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連貫,前后呼應,是對行文結構的基本要求。要達到這一要求,議論文寫作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有頭有尾,緊密照應
一篇完整的文章,既然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存在,并且它們又服務于同一內容,這就必然有照應的問題。而開頭、結尾是議論文的關鍵處,有頭有尾是結構完整的基本體現(xiàn)。文章做到首尾照應,則給人結構嚴密之感。而議論文的前后照應,往往表現(xiàn)為:前面提出問題,后面解決問題;后面有所升華,前面就埋有伏筆。如:2009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找準人生定位》:
開頭:鳶飛唳天,魚躍于淵。自然界的萬物都憑借著獨特的本領開拓自己的一方天地。古人有云:“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闭覝首约旱姆较颍贸鲎约鹤钌瞄L的音符,才能奏響人生的華彩樂章。
結尾:小草因為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而游遍大江南北;蠟梅因為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而獨立寒冬;夏荷因為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而出淤泥不染。三毛棄教從文才成就了撒哈拉的傳奇,新加坡發(fā)揮旅游優(yōu)勢才成就了“花園之國”。讓我們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用最擅長的音符,傾情演繹人生的華彩樂章!
作者開頭提出“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發(fā)揮特長優(yōu)勢,才能事半功倍,邁向成功”這一中心論點,中間段采用例證法進行論述,結尾處用富有鼓動性的排比句,激勵人們“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演繹人生的華章。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二、銜接巧妙,過渡自然
過渡,是指段落與段落或層次與層次之間的銜接形式或手段。常見的過渡形式或手段有三種:一是借助關聯(lián)詞語,如“因此”“由此觀之”“然而”“但是”“總之”“綜上所述”等。這類關聯(lián)詞語一般放在段首或句首。二是過渡句,即起承前啟后、過渡搭橋作用的句子,它一般放在兩個需要過渡的內容或層次之間,使文章內容銜接起來。三是過渡段,它的作用與過渡句相同,位置也一樣,只是它自身還包含一些較為具體的內容(如概括上文的意思,提示下文的內容等)。當過渡段是一句話時,這樣的過渡段同時也是過渡句。
運用過渡手段,會使文章層次更加清晰,結構更加嚴謹。議論文的寫作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往往需要過渡。一是當論述的內容或論述的方面發(fā)生轉變時要使用。這種轉變可以表示為上下文之間的多種關系:承接、轉折、深入、補充、因果等。二是由分論到總論、由總論到分論,或是由這個問題的論述轉到另一個問題的論述時,也需要使用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