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暗示教育就是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對其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見或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從而達到與暗示者的意志相吻合的目的。積極的暗示會在學生的潛意識中積累與沉淀,產(chǎn)生心理變化,從而激發(fā)行為上的變化。
關(guān)鍵詞: 暗示心理交流積極作用
“真笨!這么簡單的題也做不出來。沒見過你這么傻的!”
“別急!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出來!”
兩種態(tài)度,截然不同。前一句,聽起來刺耳,說起來卻“順口”,似乎習以為常。其中,是否有我們自己的影子?學生會從中獲得怎樣的信息呢?
有這樣一件事,美國兩位心理學家公開宣稱:他們發(fā)明了一種絕對正確的智能測驗方式。為了證實這一研究成果,他倆選擇了某個學校的某個班級進行測驗,隔日公布了五位天才學生的姓名。二十年后,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五名學生都有極為卓越的成就。這項發(fā)現(xiàn)引起教育界的重視。一些人請求兩位心理學家公布當年測驗的試卷,想弄清其中的奧秘。于是他倆取出一只布滿塵埃的箱子,打開,告訴在場所有的專家及記者:當年的試卷完全沒有批改,只是隨機抽出五份試卷,將名字公布。不是測驗結(jié)果準確,而是這五個學生當年獲得的積極暗示引領(lǐng)他們真正成為天才。
可見,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與他在成長環(huán)境中獲得積極信息,尤其是來自他最信任、最權(quán)威的人的積極暗示是分不開的。
這里所說的暗示,是一種在師生間不存在對抗情緒的前提下,通過含蓄的語言、示意的舉動和諸多間接的方式,巧妙地向?qū)W生發(fā)出積極的、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期望信息,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反應(yīng)和情感指向的教育方法。它是一種心理交流的過程,暗示者不明確表示用意,含而不露,被暗示者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示。
教師恰當?shù)陌凳緦W生悄然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事例一:某學生對待學習一絲不茍。但因為某些原因,學習成績與所期望的相差甚遠。漸漸地,流露出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對前途的無望??紤]到他的情緒狀態(tài),老師給他講了一個關(guān)于十元鈔票的故事。
在一次研討會上,一位知名演講者手執(zhí)一張十元鈔票問大家,“誰想要這張鈔票?”臺下人紛紛舉手?!拔視堰@張鈔票給你們其中一個”,演講者說,“可在此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件事。”說著,他將鈔票揉成一團,接著問:“誰還要?”這時,仍有人陸續(xù)舉起手。
“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使勁踐踏。隨后,拾起鈔票,鈔票已骯臟破損。
“現(xiàn)在誰還要?”演講者最后問。還是有人舉起手。
無論別人如何對待這張鈔票,它的價值未貶。
第二天,老師收到那個學生發(fā)來的短信:“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命的價值只取決于我們自己,不會因為別人或自己一時所想所做而貶值。謝謝老師!”
是的,生活中,我們不免或因自己的決定或因環(huán)境的影響而失意甚至潦倒,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其實,無論已經(jīng)發(fā)生什么或?qū)⒁l(fā)生什么,我們自身的價值并沒有改變。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是獨一無二的。
面對學生的心理困境,教師不能自亂陣腳。深入探究問題的癥結(jié),才能找準切入點,對癥下藥。
學生的這則短信告訴我,學生自己的“凡人小語”就是最好的老師。
二、幫助學生調(diào)整行為
事例二:某天,上課鈴響,黑板課間未擦,等待一分鐘,仍然沒動靜,沉思片刻,老師拿起黑板擦一下一下靜靜地擦完,轉(zhuǎn)身對全班學生說:“也許是上節(jié)課老師拖堂了,值日生沒來得及擦;也許是個別同學習題沒做完,不能擦……我都可以理解。今天這節(jié)課已經(jīng)耽擱了很長時間,可見,平時我們負責擦黑板的值日生課間的值日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意義重大。感謝班級所有值日生的辛勤勞動!現(xiàn)在,請大家拿出作文本,寫下你對今天這件事情的看法。”
結(jié)果,當天的值日生在作文中表達了深深的自責,還有不少同學寫到不論自己是不是值日生,都應(yīng)該主動擦黑板。那天學生們的作文令老師倍感欣慰。
恰當?shù)奶幚矸绞?,不僅使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還對教師的批評毫無抵觸情緒。不經(jīng)意間把學生改正錯誤的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自己。
三、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事例三:期中考試小結(jié)中,反映出一個普遍現(xiàn)象,很多學生都提到對自己沒有合理安排時間的懊悔,給自己定了一份近期補習計劃。惟有一名學生說,平時很難靜心學習,只在寒假補習。
老師約他談?wù)勑摹D翘?,學生走進辦公室,滿眼亂七八糟,對眼前景象頗感意外。沒等學生開口,老師就招呼道:“你看我這辦公室,太不整潔了。請你在門外等候一分鐘?!边呎f邊關(guān)上了門。
不到一分鐘,老師打開了門,并熱情地邀請學生,此時眼前出現(xiàn)的是另一番景象,一切井然有序。老師微笑著掃視自己的辦公室,自言自語:“就那一分鐘……”
學生若有所思,慚愧地低下了頭。
的確,時間不是被我們一天一天浪費的,而是被我們一分一分浪費的。
這則事例中,教師只是針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感而發(fā),教師的安排看似無意,學生卻深受震動。一次“無心”的談話成了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契機。
處于特殊的年齡段,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很盛,自尊心特別強。人的自尊心很奇特,一旦得知別人想要干涉、控制自己,便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一種抵制的情緒。有時教師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師的“隨意”,使學生接受啟示時無抵觸心理,教師的教育要求得以在“無對抗態(tài)度”的前提下潛入學生內(nèi)心?!皾櫸锛殶o聲”,更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自覺性,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
合格的教師努力讓自己成為靈魂的工程師;優(yōu)秀的教師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生靈魂的工程師。
參考文獻: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李詠天.暗示教學法與非指導性教學法的心理學理論探討[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
[3]譚勇.淺談暗示教育的藝術(shù)[J].山東省團校學報,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