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表皮樣囊腫;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8650(2009)08-111-01
1病例介紹
患者,女,36歲,因右側面部陣發(fā)性疼痛6年,病情加重2月入院?;颊?年前陣發(fā)性右側面部疼痛,尤以牙根部疼痛明顯,經外院診斷為“牙周炎”、“三叉神經痛”、給予抗炎、止痛、拔牙等處理后,疼痛仍未好轉,近2月來,飲食、說話、右側面部疼痛難忍,遂來我院行MRI檢查示“右?guī)r斜區(qū)占位”,入院后即由神經外科多位主任、骨干醫(yī)師共同制訂治療方案,于全麻下行右側巖斜坡區(qū)表皮樣囊腫切除術,術畢返回病房,絕對臥床休息,給予降顱壓、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治療。術后第三天拔除頭部引流管,第6天拆線,于第10天痊愈出院。
2術前護理
患者為女性,行開顱手術心理負擔很重,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緊張和焦慮。對疾病缺乏信心,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順利實施心理護理的關鍵。認真傾聽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加強心理疏導,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并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術后的注意事項,以緩解其緊張焦慮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3術后護理
3.1體位
接收病人,置患者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待病人神態(tài)完全清楚,給予枕軟枕,床頭抬高15°,以利于靜脈回流。
3.2病情觀察
3.2.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神態(tài)、瞳孔的變化,顱內壓增高患者可有生命體征變化:血壓增高,尤其是收縮壓增高、脈壓增大、脈搏緩慢、洪大有力、呼吸緩慢等[1]。所以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尤為重要,術后心電監(jiān)護6h,之后改1h測量生命體征1次,2天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未出現(xiàn)顱內壓增高癥狀。改為4h測量生命體征一次。
3.2.2出入量的觀察:住院期間遵醫(yī)囑給予20%甘露醇 150ml q8h靜脈滴注,脫水治療期間,準確記錄24h出入液體量,并要監(jiān)測電解質濃度,防止過度脫水引起的水電解質紊亂。
3.3引流管護理
①妥善固定引流管,留有一點長度。②定時擠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堵塞。③根據(jù)引流液的量調節(jié)引流管懸掛高度。④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每天在無菌操作下更換引流袋。并要注意引流裝置的密閉性。⑤搬病人時夾閉引流管以防止顱內壓波動引起病人的不適。
3.4生活護理
患者術后絕對臥床休息,加上床檔防止患者墜床,每日做口腔護理2次,加強護理保證床單清潔、平整干燥,每1-2h翻身1次,防止壓瘡的發(fā)生,飲食上給予患者高纖維素、低脂肪軟食,保證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及用力排便引起腹內壓增高而致顱內壓增加,鼓勵病人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加屏風遮擋提供隱蔽的排便環(huán)境,指導患者環(huán)形按摩腹部,必要時行開塞露60 ml保留灌腸 ,定時開窗通風,保證室內清新并注意保暖。
3.5心理護理
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耐心向病人解釋病情及手術的重要性,特別是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指導病人對引流管有正確的認識,減輕對引流管的恐懼感。
4小結
巖斜區(qū)表皮樣囊腫癥狀不典型,病人能否得到及時的治療,醫(yī)生工作固然重要,但在病人治療恢復中護理工作是不可忽略的,精心細致的護理,科學規(guī)范的護理操作對預防并發(fā)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心理護理對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也十分重要,該病例在住院期間,沒有發(fā)生任何護理并發(fā)癥,痊愈出院,說明我們的護理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 曹偉新.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53.
(收稿日期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