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的價值不只體現(xiàn)在“育身”上,更在“育心”上,也就是人格的培養(yǎng)。本文從一堂體育課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了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為更好地做好體育課程的德育滲透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課程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875(2009)18-055-01
多年的實踐證明,加強學校德育建設是有效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設年限最長的一門學科,也是各種學科中唯一的一門從幼兒園一直開到大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它不僅具有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發(fā)展身體機能等功能,而且因其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特點而具有其他學科所沒有的功能—─使個體在集體和個人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技能和智慧,這對于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途徑。
體育課的最大特點是課堂教育的實踐性,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應充分考慮體育教學的特點,不能把體育課堂教學變成單純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只有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具體、形象的教育引導,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本文按照體育課堂教學的程序,探討一下體育課程的德育滲透。
一、體育理論課
通過體育理論課以及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生動形象的了解我國的體育發(fā)展史以及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yè)取得的的巨大成就。了解五十年代我們中國人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六十年代開始在世界體壇嶄露頭角;七十年代我國體育進入“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新的發(fā)展時期;八十年代我國已成為世界體育強國的歷史。讓學生重溫女排六連冠的輝煌,領略乒羽健兒包攬獎杯的氣勢、見證2008奧運會金牌世界第一的光輝歷程等生動、具體、激動人心的事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具體、最生動的教材。同時通過體育理論教學向學生傳授必要的健康衛(wèi)生知識和科學的健身鍛煉方法,提高學生對自身身體的認識,增強終身體育意識,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體育技能課
(一)開始部分
體育課的開始要對學生進行動員,提出本次課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項,通過教師嚴肅認真的教學動員,可以對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性教育;教師端正的教學儀態(tài)和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可以成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通過隊列隊形練習,提高他們反映速度、動作準確性和協(xié)調一致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二)準備部分
準備活動中的慢跑是學生比較厭煩的部分,卻是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的最好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展示教學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應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讓學生認識到慢跑運動的重要性以及對克服自己懶惰心理,鍛煉意志品質的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身體力行帶領學生進行慢跑,并不斷地用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也可以通過變換慢跑的形式,使學生由厭煩到接受,最后喜歡上慢跑運動。另一方面,通過形式多樣的徒手操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美的身姿,整齊劃一的集體觀。此外,體育游戲具有娛樂性、競爭性、合作性的特點,有很強的教育因素。教師可以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進行有目的的游戲競賽,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集體主義精神等。
(三)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里的體育教學,著重的是新知識、新技能的講授。體育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以瀟灑的風度、良好的教態(tài)、文雅的語言、優(yōu)美的動作示范、認真的工作作風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使之成為一種感性的、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從知、情、意幾方面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同時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志品質結合起來,運用情感豐富、鼓勵性強的語言感染學生,用語言刺激學生的興奮點,使他們迸發(fā)出參加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熱情,尤其要多采用正面的肯定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教育。
(四)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里的放松練習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殊不知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放松或者跟隨老師跳一曲輕松愉快的舞蹈,能夠最大程度的增進學生、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關心、愛護他人的品質。此外,值日生借還器材和整理場地,可以培養(yǎng)他們熱愛集體、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品質。
由此可見,體育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幾乎所有的德育內容都能在體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體育教師必須善于探索和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挖掘體育本身的德育功能,然后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年齡特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才能寓德育于體育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 張玲.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陳浩鶯.走向心理健康:教學篇 [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
[3] 范美玉、陳鴻.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體育教學中 [J].武漢體育學報,2004,163(3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