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正月又稱元月,其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它又叫燈節(jié),因為在這天夜晚即“宵”,民間有觀賞花燈的風俗。
賞燈別忘人身安全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在元宵節(jié)可以結伴出來觀賞花燈。她們可以借著觀賞花燈,為自己物色意中人;觀賞花燈,也是情人相會的時機。因此,元宵節(jié)也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jié)。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一些地方人們觀賞花燈時的娛樂活動。其實,這也是一項非常有益腦健康的娛樂活動。因為猜燈謎不僅能引起人的興趣、活躍人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能啟迪人的智慧。所以它也深受老百姓歡迎。
現(xiàn)代城市的元宵燈會,多以主題燈、門樓、花燈、氣氛燈等各類燈彩藝術裝飾會場。同時,在元宵節(jié)會場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如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所以各城市的元宵燈會會場都是賞燈人如潮。此時,人們去賞燈要特別注意人身安全。
有過元宵燈會賞燈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人潮最密集時,往往是人貼人、人擠人。因此,大家要“輕裝上陣”去賞燈,盡量避免隨身攜帶貴重物品或大型包裹進入賞燈會場。親朋好友一起去看燈時,要特別注意照看好老人、兒童,防止摔傷、擠傷、走失;進入賞燈現(xiàn)場后,首先要觀察安全通道的位置,以便遇到突發(fā)情況,能夠及時撤離。此外,如果走在人群中發(fā)現(xiàn)有物品遺失,千萬不要立刻彎腰去尋找。因為一旦發(fā)生推擠,在人群中彎腰很容易被人潮擠倒而遭受踩踏;最合理的做法,是記住遺失地點,在人潮散去后再回去尋找。
味道雖好別多吃
元宵、湯圓是元宵節(jié)老百姓家家都要吃的食品。意取團圓,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湯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芝麻、豆沙、白糖及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湯圓雖然味道好,卻是高糖分、高熱量、含油脂、缺乏營養(yǎng)素的非健康食品,不能多吃。元宵、湯圓尤其是不適合當早餐吃,因為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最弱,而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外皮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或湯圓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現(xiàn)泛酸、燒心等情況,會影響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老少出門防感冒
盡管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在元宵節(jié)期間還處在冬春季的寒冷天氣,但人們往往會乘興外出游玩,包括逛公園、賞花燈,而且停留在室外的時間較長。所以,人們尤其是老人、小孩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疾病發(fā)生;穿鞋要輕便、牢固,女士應盡量避免穿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