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課程改革,思想品德課課程的改革,給廣大的思想品德課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課,更好地達到課改的關鍵目標,是思想品德課教師重點關注與研究的問題,而且是永恒的話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實踐中,我這樣上課,使課堂教學更顯精彩,牢牢吸引著學生,達到很好的教學教育效果。下面我針對課改后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方法略抒淺見。
一、輕聲細語聊聊天
聊天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許多教師都在課堂上使用聊天教學方法,而我是這樣運用聊天式教學方法的:一天早上我剛到校,一位男生就在車棚里等著,說想和我聊聊,我把他帶到了談話室。他說:“老師我很喜歡上你的課,可我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對子女愛的偉大?”我剛接班不久,因而對他和他的家庭都不了解,于是我就輕聲細語地和他拉起家常,從聊他自己到聊他父母,一聊就是一節(jié)課,最后他高高興興地離開了談話室。
和這位男生聊天后,我決定要在與學生們聊天中,完成《我與父母交朋友》這一課的教學任務。首先,我設計聊天的話題是“我和我的父母”。其次,我設計聊天的步驟為兩步:第一步是生生聊天,好朋友坐在一起圍繞所定話題聊天,并要求組長做記錄,老師則走近小組注意收集與課本觀點有關的話題。第二步是師生聊天,由老師有目的地把收集到的一些與課本觀點有關的話題,提出來在課堂上一起聊。這一聊就聊出了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愿,聊出了子女與父母的代溝所在,聊出了子女渴望父母理解的呼聲,聊出了和睦家庭的幸福所在,聊出了子女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方法,等等。這樣的聊天沒有表演,沒有激情,也并不熱鬧,一直都是輕聲細語地實話實聊,可聊的話題貼近了學生的實際和生活,怎能不打動學生?可見,根據(jù)課本內容和課標要求,恰如其分地實施聊天式的教學,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款款情詩抒情懷
深情款款、優(yōu)美悅耳的詩句,能抒發(fā)情感,陶冶情操,以情動人,產(chǎn)生共鳴。在講授《男生·女生》這個教學內容時,我把詩朗誦的環(huán)節(jié)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們在朗朗悅耳的詩句中受到感染和領悟道理,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首先,在一首優(yōu)美的配樂詩《男孩·女孩》的感召下,學生的心被拉攏到課堂上來,從而自然地引出了男女生各自的優(yōu)點,再穿插其他教學方法導出男女生交往的好處和恰當方式。其次,運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朗讀課本相關鏈接的詩詞,再穿插朗誦《青春期不是播種愛情的季節(jié)》、《偶然》、《妙齡時光》這幾首詩,使學生在這濃情蜜意的意境中領悟青春期的煩惱、苦澀和美麗,從而更好地把握青春,把握情感。在講授《老師伴我成長》時,我滿懷深情地朗誦自創(chuàng)的詩《你雖調皮卻可愛》,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也深情款款地讀著一首首頌揚老師的詩詞,各自用詩句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尊重和關愛,師生之間的情感在這詩意中融洽在一起,產(chǎn)生了共鳴,這樣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美妙音樂誘動機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笔聦嵶C明,教師把音樂引進課堂會讓課堂教學增色不少,達到更妙更好的效果。因為,美妙悅耳的音樂,悠揚雄亮的歌唱,具有無形的感染力,能激發(fā)情感,愉悅身心,營造和諧、融洽、輕松愉快的氛圍,激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從而高效輕松地投入學習。如在講授《同學※朋友》教學內容時,一首情意綿綿《同桌的你》激發(fā)了學生的滿腔熱情,一首《朋友》則掀起了學生學習的高潮,學生在這樣愉快輕松的情景中學習,能產(chǎn)生余音繞梁、回味無窮的功效。在《友好交往禮為先》的教學中,《禮貌歌》和《歌聲與微笑》溫馨優(yōu)美的旋律在課堂中感染著學生的言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感受思想品德課中所蘊含的美和可貴的品質,從而塑造美的品行,教學的效果就水到渠成。
四、自編自演親體驗
表演式是思想品德活動課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是讓學生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自編自演某個情節(jié)、某個片段、某個情境的教學方式。通過自編自演親身體驗某種情境和生活,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地學習了知識的同時又受到了教育和啟迪,鍛煉了各種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如在講授《享受健康的網(wǎng)絡交往》時,我指導學生編排了兩個版本的小品:《我和網(wǎng)友有個約會》,展示了網(wǎng)絡交往中虛偽、陰暗和文明、友善的一面,讓學生再一次體驗網(wǎng)絡的“利”與“弊”,從而引導學生提高防范意識和抗誘惑力等,也引導學生遵守網(wǎng)絡文明公約,做到文明上網(wǎng),做一個品德高尚的網(wǎng)民。在學習《人人享有人格尊嚴》和《尊重和維護隱私》兩個教學內容時,則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自編自演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侵權情境,讓學生在親臨其境的場面中受到教育,從而學會尊重維護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嚴和隱私權。毋容置疑,這樣的課堂教學更有效。
五、實例探究促創(chuàng)新
實例探究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通過課內外活動方式,組織學生運用課本所學知識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真實案例進行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所選取的實例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和時政性,實例可以由教師自己精選,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收集整理。如在學習《消費者權益》這一課時,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其中一項任務:一是收集最近發(fā)生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真實事例,并根據(jù)事例設計相關的問題;二是對身邊的親朋好友進行采訪調查:是否曾買到假冒偽劣產(chǎn)品,當時怎么處理?我還挑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實例并作恰當?shù)男薷?,上課時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杰作,并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我則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生在實例探究的過程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并提出了一些質疑,促進了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精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讓我們以此共勉,在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盡一點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