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香港的玩具制造商開始擔憂中國社會的動蕩會影響所在行業(yè)。畢竟,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后,香港制造商作為首批從中獲益的投資者之一,已將生產大量轉移往大陸,以緩解香港日漸凸顯的土地和人力高成本問題。截止到1989年10B,大約75%的香港玩具公司的產品生產來自于中國大陸,時任香港玩具協(xié)會的丹尼斯·丁(DennisTing)甚至為此提出了一個新的標簽名稱“香港公司,中國制造”。
對于中國大陸市場的高度依賴,讓香港的玩具商小心提防中國南部商業(yè)環(huán)境的變化,同時考慮將生產基地擴充至東南亞,尤其是泰國?!罢l也不想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蓖婢呱蘉atchbox的時任首席執(zhí)行官葉大衛(wèi)(David Yah)對此評價說。
事實上,在這場風波之前,行業(yè)形勢已經向香港玩具商亮起警示燈。1987年世界范圍內的玩具銷售大幅下跌,接連有兩家美國同行倒閉,其他商家也面臨大量債務問題,這都使香港玩具業(yè)加緊控制信貸及財務狀況,因而,1988和1989年兩年被視為走出低谷期后的關鍵反彈年。此外,在最為重要的目標市場美國,香港玩具公司Playmates生產的忍者神龜是最重要的武器,Playmates還指望在接下來的圣誕季乘勝追擊。這并不容易,日本任天堂的電子游戲機正全面入侵美國市場,任天堂的玩家們顯然無需再購置普通玩具。
加重香港玩具制造商們悲觀態(tài)度的因素還包括,中國大陸在風波之后的全面信貸緊縮。同時,很多人擔心,作為對外開放和經濟改革的主要試驗地,廣東會受到更嚴格的監(jiān)管。并且,廠商們還面臨著能源節(jié)約政策帶來的現(xiàn)實問題。在廣東,最近幾個月來,原本供5天的電現(xiàn)在改為只提供3天,高速的工業(yè)化進程使得當?shù)毓╇娔芰笥谏a的發(fā)展速度。
不過,也有人對這一切持樂觀態(tài)度。以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方向,如果南方的生產受到限制,中國將面臨外匯短缺的狀況。“中國政府需要決定他們是否要控制,或是否需要出口?!币晃煌婢邚S商的管理層說。對于這些玩具廠商來說,他們仍然不肯放棄中國,要復制中國南方的生產能力并不容易,況且,這里勞動力成本足夠低,同時,和香港之間的物流運輸往來極為方便。
后續(xù):的確沒有必要如此憂慮重重。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后,兩岸的經貿往來更為便利頻繁。進入21世紀以來,香港保持著其世界主要玩具供應商的地位,而大陸市場對于香港來說,已不單單是供應鏈上的生產環(huán)節(jié)那么簡單。廣闊的大陸市場也漸漸成為香港玩具商的目標市場,據(jù)統(tǒng)計,2007年,中國大陸境內的玩具銷售額達到200億元,其中中高端市場主要為外資品牌所壟斷。但香港玩具商也面臨著來自歐美品牌的競爭,而去年的金融危機令其出口大幅下降,圣誕檔期的訂單比前一年下降了50%。
漫長的歸途
今年2月,當百思買宣布對中國第三大家電連鎖商五星電器完成全資收購時(參見《環(huán)球企業(yè)家》2009年5月20日刊文章《百思買的慢功夫》),原五星電器總裁汪建國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就在輿論揣測其是出于無奈離開時,汪卻拿著出售五星得到的資金開始事業(yè)第二春。最新的消息是,熟悉零售業(yè)的汪建國重操舊業(yè),但這次他進軍的是母嬰兒童用品,并為自己的品牌取名“孩子王”,首家店仍然開在他最熟悉不過的大本營南京。
汪的離開確實有些“無奈”。選擇從五星離開,正是由于在被百思買部分收購后,對方引入的全新經營理念已非汪所能駕馭。這是一個中國家電零售業(yè)的轉型與震蕩期。傳統(tǒng)惡性競爭的畸形模式已無法帶來長久發(fā)展,國內兩大零售巨頭國美和蘇寧也都走上轉型之路,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對百思買模式的一種主動學習。而對進入中國市場已有5個年頭的百思買而言,也不得不加緊發(fā)力進一步占領中國市場。明年,麥德龍旗下的電器連鎖也宣布將進入中國市場,屆時,中資摻和外資的大戰(zhàn)將更為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