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了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的“任務”的類型、方法與步驟及設計原則,以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視聽說”課程 “任務型”教學
一、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的“任務”的類型
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發(fā)展過程中,“任務”的類型一直是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研究者和實踐者關注和研究的焦點。各學者根據(jù)不同的視角對“任務”進行了分類。
Nunan根據(jù)任務的性質(zhì)分為真實性任務(real-world tasks)和教學型任務(pedagogic tasks)。真實任務,即接近或類似現(xiàn)實生活中所做各種事情的任務。比如:預定房間、給陌生人指路、點餐等。教學型任務是指課堂以外不會發(fā)生,僅在課堂上作為教學任務供學生學習的一些事情。比如:背誦課文段落、記錄視聽材料的內(nèi)容大意等(Nunan,1989)。
下面舉例說明這兩種類型的“任務”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Tell your classmate how he/she can get to the place where you’ll have a picnic on Friday.(告訴你的同學如何到達你們周五野餐的地方。)
此任務較好地模擬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活動,有助于學生利用所學句型解決實際問題。
(2)Enjoy a short piece of video,and write down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 main plot.(欣賞一個短片,并且記錄下主人公和主要劇情。)
此任務沒有與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聯(lián)系起來。學生只知道活動的目的是訓練聽力技能和做筆記的技能,并不清楚這些技能在實際語言運用中的用途。盡管教學型任務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般不會發(fā)生,但這些任務有利于促進語言學習。在完成學習型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者也需要接收、處理和傳遞信息,也需要表達意見和觀點。
筆者主張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采用真實性任務。理由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用所學語言完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所以課堂語言學習活動應是對做這些事情進行演練(rehearsal)。這種真實性任務與現(xiàn)實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非常具有實用意義。
Jane Willis將任務分為六種類型:列舉型任務(listing)、整理型任務(ordering;sorting;classifying)、比較型任務(comparing;matching)、解決問題型任務(problem solving)、分享個人經(jīng)驗型任務(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和項目型任務(project)(Willis,1996)。這六種任務類型均反映了學生的認知過程,遵循了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
如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應用解決問題型任務的例子:
Our class will hold a new year party,discuss in groups about the arrangement including host and hostess,programs,food,setting,guests,etc.(班級要開新年聯(lián)歡會,分組對聯(lián)歡會進行策劃,包括:主持人人選、節(jié)目單、吃什么食物、布景、嘉賓等。)
解決問題型任務是分配給學生一個任務和一些信息,學生需要經(jīng)過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答案可以有多種,也可以是唯一的。這類任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用英文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促成學生之間的交流。有了要共同解決的問題,學生就會認真聽取彼此的想法,并闡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根據(jù)任務中信息的類型,Prabhu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將任務分成三大類:信息差任務(information-gap activities)、推理性任務(reasoning gap-activities)、觀點性任務(opinion-gap activities)(Prabhu,1987)。
如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差任務的例子:
Tell a friend your hobby and why you like that;meanwhile, ask the friend his/her hobby and the reason.(告訴對方你的業(yè)余愛好并說明原因,并且詢問對方的相關信息。)
信息差型任務要求兩人結對完成。兩人各持有對方不知道的信息。他們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通過交換信息得到對方所掌握的情況。其實這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信息交流。這類任務要求學生不僅要聽懂對方的信息,還要能夠把自己所知的信息表達清楚。這是很好的聽說訓練的任務類型。
此外還有一些對“任務”的分類。如:根據(jù)任務的目的可以分為人際互動任務(interactional tasks)和信息傳遞任務(transactional tasks)。根據(jù)任務的方式可以分為個體性任務(individual)、合作性任務(cooperative)和競爭性任務(competitive)。Thomas根據(jù)活動的安排(work arrangement)提出三種方式:個人(solo)、雙人(pair)、小組(group)。雖然“任務”的類型多種多樣,但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來設計和應用“任務”。
二、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的“任務”的方法與步驟
按照Willis的理論,“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也可以遵循這三個步驟。
在前任務(Pre-task)階段,教師要呈現(xiàn)和帶領學生學習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向?qū)W生介紹任務時,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指令語言明確任務的要求與操作過程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由于前任務的目標是激發(fā)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造教學活動的情景,如:看對話、聽歌曲、看錄像的片段等,使學生從視聽感官上獲得信息和享受,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興趣,并激起他們運用語言表達的欲望。
在任務環(huán)(Task cycle)階段,主要由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設計一個或若干個任務,構成任務鏈,并監(jiān)控學生按要求完成任務,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到要完成任務的活動中來,多向同學提問題,或鼓勵同學之間互相問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多思多問,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此時,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觀察者和幫手。而學生則以個人、伙伴或小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并且匯報其成果。他們完全成為課堂上最活躍的群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
在關注語言點(Language focus)階段,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任務并匯報完畢。這時教師就應該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同時,進一步對輸入材料中出現(xiàn)的語言點加以說明和解釋,并結合教材內(nèi)容適當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
這三個階段是相輔相成、循序漸進的,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自己在不同階段的任務與要求,并且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在大學英語“視聽說”的任務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筆者強調(diào)在對話練習中要充分利用視聽資源,讓學生在欣賞短片的同時,能夠認識一些西方的文化。教師還應引領學生既對主題所涉及的句型和表達方式有一個全方位的理解,又能積極思考并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的“任務”的設計原則
(一)任務設計要真實、實用。
在任務設計中,所使用的輸入材料應源于真實生活。材料可以取自報紙、雜志、書籍、電影、錄音、網(wǎng)絡及電子教材等,但選材時要從大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及興趣出發(fā),才能使學生得到這些真實信息輸入后能夠“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而且,所擬訂的任務應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應具體,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經(jīng)歷,尤其是與大學生今后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任務密切相關,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包括導游、銷售、洽談等英語實踐,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與參與欲望,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感知、掌握和運用語言,訓練在實際生活中有用的語言技能。
(二)任務設計要有層次性、邏輯性,難度要適中。
大學生生源差別大,英語水平差異也比較大。根據(jù)這種情況,任務的設計應該分出層次,適應不同能力的學生,使每個層次都有相應的學生能夠達到。而且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并形成由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以及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huán)(龔亞夫、羅少茜,2003)。在任務的初級階段,可以通過回答、列舉、轉(zhuǎn)換、復述等簡單的、重復率較高的活動來鞏固語言點。而在高級(熟練)階段,則可以通過一些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交際活動,如:角色扮演、辯論、討論、總結發(fā)言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英語實際能力。
Nunan曾提出過“任務依屬原則”(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即課堂上的任務應是“任務鏈”或“任務系列”的形式,每一個任務都以前面的任務為基礎和出發(fā)點,后面的任務依屬于前面的任務,這樣,教學便是階梯式層層遞進,使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每一項任務逐步發(fā)展,一步一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形式—功能性原則。
也就是任務的設計要注意語言形式和語言運用的結合。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的一大頑癥就是語言練習脫離語境,即學生學會了句型、語法,但不能自如地表達意思。所以在設計口語交際任務時,應注意語境的設計,讓學習者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培養(yǎng)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任務的設計要有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與趣味性。
對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設計任務要考慮到與學生本專業(yè)或今后工作崗位的相互滲透與聯(lián)系,并考慮哪種形式的任務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求使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審美情趣、協(xié)調(diào)精神與創(chuàng)造精神等綜合素質(zhì)都得到發(fā)展,并能感受到任務過程的樂趣。
(五)人人參與的原則。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語言知識的掌握不是單純通過教師的講解,而是由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運用、體會加以內(nèi)化的。所以“任務型”教學模式強調(diào)學生在“做”中學。大學“視聽說”班級人數(shù)比較多,一般在40人左右,這樣學生參與的機會就會相應少一些,不過教師可通過設計例如小組任務的形式來克服這一弊端。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而且小組內(nèi)部的交際、合作任務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調(diào)動其積極性。
總之,好的“任務”是“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得以成功實施的關鍵。把握以上原則,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就會設計出提高大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任務,切實提高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美]凡林/拉波勒.句法:結構、意義與功能——西方語言學叢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1-01.
[2][美]拉波夫.語言變化原理:內(nèi)部因素.
[3]王寅著.認知語言學探索.重慶出版社,2005-9-1.
[4][美]卡羅爾著.語言心理學[英文版].
[5]第二語言習得概論.上海外研社出版.
[6]Richards,Platt and Weber.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1985.
[7]Prabhu.Second Language Pedagogy,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