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嵯耶觀音造像,為一個世紀(jì)以來國內(nèi)外學(xué)術(shù)界所關(guān)注。由于它是最能代表大理古代佛教造像藝術(shù)的精品,在學(xué)術(shù)界有著很高的聲譽,在收藏界也有著許多忠實的“粉絲”。
從大理州博物館館藏文物阿嵯耶觀音造像和大理古玩城兩尊藏品造像,以及金申先生《歷代佛像真?zhèn)舞b定》、傅云仙女士《阿嵯耶觀音》、美國海倫·B·查平《云南的觀音造像》等資料照片來看,造像的形制都是站立式的,高度大約在50厘米左右,手工制作的痕跡明顯,工藝采用的不是陶模法,也不是失蠟法,而是鑄銅體后又作加工的方法,幾尊造像上都有鐵鏨鏨過的明顯痕跡。
從我看到的三尊佛教觀音造像的工藝制作對比來看,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大同小異。從臉相、發(fā)髻、腰身、手勢、裙擺、纓絡(luò)來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而從體量、手勢高低,臉相細部、飄帶和纓絡(luò)的位置來看,又稍有一些差異。幾尊造像的鏨線刀痕不一致。也許是眾多工匠制作同一批佛像的緣故,因此造就了此造像大的風(fēng)格一致,個體工藝卻有參差的現(xiàn)象。今天,我們從《南詔野史》這部古籍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大長和國”鄭買嗣時“開平三年,鑄佛1萬尊,送寺祈福,為殺蒙氏八百人故也”的記載。當(dāng)時鑄造了很多精美的佛像,但鑄造佛像的工藝流程卻沒有記載,也就無法進行考證。不過,我們從造像實物和相關(guān)資料記載中,還是能夠看出阿嵯耶觀音造像在風(fēng)格上大同小異這一特點。如藏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一尊造像上,就有“皇帝瞟信段政興資為太子段易長興段易長興等記……”40多字銘文;而藏于云南省博物館的一尊,是純金鑄造的,有背光,沒有銘文;大理州博物館和大理古玩城的阿嵯耶觀音造像藏品也沒有銘文和背光。由于歷史的原因,有的阿嵯耶觀音造像還保留著腳底的蓮花座,有的蓮花座已經(jīng)殘損。在熟悉了阿嵯耶觀音造像藝術(shù)的形制和風(fēng)格后,看到造像直身俏立的身姿、手勢、跣足、腰身、裙擺,就知道它是阿嵯耶觀音的造像。阿嵯耶觀音造像的形制的風(fēng)格有別于中原和藏區(qū)的造像,也與外域的觀音造像不同,阿嵯耶觀音造像是大理特有的造像形式,國內(nèi)公認阿嵯耶觀音造像為“大理佛”的杰作。
作為一尊佛教造像,阿嵯耶觀音造像的功能首先是作為供奉品讓信眾膜拜的。在大理古代,從王室到民間,都以崇尚佛教為當(dāng)時社會的風(fēng)尚?!赌显t德化碑》一千多年前就記載“闡三教”的史實,直到元代。郭松年在《大理行記》中寫道“然而此邦之人,西去天竺為近,其俗尚浮屠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佛珠。”而觀音和大黑天神是南詔、大理國時代供奉的主尊神,它對當(dāng)時的社會思想影響很深。作為一件佛教藝術(shù)品,阿嵯耶造像無疑是一件非常精致的杰作,它的美感和鐫永的意蘊超出了佛像鑄造目的本身之外。
據(jù)學(xué)術(shù)界研究,在南北朝以前中國佛教觀音造像是男身形象為多,此后才逐漸演變?yōu)榕硇蜗蟆6罄淼挠^音造像,近現(xiàn)代仍然有男身、女身的不同造像出現(xiàn)。造型美感的不同帶出了阿嵯耶觀音造像的身相問題。阿嵯耶觀音造像是男身還是女身呢?
學(xué)術(shù)界普遍認同阿嵯耶觀音造像是“男身女相”,即身形是男身,有剛健、挺拔、慈懷之感;但它又有著女性的苗條、清麗、嫵媚之態(tài)。也就是說,阿嵯耶觀音造像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人類男女的兩性之美巧妙地融為了一體。仔細端祥阿嵯耶觀音造像,感受到的是古老的鑄造工匠和創(chuàng)作者的匠心獨具。
阿嵯耶觀音造像風(fēng)格受到過中南半島印緬佛教的影響。傅云仙女士在她的《阿嵯耶觀音》一書中,用大量的資料圖片論述了外域“墮羅缽觀音”、“占婆觀音”在風(fēng)格上與阿嵯耶觀音的文化淵源。大理作為通向印緬的“身毒古道”要沖,是當(dāng)時的“妙香古國”,自古有不同文化的交流已是不爭的事實,因而阿嵯耶觀音造像有古印度的遺風(fēng)也就不足為怪。與墮羅缽觀音和占婆觀音相比較,大理阿嵯耶觀音造像更為精美。前者明顯帶有熱帶地域的風(fēng)格,形象多顯示男身佛像的美感,以粗獷、肥美健碩為多,服飾較少。而阿嵯耶觀音造像明顯具備了華夏之風(fēng),頭髻、纓絡(luò)、裙擺、腰飾華麗精細,形態(tài)也比外域造像俏麗挺拔。而且,大理阿嵯耶觀音造像大多是鎏金的,有的還是純金的,因此,阿嵯耶觀音造像在造形上有它獨到的風(fēng)格。
千余年來,阿嵯耶觀音在大理白族人民心中一直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它的臉相,總是帶著慈祥的微笑,似乎在表達著對蕓蕓眾生幸福祥和的美好祝愿。這種美好祝愿,只有在仔細的品味中才能感悟到。阿嵯耶觀音造像最具美感的一部分是手勢。中國書畫藝術(shù)中流傳著一句話:“畫人難畫手”,阿嵯耶造像的制作在手相上有兩個獨特的地方。阿嵯耶觀音造像比前面說過的墮羅缽式和占婆式的觀音手勢更為簡潔和優(yōu)美,外域觀音造像,有的是三只手,有的是多只手,左右或持凈瓶,或持蓮花等物。而阿嵯耶觀音造像,手勢是徒手擺放,姿態(tài)優(yōu)雅,右手舉至胸部,左手伸到臀部位置,既有曲線美,又與形體協(xié)調(diào),顯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整尊造像不矯揉造作,也不刻意夸張。試想,比起有些占婆觀音“W”型的手勢,眾多的奇異神秘手式或左邊又多出一只手的造型來看,阿嵯耶觀音造像具有“美神”、“人神”的韻味,人性的特征和自然的美感在阿嵯耶觀音造像上表現(xiàn)得更為生動傳神。阿嵯耶觀音造像手勢制作工藝的高超之處,是佛教造像制作工藝在古代大理的代表作之一。阿嵯耶觀音手勢中“手印”所蘊含的語言,進一步征服了信眾的心靈。有一種說法,阿嵯耶觀音造像的左手“手印”是表示安慰、撫慰的意思;右手的“手印”是表示奉送、施予的意思。也就是說,大凡敬畏、供奉這尊佛像,它會為你撫慰悲傷和痛苦,同時還為你奉送、施予幸福和吉祥。這是阿嵯耶觀音造像所包含的精神氣質(zhì),也是最能打動蕓蕓眾生內(nèi)心世界的地方。阿嵯耶觀音手勢造型的美,既有造像本身的藝術(shù)美,又有手印語言的內(nèi)涵美,所以得到廣大白族人民的虔誠供養(yǎng)。
亙古以來,頻繁的自然災(zāi)害、戰(zhàn)爭、瘟疫、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等,給人類造成了具大的恐懼和迷惘。因此人們希望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使身心得到寧靜和慰藉。同樣,大理的各族人民,自古以來對觀音充滿了特殊的崇拜,除了大量鑄造阿嵯耶觀音造像外,民間的《觀音經(jīng)》流傳也頗為廣泛,具有本土民間信仰的本主廟中也常見各種觀音造像。如《觀音伏羅剎》、《觀音負石阻兵》的故事,在大理民間可謂是老幼皆知。在大理各族人民的心里,“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比其他神靈,也更具親切感。
國外學(xué)者把阿嵯耶觀音稱為“云南福星”,認為大理人民生活在一個自然、和諧的福地,蒼山洱海的美妙仙境,是觀音菩薩的造福。這歸功于觀音的造化,歸功于千百年來人們對阿嵯耶觀音始終充滿感恩之情。
阿嵯耶觀音是“大理佛”造像中的精品杰作,它所表達的佛教意象以和諧幸福為主題。不論是在大理的佛教史還是藝術(shù)史之中,阿嵯耶觀音造像都不可忽視,其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都是無法估量的。
【作者簡介】楊業(yè)芬:現(xiàn)在大理州博物館工作。
責(zé)任編輯 左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