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議》摭遺校補(bǔ)"/>
內(nèi)容摘要:德國柏林印度藝術(shù)博物館所藏吐魯番寫本《文選》殘卷,經(jīng)束錫紅、府憲展二先生《德藏吐魯番本(文選)校議》一文的整理,已初步彰顯其版本及文獻(xiàn)??眱r(jià)值。但該文尚有大量異文未予出校,在對(duì)原卷??闭淼幕A(chǔ)上,本文對(duì)《校議》未出校之處另出條目進(jìn)行摭遺校補(bǔ)。
關(guān)鍵詞:德藏吐魯番寫本;《文選》;摭遺校補(bǔ)
中圖分類號(hào):K87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shí)碼:A 文章編號(hào):1000—4106(2010)03—0119—06
德藏吐魯番寫本《文選》共有6件殘卷:德國柏林印度藝術(shù)博物館藏《羽獵賦》、《長(zhǎng)楊賦》、《射雉賦》、《北征賦》、《東征賦》、《西征賦》,德藏Ch.3164號(hào)《七命》,德藏ch.3693號(hào)、德藏Ch.3699號(hào)、德藏Ch.2400號(hào)、德藏Ch.3865號(hào)《幽通賦》。這些殘卷大多為初唐寫本,具有很高的版本價(jià)值和文獻(xiàn)校勘價(jià)值,榮新江先生《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xiàn)知見錄》即已指出柏林印度藝術(shù)博物館藏《文選》殘卷“尚未有人用作??敝Y”,則對(duì)其校理的意義不言自明。饒宗頤先生的《敦煌吐魯番本文選》集中收錄影印敦煌本和吐魯番本《文選》殘卷,并加敘錄和介紹,為《文選》殘卷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張錫厚先生的《敦煌賦匯》、伏俊璉先生的《敦煌賦校注》、羅國威先生的《敦煌本昭明文選研究》等,所涉及的都是敦煌寫本《文選》殘卷,故未對(duì)此六件殘卷進(jìn)行校證,
拙文《吐魯番寫本(文選>殘卷及其價(jià)值》對(duì)吐魯番寫本《文選》殘卷的版本、文獻(xiàn)價(jià)值進(jìn)行了論述。之后,又進(jìn)行具體的文本校證,然未及發(fā)表又見《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刊發(fā)束錫紅、府憲展二先生的《德藏吐魯番本(文選)校議》(以下簡(jiǎn)稱《校議》)一文,專就其中德國柏林印度藝術(shù)博物館藏《文選》殘卷進(jìn)行??闭?。該文作了大量??惫ぷ?,使此卷的價(jià)值得以突顯,一些校釋也使筆者疑慮釋然。但也發(fā)現(xiàn)筆者所校有些可與《校議》進(jìn)行商榷,有些可作《校議》中校記的必要補(bǔ)充,有些可對(duì)《校議》所列條目下未出校字詞進(jìn)行校證。另外,《校議》稱進(jìn)行“逐字??薄保赡芟抻谄腕w例,仍有大量異文未出條目予以校釋。于是刪削校證稿中與《校議》雷同的內(nèi)容,整理為兩文,一文專就《校議》所出條目進(jìn)行的商兌補(bǔ)校,一文專就《校議》未予出校之處另出條目進(jìn)行的摭遺校補(bǔ),作為姊妹篇。此文即為對(duì)《校議》未予出校之處進(jìn)行摭遺校補(bǔ)的妹篇,仍祈方家指正。
今以德國柏林印度藝術(shù)博物館藏寫本為底本(以下簡(jiǎn)稱“寫本”),以李善注《文選》胡克家刻本(以下簡(jiǎn)稱“李善本”)、宋紹興辛巳建陽刻五臣本(以下簡(jiǎn)稱“五臣本”)、《六臣注文選》宋刻本(以下簡(jiǎn)稱“六臣本”)合校,《漢書》中有錄文的也予以參考。為了方便查實(shí)核對(duì)。仍依《校議》之例,將寫本可辨認(rèn)文字列為241行,出校條目前冠以行數(shù)。為了保持寫本文字原貌,并使所引條目句意完整,句中殘缺文字則補(bǔ)于方括號(hào)中。
009[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長(zhǎng),造珍來享
迻,各本作“移”。按:如淳注:“以物與人日移?!薄斑m”為遷徙、移易之意,如賈誼《惜誓》:“或推造而茍容兮,或直言之諤諤?!睙o“以物與人”之意。則“迻”或?yàn)椤耙啤钡慕枳帧?/p>
013丞民乎農(nóng)[桑,勸之以弗怠]
丞民,五臣本作“蒸民”,六臣本作“丞人”,《漢書,揚(yáng)雄傳》作“承民”。按:李善注:“《聲類》曰:‘丞’亦‘拯’字也,《說文》日:拯,上舉也?!睆堛娮ⅲ骸罢?,進(jìn)也?!笔恰柏迸c“蒸”本可義通互用,與下文“勸”同義互文。
015[麇]鹿薊競(jìng),與百姓共之
葑,五臣本、六臣本均作“努”,《漢書-揚(yáng)雄傳》亦作“留”。按:《說文·帥部》:“搗,刈草也?!薄霸帷币嗤芭保跻荨毒潘肌罚骸爸苷儋庳?fù)葑。”
017因回軫還,背阿[房,反未央]
“因回軫還”,各本作“因回軫還衡”。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同各本,寫本脫“衡”字。
020東弘農(nóng),南[歐漢中]
“東弘農(nóng)”,各本作“東至弘農(nóng)”。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同各本,寫本脫“至”字。
021以罔為周陪,縱禽獸其中
罔,各本作“網(wǎng)”。按:《漢書,揚(yáng)雄傳》同寫本?!柏琛薄ⅰ熬W(wǎng)”二字通用,桓寬《鹽鐵論·詔圣》:“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魚?!标惲铡稙椴芎榕c魏文帝書》:“若駭鯨之決細(xì)網(wǎng)。奔兕之觸魯縞?!?/p>
023[子墨為客卿以]風(fēng),其詞曰
風(fēng),五臣本、六臣本作“諷”。按:《漢書,揚(yáng)雄傳》同寫本。李善注:“《詩序》日:下以風(fēng)刺上?!薄爸S”通“風(fēng)”,《韓非子·八經(jīng)》:“故使之諷,諷定而怒。”詞,各本作“辭”。按:“詞”、“辭”皆有文詞之義。
025師軍躥[陸]
師,各本作“帥”。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同各本,寫本誤。躥,五臣本作“萃”,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同寫本。李善注:“《漢書音義》曰:躥,聚也?!倍志鶠椤熬奂敝x,揚(yáng)雄《太玄·逃》:“觜躥于林,獺人于淵。”屈原《湘夫人》:“鳥何萃兮蒴中,罾何為兮木上。”
027[內(nèi)]之則不為乾豆之事
各本作“內(nèi)之則不以為乾豆之事”。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同各本,寫本脫“以”字。
029見其外不識(shí)其內(nèi)者也
各本作“見其外不識(shí)其內(nèi)也”。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同寫本,故以寫本為勝。
037遐萌為之不安
萌,李善本作“眠”,五臣本、六臣本作“氓”。按:李善引韋昭注:“眠音萌,萌,人也?!焙思摇犊籍悺罚骸霸尽⒉枇瓯尽摺鳌ァ?。案,此皆非也。正文當(dāng)作‘萌’。”并有詳考?!稘h書·揚(yáng)雄傳》正作“萌”,當(dāng)以寫本為正。
038[云合]電發(fā),飚騰波流
飚,李善本、五臣本、六臣本均作焱。按:李善注:“《爾雅》日:扶搖謂之飚……焱與飚,古字通也。”是“飚”與“焱”,古字通用。
039遂獵乎王庭
獵,李善本、六臣本作“躐”。按:李善引《楚辭注》日:“躐,踐也?!薄矮C”通“躐”,《荀子·議兵》:“不殺老弱,不獵禾稼?!睏铙@注:“獵與躐同,踐也。”
042自上仁所不化,茂德之所不綏
之,各本無。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無“之”字,寫本為衍文。
044[普天所]覆,莫不霈濡
藩,各本作“沾”。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同各本?!办\”同“沾”,均為浸潤意。《詩經(jīng),小雅,信南山》:“既靄既足,生我百谷?!笨追f達(dá)疏:“既已沾潤,既已豐足?!笨梢姸滞?。
045[故平不肆]險(xiǎn),安不望危
望,各本均作“忘”,按:寫本以音致訛。
046西壓月堀,東[震日域]
壓,李善本、六臣本作“厭”。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作“厭”?!皡挕弊x為“壓”,《集韻》讀為“乙甲切”,“厭”同“壓”。堀,李善本、六臣本作“蚜”,五臣本作“窟”。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作“船”。李善注:“服虔日:船音窟,月所生也。”劉良注:“月窟,月穴也,在西日域?!避?,《說文·土部》:“堀,突葉?!睘檠ㄖx。故“堀”、“窟”、“齬”為異體字,義同。
055乃今日發(fā)嚎,廓然已昭矣
朦,五臣本作“蒙”。按:《漢書,揚(yáng)雄傳》亦同寫本。李善注:“《禮記》曰:昭然若發(fā)蒙矣。‘嚎’與‘蒙’古字通。”“發(fā)蒙”與“發(fā)嚎”可通用作啟發(fā)蒙昧之意,如《禮記·仲尼燕居》:“既得聞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發(fā)噱矣?!泵冻恕镀甙l(fā)》:“發(fā)蒙解惑,不足以言也?!?/p>
056偉采毛之英麗兮
偉,各本作“聿”。按:徐爰注:“聿,述也,述序羽族之中采飾英麗莫過暈也……一本‘聿,作‘偉’?!痹谖匆姼鞅纠?,徐爰注為寫本提供了一個(gè)例證,徐爰生平跨晉宋之際,說明李善本之前的復(fù)雜版本狀況,
057於時(shí)青陽告[謝]
時(shí),六臣本作“是”。按:此句與下文“朱明肇授”連用,指春謝夏初之時(shí),當(dāng)為“時(shí)”字,“是”字誤。
058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
“天泱泱而垂云”,各本作“天泱泱以垂云”。按:“而”、“以”用法相同,如《周易·系辭下》:“君子見機(jī)而作,不俟終日?!薄抖Y記·樂記》:“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钡珡纳舷挛奈淖洲D(zhuǎn)換來看,“以”字勝。
062何調(diào)翰之喬桀,邈疇[類而殊才]
疇,五臣本作“儔”。按:疇表示同類,《戰(zhàn)國策,齊策三》:“夫物各有疇,今髡賢者之疇也?!薄爱牎币嘧鳌皟墶?,《荀子·勸學(xué)》:“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睏铙@注:“‘疇’與‘儔’同,類也?!?/p>
068伊義鳥之應(yīng)機(jī),啾攫地以厲響
應(yīng)機(jī),五臣本同,李善本、六臣本均作“應(yīng)敵”。按:徐爰注:“義鳥媒也,為人致敵故名義媒?!奔词窃诮忉尅傲x鳥之應(yīng)敵”;張銑注:“義鳥。媒雉也。惟媒雉能應(yīng)我心機(jī)孥撞于地,啾然厲其音響也?!奔词窃诮忉尅傲x鳥之應(yīng)機(jī)”。說明“應(yīng)敵”、“應(yīng)機(jī)”各有其版本依據(jù)并形成不同的釋讀意義,可兩存其異。
069或乃崇憤夷靡,農(nóng)不易壟
憤,各本作“墳”。按:寫本因形音皆近致誤。
070瞻梃穗之[傾掉]
梃,各本作“挺”。按:寫本因涉下字“嵇”偏旁類化而致誤。
071望饜合而翳晶,雉腴肩以旋[踵]
“雉腴肩以旋[踵]”,各本作“雉腴肩而旋踵”。按:從上下文虛詞變化來看,寫本為勝,
072[靡聞而驚],無見自脈
脈,各本均作“臀”。按:徐爰注:“‘甓’音‘脈,字亦從‘脈’?!斗窖浴吩疲好},俗謂黠為鬼脈。言雉性警鬼黠?!惫士芍熬蓖懊}”。
075[當(dāng)味]值匈,裂膘破觜
匈,各本作“胸”。按:“匈”為“胸”的古字,《管子·任法》:“民無私說,皆虛其匈以聽其上。”《史記·高祖本紀(jì)》:“項(xiàng)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匈?!?/p>
076[昔賈氏之如皋,始解]顏於一箭
箭,五臣本作“笑”。按:李善注:“《左氏傳》曰:昔賈大夫惡,取妻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始言?!本渲小敖忸仭奔礊椤笆夹κ佳浴保粦?yīng)再加“一笑”,這里是突出射雉的功效,一箭可使婦人解顏言笑。且“箭”正可與上文的“變”、“倦”,下文的“怨”押韻。故當(dāng)作“箭”,五臣本誤。
084忿戎王之淫佼兮,穢宣后[之失貞]
佼,各本作“狡”。按:“佼”、“狡”皆為‘姣’之借字。劉良注:“淫狡,猶狡亂也。”王念孫《讀書雜志余編下·文選》:“‘狡’讀為‘姣’,‘姣’,亦淫亂也。……作‘狡’者,借字耳。”兮,各本無。
088舍高亥之切憂乎,事[蠻狄之遼患]
乎,各本作“兮”,按:寫本誤。
090吊尉邛於朝[那]
吊,各本作“帚”。按:二字同用。
098[時(shí)盂]春之吉日,撰良辰而將行
各本均作“時(shí)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將行”。按:此賦中“兮”字用法極有規(guī)律,故寫本脫“兮”字。
101[乃遂往而]徂逝,聊游目而遨魂
各本均作“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按:寫本脫“兮”字。
110庶靈祗之鑒照兮,祜貞良而輔信
照,五臣本作“昭”。按:“昭”通“照”,顏延之《宋郊祀歌》之二:“奔精昭夜,高燎煬晨。”其中“昭”字別本即作“照”。
115[寥]廓忽恍,化壹?xì)舛鏪三才]
忽恍,李善本作“惚恍”,五臣本、六臣本作“忽倪”。按:“忽恍”、“惚恍”、“忽倪”與“忽荒”、“惚倪”都是混沌隱約之意。壹,各本作“一”。
121茍蔽微以謬彰兮
謬,五臣本同,李善本、六臣本作“繆”。按:“謬”、“繆”可通用,均指差錯(cuò)、錯(cuò)誤意。彰,五臣本同,李善本、六臣本作“章”。按:《說文·鄉(xiāng)部》:“彰,文彰也。”是文彩彰明之意?!墩f文·言部》:“章,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睘橐魳穯卧???梢姡罢隆钡摹罢妹鳌币?,是從“彰”字借用。兮,各本無。
122[陋吾人]之拘攣兮,飄薪浮而蓬轉(zhuǎn)
薪,李善本作“萍”。按:二字同,《篇海類編·花木類,帥部》:“薪,草無根,浮水生也,亦作‘萍’字?!辟猓鞅緹o。
124匪擇木以棲集兮,鮮林[焚而鳥存]
棲,各本作“楱”。按:二字古同,為繁簡(jiǎn)字。鮮,李善本、六臣本作“妙”。按:“渺”與“鮮”古代在“少”這一意義上為異體字,亦可作“稔”。兮,各本無。
127矧疋[夫之安土]
疋,各本作“匹”。按:二字可通用,王充《論衡·死偽》:“疋夫疋婦強(qiáng)死,其魂魄猶能憑依人以為淫厲?!眲e本“疋夫疋婦”正作“匹夫匹婦”。
128眷鞏落而掩涕兮
落,各本作“洛”。按:周翰注:“鞏、洛,二縣名,岳家墳塋在此?!薄奥濉睘榈孛?,寫本誤。兮。各本無。
135[討子頹]之樂禍兮,尤闕西之效戾
效,李善本作“劾”。按:二字通用,模仿意?!蹲髠?,莊公二十一年》:“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李白《古風(fēng)》(其三十五):“丑女來劾顰,還家驚四鄰?!辟猓鞅緹o。
142[提西缶]以接刃
以,各本作“而”。按:二字都為表承接的連詞,可通用,詳見寫本第058行“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之校證。
143[入屈節(jié)於廉公]兮,若四魈之無骨
艟,各本作“體”。按:二字同,亦同“身本”,宋玉《舞賦》:“魈如游龍,袖如素霓?!薄洞蟠鞫Y記·曾子大孝》:“身者,親之遺身奉也。”即為“襤”和“身本”。兮,各本無。
149貪誘賂以賣鄰兮,不及膳而就拘
鄰,五臣本作“憐”,是涉上文“降曲崤而憐虢”中“憐”字而誤。膊,各本作“臘”。按:二字通用,為歲末、冬月之意,由臘祭而來。兮,各本無。
151固乃周邵國之所分,二南風(fēng)[之所交]
邵,六臣本作“召”。按:二字古通用,王符《潛夫論-三式》:“然則良臣如王成、黃霸……邵信臣之徒,可比郡而得也?!蓖衾^培箋:“并見《漢書·循吏傳》‘邵’傳作‘召’,顏師古注:‘召,讀日邵。’按:召、邵古通用?!薄皣?、“風(fēng)”,各卷無。
155[何莊武]之無恥兮,徒利開而義[閉]
徒,六臣本作“徙”。按:胡克家《考異》云:“茶陵本‘徒’作‘徙’,云五臣作‘徒’。袁本云善作‘徙’。案:‘徙’但傳寫偽也?!睙o論從版本還是從文意來說,都應(yīng)作“徒”。兮,各本無。
156或開關(guān)而延敵兮,競(jìng)逐[逃以奔竄]
而,各本作“以”。按:二字都為表承接的連詞,可通用,詳見寫本第058行“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之校證。兮,各本無。
159[昔明王之]巡幸兮,故清道以后往
故,各本作“固”。按:從上下文看當(dāng)作“固”。以,各本作“而”。按:二字都為表承接的連詞,可通用,詳見寫本第058行“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之校證。兮,各本無。
169[此西賓所以言]於東主兮,安處所以聽於[憑虛也,可不謂然乎]
兮,各本無。按:從“……也”句式看,不當(dāng)有“兮”字,寫本誤。
176[乃摹寫舊]豐,裟造新邑
裂,各本作“制”。按:二字通用,均有造作、制造義。
179[忽蛇變而龍]攄兮,雄霸上而高驤。曾[遷怒而橫撞,碎玉斗其何傷]
曾,六臣本作“增”。按:史傳典籍中項(xiàng)羽之亞父“范增”亦作“范曾”,如《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中作“范增”,《黥布列傳》中作“范曾”。兮,各本無。
180[蹤]飲餞於東郊兮,畏f極位之盛滿]
郊,李善本、六臣本作“都”,五臣本作“門”。按:《詩經(jīng)·邶風(fēng)·泉水》:“出宿于沸,飲餞于禰,女子有行,遠(yuǎn)父母兄弟?!标P(guān)于“禰”,《周禮·春官·甸?!罚骸吧岬煊谧鎻R,禰亦如之?!钡闉橥跆?,位于京城郊外?!吨芏Y·天官·大宰》:“三日邦甸之賦。”賈公彥疏:“郊外日甸,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內(nèi)。”禰為父廟,位于郊外,送別飲餞又稱為“祖餞”?!敖肌币嘤薪煌ㄒ獩_之義,《漢書·汲黯傳》:“上以為淮陽,楚地之郊也?!鳖亷煿抛ⅲ骸敖迹^交道沖要之處也。”古人送別飲餞也常至城外要沖通衢之處,也即飲餞于郊。所以寫本“郊”較各本為勝。兮,各本無。
186[金狄]遷於灞川
灞,五臣本、六臣本作“霸”。胡克家《考異》:“袁本、茶陵本‘灞’作‘霸’。案:‘霸’是也。注中皆作‘霸’。”按:此處為地名,二字皆可。
193[望漸]臺(tái)而扼梳兮,梟巨猾而馀怒
梳,各本作“腕”。按:“抗”為“腕”之古字,《史記·刺客列傳》:“樊於期偏袒檻梳而進(jìn)日:‘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司馬貞《索隱》:“勇者奮厲,必先以左手扼右挽也。挽,古‘腕’字。”兮,各本無。
203[窺秦墟]於渭城兮,其闕緬其[堙盡]
其,各本作“冀”。按:“冀”亦作“翼”,春秋時(shí)晉人“冀缺”亦作“奠缺”,歐陽詹《出門賦》:“憨靈輒于困窮,舉典缺于壟畝?!焙檫~《夷堅(jiān)乙志,張成憲》:“求合兩盜為一,其人數(shù)滿品,可優(yōu)得京官?!倍小凹健奔礊椤捌洹?。其,五臣本作“而”,二字都為表承接的連詞,可通用。兮,各本無。
204燕薔窮而荊[發(fā)]
薔,各本作“圖”。按:二字可同用,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詔定古文官書,‘圖’、‘岳’二形同。”俞正燮《癸已存稿·省堂寺碑跋》:“(唐省堂寺碑)‘圖’字作‘苗’,”
208兵在頸而顧問兮,何[不]早[而告我]
何,五臣本作“為”。按:李善注引《史記》:“趙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與其女婿閻樂謀易置上,樂遂斬衛(wèi)令。二世怒,召左右,皆惶擾,不斗。傍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人內(nèi)謂日:公何不蚤告我?宦者日: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誅,安得至今。”故當(dāng)作“何”,五臣本誤。兮,各本無。
219[欲]法沃而承羞,永終右而[不刊]
沃,字跡模糊,似“沃”字,各本作“堯”。羞,五臣本、六臣本作“禪”。按:李善注:“論語日:‘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薄瘡堛娮ⅲ骸?哀)帝欲法堯舜之事,禪位與(董)賢,群臣莫敢言,王閎切諫乃止,此終古不可刊削也?!笨梢姟靶摺迸c“禪”不同,釋義不同,“承羞”典故所含,先見于《周易·恒》中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又見于《論語,子路》中,“羞”多作恥辱解。此二句難得確解,寫本“沃”或因涉上字“法”之偏旁,又涉讀音雙重致誤?;蚓箍蔀樾碌拇_解提供文字依據(jù)?右,各本作“古”,寫本誤。
224誦六藝以飾鼾兮,焚[詩書而面墻]
軒,李善本作“奸”。二字同。兮,各本無。
225[宗孝宣於樂游,紹]衰緒而中興
而,各本作“以”,二字都為表承接的連詞,可通用,詳見寫本第058行“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之校證。
227[旦]似湯谷,夕類虞[淵]
湯,六臣本作“嚦”。按:“嚦谷”與“湯谷”古通用,均指日出之處,《尚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嵋夷,日嚦谷,寅賓出日?!薄冻o·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228昌萬載而不頃,[奄摧落於十紀(jì)]
呂,五臣本作“圖”。按:二字可同用,詳見寫本第204行“燕苗窮而荊[發(fā)]''之校證。頃,各本作“傾”。按:“頃”通“傾”,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jīng),姓爭(zhēng)》:“非德必頃。”即為“頃”。
234[華魴]躍鱗,素鍥楊髫
楊,各本作“揚(yáng)”。按:手寫本中旁往往寫作“木”旁,此類現(xiàn)象在敦煌寫卷中也屢見不鮮。
236[爾]乃端策拂茵,彈[冠振衣]
桀,各本作“策”。按:二字通用,劉肅《大唐新語·剛正》:“不盡忠竭節(jié),對(duì)揚(yáng)王休,策蹇勵(lì)駑,祗奉皇卷。”其中“策”即為“篥”。
除了上述校證與《德藏吐魯番本<文選>校議商兌補(bǔ)?!分谐鲂5摹百狻弊种?,寫本082行的“[歷云門而]反顧兮”、092行的“野蕭條以莽蕩兮”、093行的“[飛云]霧之杳杳兮”、117行的“納旌弓於鉉臺(tái)兮”、118行的“[無柳季之直]道兮”、120行的“[無危明]以安位兮”、125行的“[弛秋霜之嚴(yán)1威兮”、130行的“旋牧野而歷茲兮”、131行的“[惟泰山其]猶危兮”、134行的“豈時(shí)王之無僻兮”、137行的“[競(jìng)橫噬於]虎口兮”、139行的“眄山川以懷古兮”、141行的“[秦]虎狼之強(qiáng)國兮”、142行的“辱十城之虛壽兮”、146行的“[皋]話墳於南陵兮”、150行的“[德不建而民無援]兮”、153行的“f分身首於]鋒刃兮”、154行的“[升曲沃而惆悵]兮”、160行的“[輕帝]重於天下兮”、162行的“[紛吾既邁此]全節(jié)兮”、163行的“眺華岳之陰崖兮”、170行的“[人鄭都而抵]掌兮”、173行的“外離西楚之禍兮”、178行的“[拂白刃以萬舞]兮”、185行的“何黍苗之離離兮”、196行的“[爆鱗骼於]漫沙兮”、200行的“肅天威之臨顏兮”、202行的“[扦矢言而不納]兮”、205行的“[據(jù)天位其若]茲兮”、206行的“儒林填於坑奔兮”、209行的“[鍵子?jì)胫鸧決兮”、210行的“羽天與[而弗取]兮”、216行的“[恨過聽而無討]兮”、217行的“過延門而[責(zé)]成兮”、223行的“宗祧汗而為沼兮”、230行的“[伊]茲池之肇穿兮”、235行的“[紅鮮紛其初載]兮”、237行的“[豈三圣之]敢夢(mèng)兮”,這些地方的“兮”字,李善本、五臣本、六臣本均無。109行的“[知性命]之在天兮”句中“兮”字,五臣本同,李善本、六臣本均無。關(guān)于“兮”字,寫本中的《北征賦》、《東征賦》、《西征賦》三篇賦,大部分篇幅是整齊的六言句,又往往是兩句相對(duì)的,李善本、五臣本、六臣本中,上句句末時(shí)有“兮”時(shí)無“兮”,而有“兮”無“兮”又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寫本則凡所存之句,除去“亂曰”之辭,凡六字句,往往都在上句句末有“兮”字。此三篇賦為比較典型的騷體形式,其體式是與屈原的《離騷》相同的,其規(guī)則也應(yīng)該是前句末皆有“兮”字,所以寫本為勝。
由上述整理及《德藏吐魯番本<文選)校議商兌補(bǔ)?!芬晃牡男WC可以表明,德國柏林印度藝術(shù)博物館藏《文選》寫本殘卷在文字上有諸多優(yōu)于其他各本之處,往往能正各本之誤:同時(shí)也有不少地方可以與諸本一起參證,為我們提供探索《文選》原貌的啟發(fā);《校議》所說的“最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了‘……化,莫之亢吉于深林’的佚文,將使得我們對(duì)現(xiàn)今通行的版本有一個(gè)更加全面的認(rèn)識(shí),很可能在李善、五臣等注釋的時(shí)候,已經(jīng)改變了《文選》的某些原來面貌,也是極富啟發(fā)意義的。當(dāng)然寫本也存在文字錯(cuò)誤之處,這在寫卷中是不可避免的。此寫本“民”、“虎”等字避唐諱、白文無注等特征,可大體判斷為初唐寫本。則無論從版本來看還是從文獻(xiàn)??眮砜唇跃邩O高價(jià)值,頗值得學(xué)界進(jìn)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