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時,大家齊聲喊“田七”,是前幾年流行的照相微笑用語。
其實,田七就是三七,三七因其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而被推崇。
《本草綱目》記載:三七味甘微苦,性平,無毒。
《本草綱目拾遺》指出:“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同,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p>
《本草新編》載:“三七根,止血之神藥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補血補氣藥則更神,此藥得補而無沸騰之患,補藥得此而有安神之體也?!?/p>
三七又稱田七、山漆、金不換、血參等。清代史料記載,歷代土司頭人都把三七列為珍稀貢品,獻給皇帝。
三七止血又活血
三七具有化淤止血、消腫定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種出血癥、跌打損傷、淤血腫痛等。此外,三七還具有補虛強壯、補血生血之功,民間常用來治療虛損勞傷、貧血等癥。
既然三七是止血藥,為什么又可活血和生血?這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
其實不然,三七兼具止血與散淤的功效。從中醫(yī)角度來說,血淤,即血流不暢、淤滯,可致疼痛。三七能活血、散淤,淤散而痛止。
另外,三七有止血不留淤的特點,對出血兼有淤滯者尤為適宜。
用三七先分生熟
一般來講,三七的用法分為內(nèi)服和外用,既可生用,也可熟用。
散血止血、消腫止痛應服生三七,補血、補身則服熟三七。熟三七的制法是:把生三七切成片,用鹽水浸透,曬干后研成細粉即成;也可將生三七置于小碗中,加入清水,水量以三七能吸干為度,再蒸軟、切片,用油炸成黃色,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三七。
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三七皂苷含量最高的部分,具有鎮(zhèn)靜安神、抗炎鎮(zhèn)痛、降血壓等藥理作用,常用于治療高血壓、偏頭痛、失眠等癥。三七花食用方法:開水泡飲,每次4-6朵。
三七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除具有治療作用外,還被人們用作防治疾病以及強身健體的保健食品。用三七制成的藥膳,可以預防某些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如心血管病、癌癥、高脂血癥等。而且藥膳別有風味,讓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起到保健、治療的作用,真是一舉兩得。例如:三七首烏粥、三七燉雞等。
三七并非人人能吃
服用三七也有不良反應,部分患者服后可出現(xiàn)口唇干燥、情緒不安、失眠等。當劑量增大時,還可表現(xiàn)出上腹燒灼感,面部口周發(fā)麻,繼而四肢發(fā)麻、頭暈。
服用大劑量三七時,還可影響心臟傳導系統(tǒng),患者始感心悸、出汗,并出現(xiàn)心律不齊、心率減緩、房室傳導阻滯等。內(nèi)服引起過敏性藥疹的報道也不少,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出現(xiàn)紅斑、瘙癢,有的發(fā)生皰疹。
尤其要注意的是:孕婦慎用或忌服三七,以免擾動胎氣,導致流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