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硫酸鎂水貼膜;靜脈輸液外滲
[中圖分類號] R82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8650(2009)08-122-02
2007年10月-2009年2月,我們應(yīng)用硫酸鎂水貼膜外敷治療靜脈輸液外滲78例,經(jīng)臨床觀察,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78例,均因液體外滲引起皮下腫脹或靜脈炎,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齡41-93歲。發(fā)生在手部及前臂61例,足及小腿部17例。
1.2使用方法
將成品硫酸鎂水貼膜(包裝袋內(nèi)裝有浸泡過硫酸鎂水的貼膜若干片)取出一片帖敷在皮膚腫脹處或靜脈炎處,蒸發(fā)后更換,用多少取多少,隨用隨取,剩余貼膜包裝密封好防止蒸發(fā),可備下次使用。
2結(jié)果
本組經(jīng)治療后73例顯效(外敷30分鐘后疼痛明顯減輕,3小時后腫脹消失,血管彈性恢復(fù)),5例有效(外敷1小時后局部疼痛明顯減輕,8小時后腫脹消失,血管彈性恢復(fù)),0例無效(外敷24小時后,局部腫脹無減輕,仍感疼痛)??傆行蕿?00%。
3討論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疾病的一個重要途徑,但由于靜脈用藥往往種類多,輸液時間長,刺激性大,或因患者煩躁,不合作等原因造成液體外滲,引起局部皮膚腫脹,疼痛,出現(xiàn)靜脈炎,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增加了護理人員的穿刺難度,影響治療的正常進行。
眾所周知,以往液體外滲后有時用土豆(又名馬鈴薯)片外敷,缺點是無法固定,容易隨肢體運動而脫落,而且其不屬于醫(yī)療用品,在醫(yī)院內(nèi)取材不便。有時用浸過硫酸鎂的紗布覆蓋,缺點是蒸發(fā)后需再次配制,增加了工作量,又由于計量工具的限制配制濃度往往不標準,濃度過大容易灼傷皮膚,濃度過小達不到效果甚至可加重外滲。
此貼膜濃度標準,對皮膚無刺激性,與皮膚如面膜般貼實緊密,蒸發(fā)后更換方便,不但治療效果好,操作方便,而且造價低廉,不會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收稿日期200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