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姓名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同復雜的社會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姓名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符號,簡單的姓名背后還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它隱含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語言、宗教、習俗、社會階層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姓名是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窗口。研究英漢民族姓名文化的共性和個性,對于我們探討和研究中西文化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也是進行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內(nèi)容之一。本文從英漢兩個民族的姓名入手,對其來源、結(jié)構(gòu)進行了分析,從而揭示了兩種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背景。
關(guān)鍵詞: 英漢命名 語言特征 文化內(nèi)涵
姓名是人們在交際活動中用以區(qū)別不同個體,甚至是傳達個體的個性信息和身份特征的主要符號。英語和漢語作為人類文明的產(chǎn)物,其命名方式有許多共同之處,如都重視語言、詞形、語義的效果——讀音是否悅耳,形式是否優(yōu)美,含義是否合乎自己的品位,等等。由于各種歷史或文化因素,古今中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姓氏體系。因此英漢兩種語言在命名上有很大的差別。
一、英漢命名的方式與特點
英漢語言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其姓名文化同樣存在著共性與差異。探討兩個民族姓氏起源的共性與個性,能使我們對兩個民族的姓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過姓名這一窗口來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語言、宗教、習俗等,從而能進一步促進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1.漢語姓名的特征
首先,中國人注重姓氏,以姓氏為自己的根基和歸屬。漢語的姓氏是祖?zhèn)飨聛淼模鞘酪u的。中國人稱氏,較姓要晚一些,歷史上明確記載氏產(chǎn)生于周代。其來源與姓相似,主要有爵號、國號、官職、屬地、封地、職業(yè)等。姓氏原來只有貴族和權(quán)貴們才有,一般百姓沒有。戰(zhàn)國以后,出現(xiàn)了姓氏合一的現(xiàn)象,一般百姓也有了姓氏??傊?,姓因生而定,是不變的;氏則因家族而取,是可變的?,F(xiàn)代人對于姓氏的認識更趨于其標記符號的意義,且以簡化為先,所以現(xiàn)在只有姓,而無氏。名字是隨意取的,可以隨時、隨地、隨景、隨事來命取,具有偶然性,所以漢語人名的命名范圍之廣泛、意義之豐富是姓氏不可比擬的。漢語人名通常以出生時間、出生地點、天氣、事件名稱、動物名稱、植物名稱、歷史著名人物、古代神話人物、生辰八字、兄弟姐妹的排行順序等方式命名。
其次,漢語姓名很多帶有比較鮮明的時代色彩,反映歷史的進程或者重大歷史事件,與社會背景、環(huán)境、形勢及時代精神風貌密切相關(guān)。在中國,人名的取用從封建社會人們追求功名富貴到建國后的“建國”、“國慶”、“興華”,文革期間的“文革”、“衛(wèi)東”等,再到改革開放后的“大衛(wèi)”、“海倫”、“莎莎”等,這些名字都折射出不同時期的人文氛圍和價值取向。
2.英語姓名的特征
英國人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只用名,沒有姓氏。直到11世紀,諾曼底征服英國后,一些貴族擁有封地和爵位,才開始用封地、頭銜、爵位來稱呼一家之主,后來世代因承便形成了姓氏。姓氏開始也只用于權(quán)貴官宦之家,直到16世紀,才在百姓中使用開來。英美國家的人通常將名和教名置于他們的姓之前,英語姓名產(chǎn)生的先后順序及排列的順序體現(xiàn)了西方人強調(diào)個性、崇尚個人獨立和主體意識。所以英美國家的人更重視人名的選取,以鮮明地張揚一個人的個性與性格。
此外,由于歷史和文化的許多因素,西方民族的姓名不可避免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浸潤和制約。漢英姓名所反映出的宗教信仰和哲學觀念也是不同的。例如那些信奉宗教的人取名多用神話中的神和《圣經(jīng)》里他們崇拜的神名或人名。如Diana(戴安娜,羅馬神話中的月亮女神與狩獵女神),Alexander(亞歷山大,希臘神話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尊稱,意為“男人的保護者”)等;英語中還有很多人名來自于《圣經(jīng)》,如Adam(亞當,人類的始祖),David(大衛(wèi),神之愛子)等。而中國人是不敢用神名為自己取名的,認為這是褻瀆神靈,大逆不道。
英美人姓名構(gòu)成還有一個與中國人姓名完全不同的特點,就是晚輩用長輩的名字,父子同名較多。為了區(qū)別是父還是子,在其姓名之后加上Jr.(Junior的縮寫)表示“年幼的”意思,即兒子輩。在其姓名之后加Sr.(Senior的縮寫)表示“年長的”意思,即父輩。如George Bush Jr.(小喬治·布什),George Bush Sr.(老喬治·布什)。還有一種區(qū)別的方法就是加注羅馬數(shù)字以示輩分,如Elizabeth I(伊麗莎白一世),Henry VIII(享利八世)。然而父子同名在中國姓名中是犯忌的,它有“犯上”之嫌。按中國人的習俗,君王或家中長輩的姓名或名字是不可直呼和照取的。
二、英漢命名中的語言結(jié)構(gòu)及其蘊涵的意義
姓氏符號與語言中的單位詞一樣,姓氏有其語音結(jié)構(gòu)和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漢語姓氏基本上是一詞一音節(jié),單音節(jié)語素是漢語語素的基本形式。在漢語最常用的姓氏中多數(shù)是單音姓氏。如趙(Zhào)、王(Wang)、劉(Liu)、李(Lǐ)等。相比之下常用的復音姓和多音姓較少。如上官(Shàngguān)、司徒(Sītú)、夏侯(Xiàhóu)、公孫(Gōngsūn)等。由于歷史的原因,古漢語讀音的遺留和地方方言對姓氏讀音的影響很大,造成某些音位變體,稱為“異讀”。例如,“仇”應讀做Qiú,“單”應讀做Shàn,“洗”應讀做Xiǎn等。
在漢語中疊音連綴起名現(xiàn)象增多。古代姓名有殊格一法,就是“雙名”,唐代已開其端?!吨袊嗣难芯俊罚骸叭缭℃L鶯,張佑妾燕燕,柳將軍愛妓真真,張建封舞妓盼盼,錢唐楊氏愛愛。”我們看這些雙名的婦女,她們的身份非妾即妓,所以取了這類名字。由此觀之,古代女性起雙名往往給人一種狎昵的感覺。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意識的加強,在現(xiàn)代多以雙名疊音連綴起名來表示父母對子女的親昵感情。如夏麗麗、王曼曼、李娜娜等,而以前的狎昵色彩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親情的愛護意識。
現(xiàn)漢人名中出現(xiàn)了許多虛詞。古代一字即一詞,不存在虛詞,故而單字名即可表達豐富的意義,如顏回的名是“回”,有旋轉(zhuǎn)之意?,F(xiàn)代漢語則以雙方音節(jié)詞為主,即兩字一詞且增加了虛詞,因此雙字名表達的意義也更為豐富。其中“子”、“之”居多,如“趙子峰”、“林子軒”、“張之棟”、“王惟之”。南北朝時期五斗米盛行,人們?nèi)∶印爸弊?,如瑯琊王氏王羲之、王胡之、王獻之。這種“之”、“子”的運用不同于現(xiàn)代,但現(xiàn)代以“之”“子”命名的習慣多少受了古代的影響。
名字和姓諧音。人生活于社會之中,其姓名作為與外界交流的渠道之一,叫起來拗口會給社會交往帶來不便。這就要求取名時應使名字的音節(jié)和諧,能順讀。因此,在命名時人們越來越講究字與字之間的音節(jié)搭配和諧。如楊帆、劉洋、胡蝶、邱天、殷悅等可謂意趣盎然,和諧悅耳。
英語民族的姓氏不少是在賦名上附加表示血源承襲關(guān)系的詞綴構(gòu)成,分為前綴和后綴。在美國,許多姓氏是由父輩的名字轉(zhuǎn)化而來的。例如,Johnson,Wilson,Judson,Jones,Williams,Thomas等?!皊on”意為“兒子”,所以“Johnson”意思是“John”的兒子,按照英語語法,“s”表示一種所屬關(guān)系,可譯為“某人的”,姓氏“Jones”,“Williams”,“Thomas”便分別表示“Jone”,“William”,“Thoma”的后代。還有些構(gòu)成姓氏的后綴表示其他意思,如-man在古英語中有“servant(仆人)”之意,由其構(gòu)成的姓起初往往表示主仆關(guān)系,如Bowman,Whitman。后綴-smith含有“金屬工”之意,由其構(gòu)成的姓往往表示某人的祖先所從事的工作與金屬或從事出賣某種金屬制品。由其構(gòu)成的姓往往與這一職業(yè)有關(guān),如Blacksmith,Goldsmith。
同樣,在中文里也有不少姓氏是用來紀念此家族的先代的。據(jù)歷史記載,很多帝王駕崩之后,他的廟號就被賜予后代作姓。姓氏“虞”、“夏”、“商”、“周”都由此而來。姓氏“文”就是為了紀念周代開國元君周文王而設立的,而“武”則是紀念他的兒子“周武王”。在中國民間有一個傳說,周穆王的一個愛妃因病早逝,穆王悲痛萬分,隨即下令此妃所生之后代全部以“痛”為姓。
三、英漢命名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
姓氏是一個宗族的代碼和文化標志,是隨著歷史和社會的發(fā)展逐漸形成的。人名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與社會緊密相連。人名與文化共生,人名與文化共變。因此,人名的命名就會受到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民俗風情、社會觀念等文化因素的影響,人名的選取也就會體現(xiàn)出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
漢語人名的命名中經(jīng)??梢砸姷饺寮覀惱淼赖?、精神的體現(xiàn),而英美人名的命名??勺穼さ缴系酆突浇痰嫩欅E。在中國,儒家思想源遠流長,人們在取名時會考慮到儒家文化中強調(diào)的道德規(guī)范,在名中置入仁、義、良、德、貞、孝等字。明清時代,科舉制度盛行,崇尚功名利祿的人的名就出現(xiàn)了元、科、恩、賜、祿等字。
而在英美國家,由于英語國家的人多篤信基督教,基督教思想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所以在英語人名中??梢娨浴妒ソ?jīng)》的人名。如Christian克里斯蒂安(基督信徒),Joseph約瑟夫(上帝賜子),Angela安吉拉(天使)等,體現(xiàn)了人們對上帝的崇拜與歌頌。
漢英人名的命名也會受到社會價值取向的影響,體現(xiàn)出人們的價值觀。出于對品德的期望,各個民族都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也都體現(xiàn)在名字里。如Abraham亞伯拉罕(人民之父),Arthur亞瑟(勇敢),F(xiàn)rank佛蘭克(率直),Grace格蕾絲(優(yōu)雅)等。漢語人名中常有愛國、忠君思想的體現(xiàn),如“愛國”、“建國”等。
人名的命名還會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尤其體現(xiàn)在人名的性別差異上。在姓名的發(fā)展過程中,男尊女卑這一現(xiàn)象在東西方人名中均有體現(xiàn)。在中國,隨著母系社會的瓦解,父系社會的產(chǎn)生,男子的社會地位日漸提高。如女子出嫁后要隨夫姓。英語姓氏中同樣存在男尊女卑的現(xiàn)象,女子婚后改姓男方的姓。如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稱呼:Mr and Mrs Smith,在這里并不說明Mr and Mrs都姓Smith,Smith只是夫姓。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漢語姓氏和英語姓氏都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化的歷史產(chǎn)物。人名不但是人的代表符號,而且是文化的載體,它蘊藏著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漢、英姓氏經(jīng)歷了從產(chǎn)生到相對固化的過程,形成了各自完整的體系,并在社會交際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姓名,有助于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對于增進英漢兩民族的相互了解,促進相互之間的文化交流有著積極的意義。然而英漢姓名文化內(nèi)涵極為豐富,語言現(xiàn)象紛繁復雜,許多問題尚待于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明達,汪宗虎.中國姓氏大全[M].北京出版社,1987.
[2]田惠剛.中西人際稱謂系統(tǒng)[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3]石立堅.英語人名的若干歷史問題[J].國外社會科學,1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