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推崇阻礙了初中新課程美術教學的實施。針對初中新課程美術教學的現(xiàn)狀,為提高初中新課程美術教學的質量,本文提出了合作性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合作學習初中美術教學應用
目前,大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美術教學,過分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意識和模仿能力,過分注重學生的個人作業(yè)和學習結果,還沒有認識到對合作意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學生也養(yǎng)成一種扭曲的競爭意識和與之相應的利己行為,同學之間缺少關心,更缺少互助協(xié)作。這種教學模式既不適合初中美術課程的特點,又很難完成初中美術教學目標。因此,對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至關重要。
1.傳統(tǒng)的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教師授課過程看,初中美術教師授課過程過于形式化,從開始進行課堂導入,然后是繪畫知識與技巧講解、臨摹,最后考核,幾乎每節(jié)美術課都沒有脫離這個模式,致使過程形式化、單一化;從教學觀念上看,相當數量的教師缺乏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只是教師按部就班地照教材授課,而不分析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及接受能力,很少考慮學生如何學、學得好的問題;這種枯燥的單向信息傳遞很難保證溝通的效率,也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課堂氣氛看,學生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缺乏生機,教師在講臺上獨自講課獨自欣賞,最多就是提幾個問題,教師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上課過程中由于副科心理影響,更是走神的走神,睡覺的睡覺;最后,從教學效果的評價來看,教師往往采取單一的評價方式,只以分數為標準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不考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
2.合作學習的提出及實施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作為一種極富創(chuàng)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現(xiàn)在已經廣泛應用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教學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目前我國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主要以具體學科的實驗研究為主,而在中學美術教學,特別是在初中美術這一非重點學科中的研究與應用很少。
通過合作學習,首先,學生能樹立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學會在合作中獲得進步的持續(xù)的自我發(fā)展方法,從而能在未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其次,通過合作學習的多邊互動機構,最大程度地發(fā)掘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調動教學體系中的各個資源,使課堂教學在師生密切配合協(xié)作的過程中達到最優(yōu)教學效果。最后,合作學習不僅強化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認知功能,更提升了學生的品質發(fā)展,不同特點的學生通過完成共同的任務和目標這一合作過程,其思維、辨識、分析、表達及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全面的培養(yǎng)。
3.初中美術課堂合作學習策略
3.1初中美術課堂合作學習的整體設計
3.1.1確定初中美術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F(xiàn)有關于合作學習形式的研究成果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學科和內容。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考慮采取什么樣的合作學習形式。其主要形式包括小組長發(fā)言式,推選組員發(fā)言式,各抒己見式。經過各個小組學習后,在全班進行交流(一個小組為主,其余的小組補充質疑),形成共識,達成一致,教師作最后總結。
3.1.2設計合作學習的目標。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貫穿于合作學習的全過程,是引導教師設計和開展合作學習的出發(fā)點,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
3.1.3合作學習的過程設計。合作學習過程設計,要考慮的是合作學習過程的整體,包括教師講解的內容和時間,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間,小組如何開展活動等因素。這樣,就能從整體上把握合作學習的進程,根據合作學習活動的需要靈活調整,為合作學習有效性奠定基礎。
3.2獨特審美及視角策略
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特征,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每位學生不同的審美體驗,小組中如果不能達成統(tǒng)一意見,則可以開展小組內容的評比或者辯論,要求每位同學都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思路,鼓勵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出現(xiàn)。面對不同審美體驗,教師絕不能采取壓制策略,而應該采取鼓勵策略,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創(chuàng)新意識。
3.3人人動手策略
初中美術課程注重的是美術實踐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而不是美術理論的傳授。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fā)展,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所以合作學習應該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動手參與的機會,而不能產生話語霸權乃至動手霸權。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把這一點同其他幾點策略很好地聯(lián)系起來,在合理分組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小組成員內部的差異性,以及如何分配小組任務,等等。
3.4教師有效調控策略
3.4.1引導學生建立并強化“主體意識”。遵照“生本教育”觀,學生在教育中處于主體地位,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從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3.4.2在合作學習整體設計構架下,啟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從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感知入手,學習創(chuàng)作、表達、實踐自我展現(xiàn)的過程,最終在精神層而體驗到文化的價值和情感的傳遞,得到情感的共鳴和人格的完善。
3.4.3把握課時,留足時空,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獲得足夠的參與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少講,精講。教學中教師講得少了,學生參與的時間也就多了。
3.4.4改變角色定位,積極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扮演多個角色,除了進行教學組織之外,還應該作為“示范者”、“引導者”、“傾聽者”等積極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這種多重角色的塑造,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情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
4.結語
總之,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能有效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激活他們在學習上的主動性,發(fā)揚團隊合作精神,自覺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成功的學習理論,非常值得我國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梅玉潔.美術課中如何讓合作學習更有效[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高艷.合作學習的基本觀念及其啟示[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2,(2).
[3]許玲.新課程標準與當前美術教育的差異特性之比較[J].美術時代,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