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題記
冰天雪地中,那株蠟梅用一枝獨秀驅(qū)散了內(nèi)心的寒意;蒼茫沙漠中,那株仙人掌用獨自堅守激發(fā)了無窮的生命力。它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孤獨是一種何等動人心魄的美麗,催人奮進的堅強。
孤獨成就美麗人生。在實施人造衛(wèi)星研制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發(fā)揮了自己的智慧。他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zhì)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fā)展工作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人是偉大的。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笔旰?,牛棚雜憶艱辛多。經(jīng)過社會風波的洗禮,季羨林先生在長期的孤獨中,已經(jīng)孕育出一股堅強,一縷淡定,這讓他在磨煉中不曾失去生活的信心,反而成了非凡人生的獨美。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背蠓虺烈鳚膳?,衣袂翩然,形容枯槁,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憂悶郁結于心。他選擇了孤獨,遠離世俗的喧囂污濁,毅然抱石自沉汨羅江,堅守著那份清高之美,永遠長存于歷史長河。
是孤獨給予他心靈一份堅強,讓他不憚于世間流言蜚語蒙昧視聽,更不憚于死神降臨,而愿用千年的孤獨守望那一份清高之美。
孤獨的人生,往往是奉獻的人生。
袁隆平堅守孤獨,數(shù)十年如一日穿梭于田埂之中,用汗水澆灌稻谷,用智慧創(chuàng)造科學,用奉獻感動中國。閔恩澤堅守孤獨,國家需要他時,他勇敢地站出來,敢為人先,以持久的毅力和驚人的創(chuàng)舉為中國制造出了催化劑。
林秀貞,三十年如一日,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yǎng)了6位孤寡老人。她給智障老人喂飯,給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換洗尿布,為去世的老人送終……被她贍養(yǎng)、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度過了幸福的晚年,享年都超過了80歲。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nóng)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nóng)婦讓九州動容。
偉大的人們總是用獨守洗練內(nèi)心的堅強,譜寫奉獻之歌,成就美麗輝煌。
■
文章有比較明確的主題思想,選用錢學森、屈原、袁隆平、閔恩澤等典型事例,多角度地進行論述,有一定的說服力。有些段落,議論頗具文采。
但是,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來看,本文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結構不嚴謹。文章主體部分試圖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孤獨”的意義,但是沒有設計明確的分論點(段旨句),段與段之間銜接不嚴密,關系不清晰,使文章結構比較松散。
2.分析不到位。錢學森一例,只是概括敘述了人物事跡,沒有進行充分的闡述,與中心論點沒有聯(lián)系起來,起不到論證的作用。
3.論據(jù)不恰當。林秀貞一例,可用來議論弘揚傳統(tǒng)道德,播種精神文明,贊揚奉獻愛心等方面,不宜從“孤獨”的角度引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