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主要是學生獨立學習英語的能力。就實際情況看。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學習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學生學習的時間分配上,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互換好自己的角色,除了單純的傳授課堂知識外,怎樣啟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學校生源升學壓力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挖掘與培養(yǎng)。我認為:教師應該從學校的特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學校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主學習所面臨的困難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自學潛力的自我挖掘在很多時候所面臨的困難是巨大的:
1、在學習時間上不均衡
在很大程度上英語學習和其所出的效果有其一定的時間搭配性。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學生只有在足夠充足的時間內,才能對英語進行一定量的消化。但是在現(xiàn)在教學中卻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種情況,很多老師會極其負責的不計薪酬“霸占”原本應屬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消化的課余時間來提高其功課的分數(shù)成績。這就導致了英語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往往無法把握自己的教學上的最終目的一一讓學生從根本上掌握學習英語的方式,而只單純局限于課堂上英語教學的初級目的。
2、教師角色轉變的問題
老師們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較為拘泥于傳統(tǒng)知識的教授,往往會忽略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興趣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往往局限于一節(jié)課的任務或者目標的完成,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一系列自主學習方法的傳授。
3、學校的生源參差不齊
現(xiàn)在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說英語的勇氣,上課回答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呈現(xiàn)一種被動性。很多學生從小受周圍特定環(huán)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在與人進行學習交流時往往會顯得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會說錯被老師批評,并且易落于機械的條文背誦的俗套,因而羞于說英語也不太敢說英語。
二、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對策
1、構建和諧關系,激發(fā)學生興趣
良好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信任感、親近感產(chǎn)、親切感。教師可輕松愉快地通過英語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語教材本身的魅力,達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日常生活中,讓學生運用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如見面、道別、致謝、道歉、家庭成員的稱謂、時間、年齡、性別等進行對話。鼓勵他們在適時地適當?shù)厥褂眠@些用語,甚至當學生半中文、半英語夾雜著與我對話時,我也非常有耐心地與他們交流,消除他們對學習英語的恐懼感,打消他們的顧慮,讓學生們感覺我與他們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所以很快這些學生就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前思考的能力
在每次的閱讀課上,我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去快速閱讀,然后就這篇文章進行討論。再簡單地復述課文。也可以讓學生講些有關的幽默故事為閱讀做鋪墊。這些預備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F(xiàn)在我們以初中教材“Albert Einstein”為例,我們可以激勵學生講一些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fā)肓,將一些有關愛因斯坦事。很多學生會仰慕愛因斯坦的精神。也有學生崇拜愛因斯坦的簡樸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過對愛因斯坦的討論,聯(lián)系到本班,那一位學生具有愛因斯坦的這種精神?我們又能從他身上學到些什么?
我們再以“Life in the future”為例。我先讓學生設想我們的未來生活是個什么樣子。一個學生對他的同伴說:“去另一個星球”我問他為什么。他答到:“因為地球上的能源越來越少,而人口越來越多”另一位學生說:“將來我呆在家里使用電腦去做我想做之事,有機器人為我代勞”其他各組的討論都很激烈。
學生學習主動性在聽力和閱讀課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那么口語課上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使用英語練習口語:閱讀課上也能積極地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
3、實施任務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以Unit13“Albert Einstein”為例。當學生閱讀完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復述課文。學生會盡力做準備。他們會看課后補充材料,會去改寫、背誦、會查閱自己要使用的詞或短語。這無疑中訓練并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地閱讀習慣。
4、教師主導作用于學生主體相結合
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讀懂簡單的文章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怎樣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學習方法的引導。閱讀前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學生回答有困難的題,可以設計成用“yes”“110”回答的題型。有時也設計一些能開發(fā)學生思維的“why”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試著回答。如果學生完成任務時有困難,老師要加以引導。比如,學生第一遍讀了“Albert Einstein”我讓學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單詞的題?;蛘呖s寫課文。當學生完成了這些任務之后,再讓學生就有關愛因斯坦的故事進行討論。不同的是:在閱讀Unitl7“Life in the future”這篇文章時,我要求學生寫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我給他們幫助。
怎樣引導學生學會新的語言知識點,那是對學生另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查出在學習中遇到的新單詞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語言知識點,然后我讓學生用這些新詞造句。根據(jù)情況,可以口頭訓練,也可以做筆頭訓練。當然,學生查出新詞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說老師就馬上去講解,而是要學生認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讀,然后學生再不懂的話,老師就有必要講解。然后就這些句子復述課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這種方法是給予學生必須需要的幫助,
總而言之,無論足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還是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都離不開老師的正確的引導。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挖掘并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