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所塑造的美國南方社會中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具有生動性和可感性,反映了美國南方社會的生活內(nèi)容。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大多以自我毀滅的形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她們的毀滅不僅是因為她們尋找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希望破滅,更重要的是她們自我生存意識的必然選擇,但無論采取哪一種形式生存,她們都是為了尋求南方社會對女性作為人在社會中擁有與男人同樣的基本生存權(quán)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期望在男人參與的南方社會生活各個層面中發(fā)揮自己天賦中的自然本性。本文通過對福克納主要作品中南方女性形象分析,挖掘沉積在南方婦女身上的重負和偏見,剖析了其悲劇命運的根源。
關(guān)鍵詞: ??思{小說女性形象悲劇根源
在??思{的小說中,女性占有相當(dāng)?shù)姆至?。他一共塑造了六百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有各式各樣的黑人、印第安人及白人,有商人、牧師、律師、醫(yī)生、軍人、婦女等,主要人物在他的系列小說中穿插出現(xiàn)。美國南方社會的變遷,各階級各階層人物社會地位的沉浮升降,各種類型人物精神面貌的變化,都在他的小說中得到了反映。更可貴的是,他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描寫生動、內(nèi)涵深刻的女性形象。??思{筆下的南方婦女大多以自我毀滅的形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如《喧嘩與騷動》中的凱蒂自我墮落,《圣殿》中的坦普爾自我放縱,《押沙龍,押沙龍!》中的羅莎自我消亡,《八月之光》中的朱安娜自我沉淪,《獻給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自我禁錮,等等。這些女性的自我毀滅,都凄慘地述說著南方婦女蒼涼、悲艷的人生,使讀者在震撼之余感悟到南方社會的荒誕。透過充斥女性異化和女性失落的南方社會現(xiàn)象,從女性的社會層面、個性層面和生命層面上解讀??思{筆下女性的自我毀滅,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南方傳統(tǒng)對南方女性的壓制與摧殘。
南方婦女無論是在是在南北戰(zhàn)爭前還是在南北戰(zhàn)爭后都處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整個南方社會強調(diào)種族、階級和性別,信奉男尊女卑、白人優(yōu)越論和莊園主高人一等的思想。南方婦女一方面“被看成謙遜、貞潔、虔誠、自我犧牲等一切美德的化身和家族榮譽及社會聲望的代表,另一方面女人又是禍水,是一切罪惡的淵源”[1]。南北戰(zhàn)爭南方的失敗宣告了奴隸制種植園經(jīng)濟的結(jié)束,否定了建立在這種經(jīng)濟基礎(chǔ)之上的南方傳統(tǒng)與價值觀念。接受失敗是痛苦和尷尬的,而接受新的價值觀念更非一朝一夕之事。男人們被絕望和挫折吞噬著,而生活在這些男人世界中的女性們則趨于內(nèi)向爆發(fā)。在《押沙龍,押沙龍!》中,康普生先生說:“多年以前,我們在南方把婦女變?yōu)槭缗?,?zhàn)爭來了,把淑女變?yōu)楣砘??!毙≌f中的羅莎富有強烈的家庭和社會參與意識,她關(guān)心姐姐的婚事,卻被父親粗暴地趕出門外;希望加入歡迎前方戰(zhàn)士的游行之中,或照看傷員,卻被父親鎖在屋內(nèi);幻想幫助身邊的親人,卻沒有一個人真正注意到她的安慰和存在。即便是在自己孤獨和痛苦之時,為使塞德潘重整旗鼓、重建家業(yè),她仍然接受了自己心目中“妖怪”和“魔鬼”的“求婚”,但塞德潘只是把她視為重建其“王朝”的工具,因而提出“試婚”的建議,使她一生都禁錮在憤怒和仇恨的絕望之中。一個對生活有著無限憧憬的淑女就這樣毀滅了。
作為女人,無論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都有自己的主體世界和物化世界,都應(yīng)有作為“人”的地位和起碼的權(quán)利。要求社會對女性自我的尊重和認可,對女性自身價值的確認,以及與男人享有同等權(quán)力的女性意識,是南方婦女向作為女性世界對立面的父權(quán)制社會體系及其相應(yīng)的種種男權(quán)意象最強烈的吶喊和呼喚。在男性占絕對中心的南方社會,女性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和照看家庭的奴仆,是社會的配角,被剝奪了參與社會的機會和權(quán)利。尋找自己的外部世界,找到屬于自己的社會地位,爭取與男人的平等權(quán)是福克納筆下女性自我意識首先表現(xiàn)出的直接形式。
南方女性對外部世界的尋找還表現(xiàn)在對南方傳統(tǒng)思想的反叛與抗?fàn)帯G褰讨髁x的婦道觀和種族主義是南方社會的兩塊基石,像兩座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南方婦女頭上。南方女性擁有與男人同樣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但她們卻遭到不合理的壓抑和摧殘,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反叛和抗?fàn)幹贰!堆荷除垼荷除?》中的朱迪絲,盡管生活在種族主義思想十分嚴重的家庭中,但她擺脫了父親的種族偏見,把黑人當(dāng)作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待。她熱情地幫助黑人,照顧黑人傷員,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一如既往地深愛著帶有黑人血統(tǒng)的戀人。當(dāng)戀人死后,她義無反顧地安葬了他,把他的私生子接到自己家里親自照看他、保護他,并允許他叫自己嬸嬸。這些行為舉止,向種族歧視盛行的南方社會表明了白人和黑人之間完全能夠建立起一種平等和嶄新的社會關(guān)系,從而也宣告了她父親罪惡的“宏偉藍圖”的徹底失敗。因而朱迪絲也被許多評論家譽為“福克納作品中最具有寬容心的女性典范之一”[2]。
《獻給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艾米莉小姐是一座紀念碑,是一個傳統(tǒng)的化身?!鞍桌颉じ窭餇柹〗氵^世了,全鎮(zhèn)的人都去送喪:男子們是出于敬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愛米麗小姐在世時,始終是一個傳統(tǒng)的化身,是義務(wù)的象征,也是人們關(guān)注的對象”。她是舊秩序、舊道德觀念、舊價值標(biāo)準的化身,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種植園經(jīng)濟、蓄奴制的崩潰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格里爾生這個姓氏給愛米莉帶來了說不完的痛苦和折磨。父親為了維護門第的高貴和尊嚴,也為了個人自私的目的,趕走了向她求婚的男人,剝奪了她獲得幸福的機會。父親去世后,她愛上了北方的荷默,但又遭到了全鎮(zhèn)人的非議,連牧師和親屬都反對。更為殘酷的是,當(dāng)她以格里爾生家族的執(zhí)拗與自負,頂住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決定嫁給荷默并同他過一輩子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輕浮的荷默并沒有結(jié)婚的打算。這時,她的性格使她絕不輕易放棄她想要得到的東西,她毒死了荷默,也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埋葬了。從此,她與世隔絕,在封閉的、破落的房子里頑強地掙扎著,努力地保持著她的尊嚴和驕傲。一個姓氏和一具死尸伴隨她度過了幾十年寂寞痛苦的艱難歲月。她“高貴、寧靜、無法逃避、無法接近、怪僻乖張”,她倔強地保持著自己的個性,不肯順應(yīng)時勢而隨波逐流,她死守舊秩序、舊傳統(tǒng)的行為,這使她成了傳統(tǒng)觀念的犧牲品。通過對愛米莉小姐這個形象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思{對南方舊秩序、舊傳統(tǒng)的愛和恨的復(fù)雜心情。在這里,福克納贊揚艾米莉作為南方女人敢于擔(dān)當(dāng)風(fēng)險、戰(zhàn)勝各方面的壓力,始終忠于愛情,認為艾米莉身上的人性美和個性美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勇氣正是作者所歌頌和欣賞的人類品質(zhì),是人類戰(zhàn)勝苦難、走向永恒的基礎(chǔ)。然而由于愛米莉生活在南方,更生活在特定年代,這就決定了她仍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女人,因此,“在她心靈深處始終受到一個枷鎖——南方舊傳統(tǒng)道德的控制”[3],從而使她在精神上并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棄婦的悲慘命運與性的極度壓抑使她的性格心理逐漸發(fā)生了扭曲畸變,最終使她變成了一朵“浸潤著毒汁的罌粟花”。這使“她的內(nèi)心永遠失去寧靜,精神上永遠背上一個巨大的包袱,她的靈魂永遠處于被拷問、被斥責(zé)的地位”[4]。
像艾米莉這樣“勇敢、不屈不撓”的南方婦女最終也沒有逃脫南方對她的影響,更沒有超越南方的道德給南方婦女的種種精神束縛。??思{借此歷史地批判了南方婦女“反抗精神”的不徹底性,以及南方社會摧殘婦女的殘酷性,艾米莉的悲劇命運自是注定的了。
失去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南方女性,無疑導(dǎo)致了內(nèi)心的痛苦與凄楚,因而產(chǎn)生了一種社會排斥感、孤獨感和拋棄感,但她們作為南方社會的母體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卻是南方男權(quán)世界無論如何都無法取代的。她們必須生存,因此,可以說??思{筆下女性自我意識和尋找外部世界的意識是女性意識的表面層次,而她們的生存意識才是自我意識的實質(zhì)和核心。南方社會的婦道觀和倫理觀壓抑了她們正常的生理需求,但她們強烈的生存意識使她們不斷地尋找著自己認為能夠在南方社會生存的方式。為了生存,她們必須達到南方社會對她們所規(guī)定的完美及順從標(biāo)準,必須放棄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抑制自己作為女性的正常情感和欲望,忍辱屈從地自我消亡,在夾縫中求生存?!妒サ睢分械哪任魉_,無法容忍其哥哥賀拉斯在為古德文辯護過程中多次同古德文同居而引起眾人議論的女人接觸,因而背叛了他,并最終導(dǎo)致了他的辯護失敗,但她這樣做完全是為了保全自己在南方社會中“純潔女人”的聲望,因為南方社會的婦道規(guī)范已經(jīng)使她把名聲看得比正義、良心,乃至自己的生命都更加重要,她清楚地知道哥哥任何不“檢點”的行為都可能導(dǎo)致自己身敗名裂,進而失去生活的基礎(chǔ)。然而,正是這個“純潔女人”,卻多年秘密地保留著許多封下流的匿名情書,以慰撫自己作為女人遭到嚴重壓抑的正常生理需求和欲望?!栋嗽轮狻分械柠溈艘镰偺晃恍牡厣屏?、充滿同情心和愛心的南方婦女,在清教主義婦道觀的壓制下,像供奉上帝一樣侍奉自己的丈夫,她在家里地位低下,沒有發(fā)言權(quán),長時期的折磨和摧殘磨滅了她的希望和欲望,使她像“一塊順從而暗淡無光的柔軟的金屬”,或像“已熄滅的灰燼一樣”。
當(dāng)南方女性無法生存下去時,求生的欲望促使她們撕下淑女的面紗,無所顧忌地報復(fù)或毀滅她們認為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但由于自身力量的薄弱,或缺乏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她們往往失去自控力,最終導(dǎo)致自我墮落和自我毀滅?!陡珊档木旁隆分械睦咸幣啄菪〗闶翘羝鹗露说淖锟準?,同時她也很可憐。門第等級觀念使她失去了女孩子應(yīng)該享有的愛情和家庭生活,到了人老珠黃的時候,卻只能靠去看電影打發(fā)日子,在幻想中度日。但電影帶來的美夢畢竟不是生活中的現(xiàn)實。強奸事件引起了人們對她的注意,但這種注意和關(guān)心不能消除她郁積在心中的孤獨和寂寞。于是她開始歇斯底里,同時朋友們又作踐她,為她長了白頭發(fā)而幸災(zāi)樂禍,最終她高燒不退,并患上癲狂病。《我彌留之際》中的艾迪·本德倫因自己婚姻不幸和生活挫折,把怨恨都發(fā)泄在家人和學(xué)生身上,使自己成為一個虐待狂和自虐狂,甚至死后也要把家人折磨得痛苦不堪。
??思{筆下女性的自我生存意識并不是簡單的忍耐或單純的反叛,而是順從、反抗和毀滅等多種意識相互交織在一起,共同影響和制約著她們的思想和生存方式。忍耐和順從是南方女性對社會,特別是對男權(quán)世界最大限度地克制和妥協(xié);而反抗和毀滅則是女性因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失落而向男權(quán)世界發(fā)出的吶喊和抗議。無論女性采取哪一種形式求生存,都是為了尋求南方社會對女性作為人在社會中不僅擁有與男人同樣的基本生存權(quán)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她們作為女人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在南方社會、家庭等層面,展示自己天賦中的自然本性。
參考文獻:
[1]陶潔.喧嘩與騷動新探[J].外國文學(xué)評論,1992,(4).
[2]William Faulkner.Clench Brooks.The Yoknapatawpha county.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1963:319.
[3][4]魏玉杰.上帝與撒旦的沖突——??思{《獻給愛米麗的玫瑰》主題分析[J].國外文學(xué),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