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看到壯觀的廬山瀑布,吟出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杜甫看到可愛的黃鸝,描繪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麗畫面;蘇軾看到奔騰的江水,寫下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之語……
他們之所以能寫出如此的奇文妙句,只因為他們善于用心去“看”世界。
用心“看”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
上天賜給我們一雙明亮的眼睛,就是讓我們用眼睛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洛水女神“明眸善睞”,李夫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林黛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薛寶釵“眼如水杏”,賈探春“顧盼神飛”:她們的眼睛都因為善看而美麗驚艷。
無限常常收藏于有限之中,尋常細微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然而,生活中的美也不會做道旁的鮮果,輕而易舉便能摘下。相反,它就像一滴滴入大海的水,不用心看,便難以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
擦亮眼睛,看清世事,成就個性人生。陶淵明看清了官場的黑暗,毅然歸隱,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到了田園之美;司馬遷看清了歷史的真相,寫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李白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可他卻從詩歌中看到生活的美,終得詩仙之名。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便會斷送錦繡前程?!傲Π紊劫鈿馍w世”的項羽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看不清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走上了烏江自刎的絕路;“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的周瑜才高量淺,不能容人,終被諸葛亮三氣而死;埃蒙斯總是在奧運金牌向他微笑時手臂發(fā)顫,看不到鎮(zhèn)定從容,終與奧運金牌失之交臂。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收獲曠達與坦蕩。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收獲睿智與明鑒。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收獲豐富與遼遠。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收獲深邃與全面。
清晨,看到陽光下花兒在微笑;傍晚,看到天空中晚霞在跳舞;夜里,看到滿天的星星在嬉鬧。善于去看,生活竟是如此的美好!
■
文章從“善看”的角度切入,著力闡述“看”的意義,符合題意。開頭、結尾用形象化的排比句,達到了文采美與動態(tài)美的統(tǒng)一。典故、名言俯拾即是,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充實的論據(jù),簡明的論述,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大氣的構思、哲理的思辨,給文章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內涵。而且前文提出看什么,后文給予解決,使文章內容銜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