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世紀職專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追求閱讀的社會化、民族化、人格化、個性化,使閱讀課堂不僅成為學生獲得閱讀知識、習得閱讀能力的場所,而且成為學生開發(fā)智力、體驗人生、陶冶情操的地方。
關鍵詞: 人文素養(yǎng)語文閱讀教學意義
人文素養(yǎng)是指社會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學知識之上,通過對人類優(yōu)秀文化吸納、受人類優(yōu)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來的精神風貌和內在氣質的綜合體現(xiàn)。它是現(xiàn)實和未來對人的需求。人文精神的目標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養(yǎng)、理論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就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人文精神的價值體現(xiàn)于未來。因此基礎教育應該從更長遠的眼光來定位,從根本上加強對學生的思想熏陶,提高審美能力。一些人沒有社會責任感,致使當前社會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如人口膨脹、環(huán)境急劇惡化、資源枯竭等,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人們不得不思考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潛藏的問題。其中,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忽視道德價值的教育是主要問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應當成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應當作為國家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
一、在語文閱讀中點燃愛國激情
語文閱讀教學也應成為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的最佳契機。如讀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就會得到高尚的人生價值觀、道德觀教育。我們在解析這些范例,訓練學生閱讀的時候,還可以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得天獨厚的育人因素,優(yōu)化學生的人格結構。在教學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及郭沫若的《太陽禮贊》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地閱讀,有激情地閱讀,從而深刻地體會在舊中國這些愛國文人們深深的愛國情。而我們新時代的職專生在閱讀這些生硬的文字時一定要把文字讀活,把文人的愛國情轉化為自己的愛國情。特別是祖國六十年大慶之時,“愛國情、愛國心”更應是我們職專生永記心頭的主題。
語文教學中的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不是一種說教,而是通過課程中的人物形象,生動的事例,使學生受到熏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對學生滲透和熏陶這種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的豐富因素,因而學生在生動具體的形象感受中所培養(yǎng)起來的正確人生態(tài)度,將會比耳提面命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灌輸所樹立起來的抽象認識要更加深入,也更加扎實,在他們今后長期人生經歷中發(fā)揮的作用也將會更加持久、更加內在。
二、在語文閱讀中體味親情
親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總能在悲愴的歲月里,鮮活懷舊者那風干的記憶;親情,就像一片夏日里的綠蔭,總能在炎炎烈日中,撐起迷茫者的藍天;親情,就像一縷秋日里的陽光,總能在蕭瑟的風雨中,溫暖失落者的心田。職專語文教材中所選的以“親情”為主題的課文《合歡樹》《我與地壇》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史鐵生對母親深深的愧疚與深深的愛。作者努力用心靈感悟體會生命的真諦,表達對親情的體會與贊美,讓讀者產生感情的共鳴。例如在《合歡樹》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它在成長,他在成長。因為她的愛,不斷的成長。那棵不斷成長的合歡樹到底意味著什么呢?我到現(xiàn)在也不是很明白。還有那個不哭不鬧的小baby,只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樹影,他能明白那影子的主人么?只是,我不明白。她為自己付出的太多,背負的太多,還沒來得及補償,還沒來得及讓她為自己驕傲,還沒來得及看到合歡樹的花。但其實,她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求,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意,不論是苦還是甜,是哭還是笑,不求回報。早早離開的母親,你,還好嗎?院子里的合歡樹開著花,今年,也開著花。你看到了嗎?”這一段中既有母親對兒子的愛,又有兒子對母親的愛。而這兩種愛都是人世間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讓學生受益終生。我們應堅持塑造健康人格,要以愛為基礎:屈原為愛譜寫汨羅江悲壯之歌,岳飛為愛勇戰(zhàn)殺場,杜甫為愛長夜未眠枕邊濕,魯迅為愛氣壯山河、長歌當哭。
語文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親情感的最佳搖籃,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廣泛的閱讀材料,如《難老泉》《斑羚飛渡》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來尋求更多的美文。
三、在閱讀中體驗人生、陶冶情操
在當今社會,一些學生缺乏情感,缺乏情感體驗。他們不會留意春華秋實,不會注意月圓月缺,不會細細品嘗成功與失敗的滋味……他們的感表不夠細致豐富,缺乏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古人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情懷,也有“落紅不是無情物”的情感。正是有感于物,才會有那么多的千古絕唱流傳于世。而學生的感情卻如此淺談,因此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為提高人文素養(yǎng),學生應該課外多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巴金先生說:“我們有一個非常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們教育我們……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闭Z文書中也有不少的經典名篇,文質兼美,古今中外,涉及廣泛,不僅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而且在書海中徜徉,學生能夠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使學生得到精神的熏陶和思想的啟發(fā)。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备嬷覀冮喿x的意義之重。治國安邦的遠大理想,浮云富貴、糞土王侯的道家思想,仁政愛民、醫(yī)時濟世的儒家信條,憂國憂民的愛國色彩,學生都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覓得。學生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塑造健康的、完善的人格,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更具有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第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