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二語習得的重要理論——“輸入假設”出發(fā), 探討了它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作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幾點將輸入理論合理運用于詞匯教學的建議, 旨在解決詞匯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和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 二語習得輸入假設大學英語詞匯教學
一、前言
“輸入假設”理論是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著名二語習得理論之一。他認為輸入假設是當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因為它回答了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即如何習得語言,尤其是外語?!拜斎爰僭O”強調(diào)語言學習者需要“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認為這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死赀€提出輸入的語言材料的難度應該微微高于學習者目前已經(jīng)掌握的語言知識。他用“i”代表目前的語言知識水平,用“1”代表略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材料。根據(jù)克拉申的觀點,這種“i+1”的輸入并不需要人們故意地提供,只要學習者能理解輸入而輸入量又足夠時,輸入的語言材料越有趣、越關聯(lián),學習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死甑睦硐胝Z言輸入具備四個特點: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關聯(lián)(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語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夠的量(i+1)。
克拉申的“輸入理論”的提出,在世界上產(chǎn)生極大的反響。盡管之后克拉申的“輸入假設”遭到了質(zhì)疑,被一些語言學家認為缺乏充足的依據(jù),但是大量研究證明它對英語教學和學習具有不可否認的積極指導意義。詞匯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也應充分利用“輸入假設”在這方面的指導功能。
二、輸入假設理論對大學英語詞匯的啟示
詞匯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因此詞匯教學理應受到重視。但是目前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講解過多導致學生被動吸收,費時低效;注重詞匯的語法用途,忽視了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靈活運用;僅僅以教材中的課文生詞為主要教學材料,詞匯輸入量不夠。因此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往往是背了忘,忘了再背,耗時多而效率低下。
根據(jù)克拉申的“輸入假設”,詞匯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由于詞匯輸入的內(nèi)容或方法存在問題導致對學習者產(chǎn)生了不可理解的輸入。針對該理論的特點和指導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嘗試。
(一)結(jié)合具體語境講解詞匯
一個英語詞匯常常有多個詞性、意義和搭配,在具體語境中,同一個單詞可以表達多種意義;有的甚至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涵義。詞匯的復雜性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習者對詞匯的理解和習得。因此,詞匯教學只有結(jié)合語境,才能讓學生了解單詞在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意義、用法及搭配,真正習得詞匯。此外,詞匯與語境的聯(lián)系使學生更容易從他們的心理詞匯(mental lexicon)中提取詞匯,而這種聯(lián)系將有助于詞匯的記憶和運用。相反,按照生詞表講解單詞,學生缺乏生動具體的聯(lián)想依據(jù),較為被動,很容易使他們對輸入的單詞形成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造成輸入在一定程度上變得不可理解。教師應先介紹文章背景,通過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相關部分,猜測詞匯的意思,然后隨著教師將問題的答案揭曉和講解,學生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閱讀上的問題,還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詞的意義。
(二)利用多樣形式增進理解和記憶
詞匯教學若以傳統(tǒng)方式灌輸給學生,很容易讓他們覺得枯燥生硬。如果教師在備課時多花點心思,利用多樣的形式抓住詞匯之間意義或用法上的聯(lián)系,便可以讓詞匯教學變得有趣,學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習得詞匯。教師在講解單詞之前可以利用一些圖片、音頻或是視頻等資料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讓他們注意到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的第五單元的A部分中有一些與AIDS相關的詞匯:immune,deficiency,diagnose,syndrome等。筆者選取了一些與單詞意義有緊密聯(lián)系的圖片和Flash輔助對學生的詞匯講解。如immune是通過一個病毒小人打敗另一個病毒小人的簡短Flash來解釋給學生的。這種形式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學生對于這個單詞的理解更深,記憶也會更久。
(三)“詞匯組塊”教學
要在詞匯教學中產(chǎn)生對于學生來說可理解性的輸入教師還可以采取“詞匯組塊”教學。詞匯組塊就是以整體形式儲存在大腦中的一串詞,可整體或稍作改動后作為預制組塊供學習者提供和使用。比如:The professor/made a speech/yesterday afternoon.可以分為三個語義單位即三個組塊。以詞匯組塊來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整個詞塊的意義,從而也可以加強學生對詞匯的記憶。詞匯組塊教學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培養(yǎng)語言交際的流利性;降低語言學習的難度;詞匯組塊教學使教師能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提取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法知識與語用能力得到平衡發(fā)展。
(四)要有足夠量的詞匯輸入和新詞的輸入
足夠量的可理解性輸入是“輸入假設”中的重要條件。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著重語言知識和語法規(guī)則的解釋,而忽略給學生足夠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即聽和讀,造成語言輸出的困難或效果的不理想,即說和寫的困難或效果不理想。詞匯輸入是語言輸入的基礎。因此,足夠量的詞匯輸入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基本詞匯量應為4500個單詞和700個詞組。雖然所有的大學英語教材標注的詞匯量都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量,但大多數(shù)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能授予學生的生詞數(shù)量并未能達到這個標準。歸其原因,首先,因為大學英語課程的課時量有限決定了教師無法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較大的生詞輸入量。根據(jù)“輸入假說”理論,習得新的語言結(jié)構需要連續(xù)不斷地有內(nèi)容、有趣味的廣泛閱讀和大量的會話才能奏效,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一些課外閱讀的任務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或其他形式向?qū)W生補充一些新詞,在擴大輸入量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詞匯的應用能力。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理論不僅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有著重要啟示,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其他方面也有著不可估測的影響。研究如何將其更好地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改革勢必起著不可缺少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曉玲,楊志清.詞匯組塊教學[J].外語教學,2003,(6).
[2]趙小沛.英語詞匯教學探討[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2,(10).
[3]丁言仁.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與外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汪慶華.關于我國大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初步探討[J].外語界,1998,(2).
[5]劉紹龍.論二語詞匯深度習得及發(fā)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