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管蹬三輪兒的叫板兒爺,紐約也有板兒爺,而且整整一千人。
說起紐約的板兒爺不禁心頭一熱。甭管這里的生活如何現(xiàn)代化,什么愛怕(ipod)手機,藍牙技術,最近又冒出一種藍光磁盤,搞得眼花繚亂,但人們還是有無數樸實無華的本能需求,紐約曼哈頓的三輪車就是很典型的一例。咱北京有三輪兒,他紐約也有三輪兒,原來紐約北京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遙遠。
走近曼哈頓中城,尤其中央公園一帶,你會看到很多花枝招展的三輪車和騎在車上的潑辣生動的板兒爺。不過先說明一下,管這些人叫板兒爺并不完全準確,爺是男的,而他們卻有男有女。
據紐約交管局披露,到目前為止,全紐約注冊的三輪車整整一千輛,每天創(chuàng)造約30萬美元的產值。可別小看這行,主流媒體稱其為“產業(yè)”,什么買賣上升為產業(yè)就由游擊隊變成正規(guī)軍了。他們招搖于主流馬路之上,與出租車分庭抗禮,紐約出租車瘋狂得有名,但在板兒爺面前也忍讓三分,中央公園一帶是板兒爺的天下,游客認為他們是露天工作,出租車是室內工作,叫起真兒來全向著板兒爺,出租車占不著便宜。何況紐約出租司機不像北京的,很少與乘客交流,并不討人喜歡。而板兒爺恰恰相反,蹬車的大都是年輕人,其中不乏帥男美女,他們幾乎全是兼職,工作之余或學校放假,蹬三輪兒賺幾個零花錢。這些人熱情洋溢,跟游客見面就熟,很容易博得大家的好感。
有個叫湯姆的小伙子,是紐約大學歷史系的學生,周末兼差。他的特長是蹬車加導游,用他的歷史知識,三分鐘就把游客侃暈。據他自己說,刨去成本,每天能掙400美金。紐約板兒爺們蹬的車都是向三輪車公司租的,一周租金約200美元。他們平均每小時的收入約60美元,一般工作時長為每天四到五小時,也就是說,一天掙兩三百美元的是大多數,像湯姆這樣是很個別的。
不是每個板兒爺都有湯姆的優(yōu)勢,他們入行的理由也各有千秋。比如青年理查,過去他每月要花600美元在健身房上,金融危機后,他工作的公司要求每個雇員減薪30%,以免裁員,這樣一來他就去不成健身房了。那天他在中央公園散步,突發(fā)奇想,當板兒爺是蹬車,去健身房也是蹬車,唯一區(qū)別是,一個是你給人家錢,另一個是人家給你錢,干嘛不讓人家給我錢呢。于是理查現(xiàn)在每天下班后蹬兩小時的三輪車,既鍛煉身體又能掙幾百塊錢,何樂而不為。
其實紐約三輪車行業(yè)已存在近20年,一直規(guī)模不大,這兩年卻突然火爆起來。據一家三輪車出租公司的女老板珠蓮說,經濟壞反倒成就了這個行業(yè),有些人把當板兒爺作為掙快錢的捷徑,而且現(xiàn)金交易,付不了太多稅,因此一下就活躍起來。不過,女老板珠蓮又說,正因為如此,紐約市政府及立法機構開始關注這個行業(yè)。去年有位板兒爺發(fā)生嚴重交通事故,造成三人重傷,政府正抓住該事不放,強迫每位板兒爺必須購買人身保險,還大幅提高了三輪車公司每年的注冊費,并要求每月必須對車輛進行一次維修,這些都大大提高了成本。
甭管怎么說,紐約的一千名板兒爺此時正活躍在曼哈頓的大街小巷。不久前我邀幾個朋友一同嘗試了一把乘三輪兒逛中央公園的滋味。蹬車的板兒爺恰巧是位女青年。細問之下,她居然是正在學習歌劇的在校生。我厚著臉皮問她能不能給我們喊幾嗓子,以驗明正身。其實是開個玩笑,沒想到她真唱起來,不是歌劇,而是珍妮希爾的《讓愛永存》:“哦,我的愛呀,飛向天宇永不墜落”唱得很不錯,把我們幾個老爺們兒全震住了。下車時我們照價付錢,正猶豫要不要付小費,人家女板兒爺自己先開口了,“小費呢?”噢,對對對,小費小費。我們連忙揣著胡涂裝明白,另奉銀兩若干。
不知北京板兒爺是否也收小費?起碼對老外該收,接軌嘛。充其量也吼他兩段京韻大鼓西皮二簧,不就齊了。
收筆之際突聞,紐約市議會近日通過新法,免除三輪車限制在一千輛的封頂??磥砑~約的板兒爺很快就不是一千人,而是千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