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容器育苗做為一種先進的育苗技術,具有育苗時間短、茁木整齊健壯,造林成活率高,移植時不傷根、運輸方便、造林后無緩苗期、移栽不受季節(jié)限制、易于實現(xiàn)機械化操作等特點,已經在實際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 容器育苗;技術;機械化
中圖分類號57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671(2009)122—0037—01
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功能日漸為人們所重視,這就要求大面積地造林植樹,但近年來隨著宜林的荒山荒地逐漸減少,一些土壤瘠薄、氣候條件惡劣的林地也迫切要求進行植樹造林。為了解決這種情況下的造林問題,可以廣泛采用容器育苗的方法培育出整齊、健壯的苗木用于林業(yè)生產中,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容器育苗也可用于造林地的補植及一些稀有樹種的培育。
1 容器育苗的優(yōu)缺點:容器育苗是指利用各種容器作為容具裝入營養(yǎng)土進行播種或移植育苗的育苗技術
1)容器育苗的優(yōu)點。與裸根苗相比,容器苗可以節(jié)約種子,比常規(guī)育苗或飛播造林節(jié)省—半的種子。在起苗、包裝、運輸過程中根系不會受到傷害,且為帶土移植,在造林時間上就可以寬泛選擇,全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可以進行。造林成活率明顯提高,苗木的適應性強,栽植后沒有緩苗期,可以提早顯現(xiàn)造林效益。利用容器育苗,可以縮短育苗周期,對于實現(xiàn)育苗機械化十分有利。一般育苗要8~12月才能出圃栽植,但采用容器育苗3~4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就能出圃栽植。容器苗所用培養(yǎng)基質都是經過精心配制的,非常適于苗木生長,有利于培育優(yōu)質壯苗。 2)容器育苗的缺點。容器育苗成本比較高,雖然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質量都相對較高,可以折減一部分成本,但一般比裸根苗高60%左右。容器苗的育苗技術要求高,要根據樹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容器,配制不同的營養(yǎng)土,日常管理也比裸根苗要更加細致精心。同等單位面積,容器苗產量較低。由于容器苗個體一般比裸根苗小,木質化程度較差,造林后易受雜草欺壓。 實踐證明,容器育苗做為較先進的育苗技術,是保證造林成活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立地條件較差的林地,采用容器苗可以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隨著國家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迫切需要,容器育苗已經成為苗圃育苗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2 容器的種類及營養(yǎng)土的配制:為保證容器育苗的質量,一定要做好容器的選擇和營養(yǎng)土的配制工作
1)容器的材料可以是軟塑料、硬塑料、紙漿、合成纖維、泥炭、粘土等,形狀各種各樣,體積大小不一,應該根據具體樹種、育苗期限、育苗方法、苗木規(guī)格等不同要求做出選擇。容器一般可分兩類,一是可與苗木一起栽植入土的容器,主要有紙質營養(yǎng)杯、粘土營養(yǎng)杯、泥炭容器、營養(yǎng)磚等,這些容器對環(huán)境污染小,相對成本比較高,在國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我國經常使用的是另一種不能與苗木一起栽植入土的容器,主要有聚乙烯薄膜袋和硬塑料杯容器等,其中聚乙烯薄膜袋的價格比較低廉,方法簡便,效果好,在國內外都用得最多。
2)營養(yǎng)土的配制。營養(yǎng)土是經過選擇和人工配制而成裝在容器內的物質,為苗木生長發(fā)育提供各種營養(yǎng)和水分,是保證苗木成活和生長的重要條件,它直接影響育苗的效果,如何配制好營養(yǎng)土是容器育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營養(yǎng)土材料上應就地取材,選擇具有良好通氣、透水性能、保肥性能好、肥效高,質地致密均勻,重量輕,資源豐富。價格低廉且不帶草種及病蟲害及病原體的材料配制營養(yǎng)土。現(xiàn)在已經有一些非常成熟的營養(yǎng)土配方可以直接用于容器育苗中。一般都以1—2種材料為主要基質,再添加進其他的一些材料用于改善營養(yǎng)土的性能,保證營養(yǎng)土可以滿足苗木的生長需要。培育松類樹苗,應接種菌根菌。營養(yǎng)土配制時無特別需要可不用消毒,只要把各種成分混合拌勻,制成質地均勻,含有適當水分,PH值適中,營養(yǎng)成分全面,無雜草種子和病蟲害來源的營養(yǎng)土即可。
3 容器育苗的技術要點
1)容器育苗地點的選擇。本著“就近造林、就近育苗、就近取土”的原則,為了便于運輸和管理,應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向陽且不積水的山坡、山窩為育苗地點。提倡“育苗繞著造林山頭轉”,育苗地點靠近造林地。 2)容器裝土及擺放。容器裝土時要注意松緊適度,土與肥料充分混合,上下均勻一致。裝土前要把營養(yǎng)土的含水量控制在18%~25%之間。裝好土的容器整齊擺放在平整后的育苗地內,有條件的要把容器放在搭好的架子上,在土壤上擺放時,也要避免低洼積水及風口處。 3)育苗季節(jié)及播種。采用容器育苗,育苗期限可以大大縮短,育苗季節(jié)的選擇性非常大,可以根據造林的具體要求靈活選擇。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挑選及消毒催芽處理。一般情況下要求每個容器出苗2~3棵,那么根據種子的大小每人容器內小粒種子4~5粒,大粒種子2~3粒即可。播種時種子要播在容器中央,要遵循易淺不易深的原則。播種后一周到十天內出芽,此時要注意溫度與濕度的控制。 4)容器育苗苗期管理。(1)水分管理:在容器育苗中,保持土壤濕潤是確保苗木成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視容器內土的干濕情況,確保容器苗生長期內的水分供應,否則苗木一旦出現(xiàn)枝葉干枯即難以恢復生長或導致死亡。要根據容器苗的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水分管理措施。播種后第一次澆水務必要充足;出苗期和幼苗期要適量勤澆;速生期要量大少澆,要在營養(yǎng)土達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進行澆水;生長后期要控制澆水,出圃前一般不再進行澆水。(2)肥料管理:堅持先淡后濃、量少次多、多磷鉀少氮肥的原則。容器苗的追肥一般都配合澆水進行,追肥的種類、時間、次數和施肥量要根據具體樹種來確定。在苗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時期,要不斷調整肥料中N、P、K的比例,速生期要以氮肥為主,速生期的后期應停止追加氮肥,適當增加鉀肥。促進苗木的木質化。(3)通風、除草:容器苗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通過通風可以調節(jié)適宜苗木生長的溫度。容器的生長過程中一般不會有大量雜草產生,如有可用人工及時除掉。(4)間苗與補苗:每個容器內只允許留有一株苗木,在苗木生長穩(wěn)定后,根據生長強弱就可進行間苗,對于缺苗的容器,可同時進行補苗。補苗和間苗后要及時澆水。(5)病蟲害防治:容器苗一般不發(fā)生蟲害,但要注意防范病害的發(fā)生。噴施l%波爾多液或多菌靈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對于經常發(fā)生的灰霉病。要及時通風,降低空氣濕度。(6)煉苗:對于苗木整體粗壯,基本木質化,頂芽完整,苗高徑粗等都達到苗木出圃標準的苗木,即可停止追肥控制水分,進行移苗煉苗。在撤去遮陰設備時,不能一次性撤去,逐漸增加苗木的日照時間,使其能適應全天候生長。
5)容器苗出圃。出圃苗木應符合直徑、高度的標準,苗干直立,色澤正常,長勢好,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在苗木運輸過程中做到隨起、隨運、隨栽植。運輸時注意保護苗木的根系。
目前很多林業(yè)發(fā)達國家采用容器苗自動化生產線來進行育苗從容器制作、營養(yǎng)土的配制、容器清理消毒、營養(yǎng)土的裝填、覆土、運送容器至育苗地點、水肥實行自動化管理等機械化作業(y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并且保證了所培育苗木的質量和整齊度。我國也在積極探索容器育苗的機械化道路,爭取早日實現(xiàn)林業(yè)產業(yè)全面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