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立夏是5月5日。歌聲中,“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經(jīng)過一春的醞釀,生命開始用實際行動進入成長期。《禮記》上就說,立夏這一天啊,“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闭f的是那些翻土的蟲子們開始工作了,那些植物們開始生長了,田野上一片欣欣向榮。
古人過立夏特別有意思,要在這一天掛起一桿大秤,秤鉤懸一張凳子,全家老少每個人都坐在凳子上,稱出體重。老人報出斤兩數(shù),大聲說著吉利話。尤其是對小孩子,要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宮人長大會出山?!?男孩),或者“秤花打出二十八,姑娘長大賽金花?!?女孩),祝愿他們快快成長。健康美麗,前途似錦。古詩說: “立夏秤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稱人”的習(xí)俗,就像全家的節(jié)日。據(jù)說南方的有些地方到了立秋還要再稱一次體重,看看你的體重是否在炎熱的夏天被損耗了。那些夏天掉的分量,到秋天更要及時進補喔。
立夏這一天,家家戶戶要煮“囫圇蛋”,就是不能有破口的白煮蛋,套上用絲線編成的網(wǎng)袋,可以戴在小朋友脖子上。成群的孩子們脖子上都掛著晃來晃去的煮雞蛋,見面就要比賽“斗蛋”,即用雞蛋互撞。雞蛋有一頭大一頭小,游戲規(guī)則是大頭只能撞大頭,小頭只能撞小頭?!班坂汀币宦暎粔蚪Y(jié)實的那個雞蛋破了,勝者興高采烈,再向下一個挑戰(zhàn)。如果你能以一枚雞蛋撞破所有人的蛋,就被稱為大王了。
其實大人讓小孩們斗蛋、吃蛋是有道理的,民間相傳立夏吃雞蛋壯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南方的很多地方還要給小孩子吃帶殼豌豆,吃煮竹筍。帶殼豌豆形狀像人的眼睛,用吃豌豆來祈禱一年不生眼疾,小朋友的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竹筍則一定要吃兩根,謂之“健腳筍”,寓意孩子的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涉遠路,爬大山,毫不費勁。
說到涉遠登山,一定要說說古人入山避暑的習(xí)慣。不管今人古人,對對夏天最深切的體會就是“熱”。赤日炎炎當(dāng)頭照,男女老少把扇搖,在沒有空調(diào)的古代可真不好過,所以有“捱夏”這一說法, “捱”是忍著、熬著之意,可見難過。但另一方面,古人的性情中有熱愛山水的一面,特別知道怎樣和自然相處,這不,天熱的日口候他們到山林間、溪水邊,謂之“消夏”,彈琴,作詩,吟唱,或者就安安靜靜地聽流水潺潺,蛙聲呱呱,還有啾啾鳥鳴,可以把城市里的暑熱拋到腦后,身心自然清涼。
季節(jié)輪轉(zhuǎn)交換,節(jié)日和節(jié)氣引導(dǎo)我們傾聽自然脈動。古人重視立夏,在某些地方這天甚至是個節(jié)日,就叫“立夏節(jié)”?;实垡谶@一天親率文武百官來到郊野,舉行“迎夏”儀式:“夏天啊,您來啦!請帶領(lǐng)萬物生長吧,賜給我們繁茂的生命吧!”——這臺詞是我瞎編的,因為我沒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但我知道古人對大自然的尊重遠遠超過今人,他們相信萬物生長必有因果,相信我們交給大地一粒種子,就能收獲一棵大樹。
夏天來了,讓我們與大地一起歡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