較,節(jié)奏句式,風(fēng)格如出一轍?,F(xiàn)將其各一段唱詞對照一下:
《墻頭記》 《八仙過海》
我明說,我實言,終南山,是我家,
要那地,分那田,臘月里,四季花,
原是有些便宜賺。茅庵草舍無冬夏。
原是臉面盡著用, 仙果仙桃百般有,
一年得花好幾千, 干筍木耳共仙茶,
有賺頭也是看得見, 洞門首一樹婆梅架,
他癡心耍情自在, 這本是仙家景致,
他乖覺俺也不敢。全不了富貴榮華。
再如張果老過海的唱詞:
張果老,手段高,
簡板打,漁鼓敲,
驢在水上撒歡叫,
昔踏趙州橋歪了,
今在東海浪里飄,
安然穩(wěn)步過的妙,
一個小曲未唱完,
下驢來自在逍遙。
這段別致的唱詞有聲有色,妙趣橫生,寥寥數(shù)語,惟妙惟肖地勾畫出張果老悠然自得過海的情形。
《八仙過?!愤@出戲把“踏得橋歪了”、“驢撒歡”等當?shù)厝罕娯S富生動的口語引進了唱詞之中,通過準確形象、變化錯落、樸實自然、通俗易懂的語言而達到美,這和齊魯書社出版的《聊齋俚曲選》、《千古快》、《鬧館》、《墻頭記》中的唱詞風(fēng)格十分相似,如“哩溜喇嚓”、“嘴鼓著”、“踏著”、“有賺頭”等當?shù)乜谡Z在“聊齋俚曲”也用得較多。這是蒲松齡長期生活在鄉(xiāng)村百姓之間提煉語言的結(jié)晶,也是為了使他的作品達到:“使街衢里巷之中,見者歌,而聞?wù)咭嗥钡膹V泛教育規(guī)勸效果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八仙過?!愤@出戲中有詩曰:
山上青松山下花,
花笑青松不似他,
有朝一日嚴霜降,
只顯青松不顯花。
詩歌頌揚松樹頂風(fēng)冒雪,堅貞不屈的氣概,對爭芳斗艷的平庸之花加以嘲諷,表在寫景,實在寫人,肺腑之言,躍然紙上。這是否與蒲松齡的名字、氣節(jié)有關(guān),筆者不敢妄加斷論,但值得深思。
(三)《八仙過?!窇蛞魳?/p>
《八仙過海》屬于板腔體的結(jié)構(gòu),現(xiàn)有的板式有原板(四分之四),二板(四分之二),流水(四分之一),散板等。
該劇唱詞以七字句為主,也有三字句、六字句、十字句。板式一般是三句體樂段,唱詞往往運用帶補充的再現(xiàn)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
旋律的變化不大,板式、速度和節(jié)奏的對比比較豐富?;拘蛇\用不同的手法加以發(fā)展,給人以清新、質(zhì)樸的感覺。
《八仙過?!返囊魳房坍嬋宋?,抒發(fā)感情比較細膩、生動。它的音樂主要采用了流行于淄博一帶的民間小曲,既有聊齋俚曲《呀呀油》、《耍孩兒》、《疊斷橋》、《憨頭郎》、《銀紐絲》的影子,也有其他民間小曲的痕跡,從以下對照分析中可以看出,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內(nèi)在的、本質(zhì)的聯(lián)系。
(例一)
《八仙過?!?/p>
《十月歌》
以上是《八仙過?!烽_始的樂句,也是蒲松齡俚曲《呀呀油》和淄博民歌《十月歌》開始的音調(diào)。
(例二)
《八仙過?!?/p>
《耍孩兒》
這一句在《八仙過海》中多次重復(fù),是B段對比性較強而富有特色的主要樂句。它與蒲松齡的俚曲《耍孩兒》無論是旋律進行上,還是風(fēng)格特點上,二者的音樂特色是非常相似的。
(四)蒲松齡與畢盛鉅
《八仙過?!窇騻髡f中提到蒲松齡與畢盛鉅在綽然堂唱和。那么,蒲松齡與畢盛鉅關(guān)系如何呢?
1670年,蒲松齡應(yīng)聘江蘇寶應(yīng)縣做幕賓,但時間很短,一年多即辭歸,其后便輾轉(zhuǎn)于當?shù)厥考澕乙越疼訛闃I(yè)。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齡到王村西鋪村畢際有家做塾師,設(shè)帳教書近四十年。在漫長的塾師生活里有書可讀,有園林堪游,與畢際有及其子畢盛鉅兩代主東相處頗為融洽?!爱吺⑩牐猪f仲,一字耳豫,號豫園,際有子?!保ā蹲痛h志·孝友》載)
蒲松齡在《贈畢子韋仲》詩有:“宵宵燈火共黃昏,十八年來類弟昆。博士乘車依鄂杜,馮驩彈鋏老平原。疏狂剩有葵心在,肺腑曾無芥蒂存。高館時逢卯酒醉,錯將弟子作兒孫?!?/p>
“梁鴻垂老因人熱,鮑叔深交念我貧。他日移家冠蓋里,擬將殘息傍門人?!睆膸拙湓妬砜矗c東家感情篤深,有“終老是鄉(xiāng)”之意。
蒲松齡在畢家坐館教書期間,與畢盛鉅關(guān)系最為融洽。蒲松齡初來畢家時曾填詞《少年游·戲贈韋仲》戲贈。其中用:“年華未老,玉樹已成行。茂陵不惹白頭怨,心地更清涼?!北扔鳟吺⑩牪琶搽p美,對妻子誠篤、不納妾,心地清潔的品德。蒲松齡曾寫有一首七律《贈畢子韋仲》:“廿載金蘭道義熏;青燈好月我同君。寒爐撥火塵生案,懶惰攤書亂似云。暫到苦貧家易棄,久交垂老意難分。年年授止情無限,只恐別時不忍云?!闭鎸嵉胤从沉硕嗽诰b然堂青燈寒爐徹夜長談的情景。蒲松齡在他的《聊齋志異》、詩、詞中屢次提到畢盛鉅,無疑,他們年齡相仿,情趣相投,關(guān)系甚密。蒲松齡創(chuàng)作小說、俚曲等作品與之推心置腹暢談磋商,是十分可信的。
(五)手抄本蒲松齡《八仙過?!窇虻闹匾獙W(xué)術(shù)研究與保護價值
《八仙過海》雖不載聊齋俚曲十四種及戲三出目錄之內(nèi),路大荒先生輯編的《蒲松齡集》亦未見收錄,然而日本東京都慶應(yīng)義塾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研究室所編《聊齋關(guān)系資料目錄》中卻錄其同類。慶應(yīng)義塾大學(xué)所藏各種聊齋關(guān)系資料,包括有蒲松齡手稿墨跡以及聊齋詩、文、詞、小令鼓詞、曲、雜著、《聊齋志異》等舊抄、木刻、石印本五百余件,乃三十年代任職于魯大公司淄川炭礦的日本醫(yī)生平井雅尾從蒲家莊及其周圍搜集求購帶回東瀛的?!读凝S關(guān)系資料目錄·小令鼓詞》中有《八仙慶壽》抄本一冊,與《窮漢詞》、《學(xué)究自嘲》、《考詞九轉(zhuǎn)貨郎兒》、《鬧館》(四種均載《蒲松齡集》中)以及《琴瑟樂曲》(載《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陰“通俗俚曲十四種”目錄之內(nèi))等作品同編為一類,其肯定署名為蒲松齡所作無疑也。當然,該目錄所載并非皆為聊齋原作,尚需進行細致的考證才能辨其真?zhèn)?。從稿本《八仙過海》包括“慶壽”(第一聯(lián))看,抄本《八仙慶壽》似乎系稿本《八仙過?!返慕M成部分,或為同書異名,二者亦極有可能同出于一源。
綜上所述,《八仙過?!窇虺鲎云阉升g筆下是有可能的。由于自己學(xué)識淺薄,加之案頭資料缺乏,必有許多謬誤之處,以此,拋磚引玉,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教正,這是我的至誠愿望。
參考書目:
1.《聊齋俚曲選》,齊魯書社出版,1980年9月第1版。
(責(zé)任編輯譚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