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精神爽”這句老話說的就是一種愉悅情緒的流露,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受到喜事感染的情緒會讓一個人的思想狀態(tài)變得活躍、輕松,很容易接受在此之前難以接受的事物,也就是說人的整個狀態(tài)處于一種最容易調動的積極情緒當中。這時候人的興趣會更廣泛,手腳會格外利索,思維會更加敏捷。試想,將這種狀態(tài)應用到學習上來,不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嗎?
培養(yǎng)人的教育活動,在一定體制下,它是有規(guī)律的科學活動,集教育活動的普遍性、整體性和學生個體差異的特殊性于一體,要達到教育目標的一致,其難度恐怕沒有任何一項工程能與之相比。所以,關于教學活動的理論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甚至引發(fā)了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深層次思考與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種理論和實踐的結晶都應該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的。但是,任何關于教育活動的研究成果一旦定型,就會走向程式化,在一時、一地、一人手中可操作得得心應手,但未必就適合每個教師,更未必適合所有學生,特別是方法的使用,必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因為既成方法,就有定式,就少變化,就成了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桎梏。方法總是很少考慮氣氛、環(huán)境、學情等因素的變化,諸如導入語言的設計、分步驟的知識解析、作業(yè)的安排等。反映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就是備課上的詳而死,授課中的細而全,作業(yè)安排的等而同,這對學習的主體其實是一種漠視。針對這種流弊,現(xiàn)在有很多提法,多以創(chuàng)新探討新的課堂結構、施教方法為主題,也很少提及學情。
創(chuàng)造是進步的靈魂,而激情又是打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金鑰匙。所以,教師若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情緒當中,便是找到了提高教學效益的最佳突破口。作為一線教師,嘗試以下幾個方面建議,或許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所裨益。
一、注重自己的形象,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
教師的形象,不僅是知識和學生之間的媒介,還是學生成長的楷模,因此,教師成了“靈魂的工程師”,這個職稱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蘊含著教育工作者素質的總和。完善而有個性的形象,就像一塊磁石,是一種無形而有效的約束力,是產生情感溝通的契機。這種形象效應,比任何所謂的組織教學都有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格魅力”。作為老師,其人格形象與學生心靈之間的因果關系不能不引起重視。相反,如果師者的卑瑣形象同知識的神圣之間形成反差,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能高嗎?雖說師生之間的溝通也有包容、認同的成分,但是,“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話值得我們深思,被學生看不起的老師,其所授知識的價值是會貶值的。教師面對的不是機器、商品,初中生是一個對社會、成人極其敏感的青春期特殊群體,教師的形為及外表會成為他們很長一個時期議論的焦點,想入非非者也不是鮮事,莊重大方的儀表是一劑鎮(zhèn)定情緒的降躁良藥。
二、尊重學生人格,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既是本職,又不能不講究方法,管法不同,結果大有差異,適得其反者更是屢見不鮮。
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是說善言善語的感染力和鼓勵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經驗的老師很會利用表揚和鼓勵的辦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種拉近了距離的師生關系,有利于今后一切師生之間的互動和配合,有利于教師順利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相長。師生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取決于教師的合理運作。教育和受教育、管理和被管理,是教育活動中的職業(yè)關系,監(jiān)護和被監(jiān)護是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法律關系,這些關系之間的潤滑劑是理解。當代中學生,以他們稚嫩的身心,擔負著社會的期望、父母的理想,還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因此,理解他們,對他們有積極重要的作用。他們用不成熟的思維、技能處理著和學校、和老師、和同學、和家長等社會關系,處理著“星夢”“偶像”和奮斗的關系,這些東西又往往是被成人所忽視的人生,所以,教育中對學生的理解尤為重要。達到理解,也不是“關愛”一詞所能概括了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拓寬了解學生的渠道,尋求同學生認知的溝通、情感的共鳴,達到目的的統(tǒng)一——教師為成才而教,學生為成才而學。
師生關系的處理,是一項多方位的工作,充斥在教育過程的各個活動及各項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我們不能疏忽任何方面的工作,特別是關系的協(xié)調,這是難度大而又必須細心的工作。有時候,一些尷尬的師生關系的僵局,或許就是因為老師對學生的人格一次不經意的傷害。處理此類事件,作為教師,就要先學會說“對不起”,寬容溝通,形成共識,以師之尊壓服,后果更糟。素質教育提倡的自主、互動等理念,給我們帶來了重新認識和定位師生關系的新問題。交流的平等人格,探討的積極性和興趣、特長的培養(yǎng)發(fā)展都需要我們關注學生情緒的變化,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梢哉f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學習中最重要的人文環(huán)境。讓學生明白老師對其人格尊重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初中階段的學生,特別是智力和品行方面有不足之處的學生,不能與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常規(guī)空泛的說教,要改變其現(xiàn)狀,幾乎沒有可能。
三、營造環(huán)境氣氛,調整學生情緒
學校的教育活動是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的過程,隨著時間、場所、內容的不同,學生的意識都在進行著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調節(jié),進而適應即將面臨的活動,施教中不可忽視這個心理調適的必要性。處理好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的過渡,激烈和平靜的銜接等影響情緒的因素,讓學生從“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走神遐思中走出來,形成特定的環(huán)境情緒,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先決條件。有經驗的老師會用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與活動有關的花絮或外圍概念的提問,用一副平靜、鎮(zhèn)定的神態(tài)就達到預期的效果。近幾年來,針對教育環(huán)境的改善,大到社會,小到周邊,特別是人文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沒有一個特定良好的環(huán)境,很難獲得預期的效果。
情緒是易受感染的,就如同思維的想象、聯(lián)想中出現(xiàn)的“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的狀況,必須加以引導。其實,在教學活動中,知識的系統(tǒng)性,思維的邏輯性,加上教師語言的感染和方法的恰當選擇就是調動學習情緒的驅動力。我們都明白這些是學習取得效益的最主要環(huán)境。教師必須首先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能積極樂觀地對待職業(yè)、對待學生,什么也無從談起。
四、關注學生差異,消除消極情緒
學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并不是說“差生”什么都“差”,他們也有學得愉快,學得輕松,理解掌握得很到位的時候。你是教師,你問過原因嗎?你的疑惑可能是:為什么在同等條件下,效果竟截然不同呢?結果責任就到了學生身上了。反躬自省我們的教育,學生文化素質的差異,有多少不是教育的結果呢?關鍵是我們一開始就沒有補足缺失。學校是個大環(huán)境,學生到校就知道自己是來干什么的,然而,他們又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身心所受到的影響不都是利于學習的,重視這種情緒差異的根源,不是幾次家訪、談心就能一勞永逸的。我們所培養(yǎng)的是一個個獨立而又有共性的個體,能造成他們情緒波動的因素太多了,所以把成績差異的關注改為對其情緒差異的關注,效果會更好些??迫谓處煴仨毿纬少Y源共享的溝通渠道和習慣,把握他們情感變化的基調,及時化解和消除障礙。顯然,教師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是相當重要的。
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一個具有良好氛圍的團體——班級,是學生心理素質健全成熟起來的搖籃,他的保姆就是班主任。優(yōu)秀班主任的成績就是學生心靈的花絮編織起來的花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