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必要性的論述,分析了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些措施。
關(guān)鍵詞: 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
在當今世界,跨文化交際已成為一種現(xiàn)實需求。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不僅對個人的發(fā)展、不同文化之間人們的交往和友好合作,而且對國家間和平共處都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隨著當今社會生活和經(jīng)濟活動日益全球化,人們對于學習外語的認識也有了進一步提高。今天,人們對語言的理解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交流工具”這一狹義的概念了。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還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等。學習一種外語除了要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以外,還應(yīng)了解語言所反映的外國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礙,得體有效地同外國人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當代美國語言學家克拉姆斯基說“語言教學就是文化教學”。“文化教學”即是指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本國文化、外國文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跨文化知識,養(yǎng)成尊重、寬容、平等、開放的跨文化心態(tài)和客觀、無偏見的跨文化觀念與世界意識,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較、參照、攝取、舍棄、合作、傳播的能力。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積累英語國家文化知識,培養(yǎng)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文化教學”的觀念已逐步滲透到JEFC和SEFC等教材中,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和教材編寫者認識到語言和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
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包括人生價值觀、風俗習慣、社會禮儀等,這一切就構(gòu)成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還要使他們了解英語所依附和產(chǎn)生的英語文化。目前,中國對各類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避免地成了當前外語界的主要任務(wù)。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含義
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指本族語言者與非本族語言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缥幕浑H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會環(huán)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
二、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過程中遵守著不同的交際原則,這些交際原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們蘊含著文化意義。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遵循什么樣的交際原則,常常會受到他們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擾。
1.價值觀念的差異。
每個社會都有其自身的價值體系,它影響著生活在該社會的人們的思維模式及交際原則。比如說中國人提倡集體主義,相反,西方人更強調(diào)個人主義。例如英語某些單詞既有褒義色彩,又有貶義色彩,由于中西兩種價值觀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詞,我們常取其貶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國人多取其褒義,表示有雄心壯志。
2.禮儀習俗的差異。
社會習俗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沿襲下來的一種生活方式,習俗文化一般包括稱呼、問候、道謝、打電話、告別等。例如,中國人常用“吃飯了嗎?”作為吃飯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語,如按字面譯成“Have you eaten?”這在外國人聽起來就覺得很奇怪,有時甚至會誤以為你要請他吃飯。
中國學生學英語沒有學習母語的那種環(huán)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語言的同時一定要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英語教學應(yīng)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但總的來說,關(guān)于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的研究還處于開創(chuàng)階段,部分中學教師對這一問題的敏感度還不高;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人們的意見也不完全一致?;诖?,筆者曾對中學英語教師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作了詳細的問卷調(diào)查。該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中學英語教學中普遍漠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對調(diào)查所得數(shù)據(jù)的具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高考、教材的編寫和教師的教法對中學英語教學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雖然大綱強調(diào)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可高考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大綱的精神,而是過于強調(diào)對學生語法知識的檢測,忽視了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考查,從而導致了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缺乏。
三、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種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特質(zhì),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種文化本身的功能,在全球化帶來的跨文化交際中遇到文化障礙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認為,只注意語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nèi)涵是學不好外語的。因此,要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最佳效果,我們不僅要掌握語言本身的規(guī)律,而且需要了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
四、在教學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1.教師應(yīng)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素養(yǎng)。
英語教師的素質(zhì)直接影響到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許多英語教師對傳授語言知識、講解語法結(jié)構(gòu)駕輕就熟,但涉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時,就會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識不夠豐富、語用能力不強,因而對英語語言文化教學有畏難情緒。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英語教師應(yīng)到國外進修學習,親臨所學語言的民族文化氛圍,耳濡目染,親身感受英美國家的語言與文化。
2.作好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yīng)適當穿插有關(guān)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諸如這些國家的歷史、地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風土人情等。要讓學生明白,在交際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習慣。因為,在涉外交際中,即使使用的語法詞匯都正確,但由于文化背景上的理解不到位或誤讀,也會導致交際的失敗。
3.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shù)網(wǎng)絡(luò),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的需要,而適當、合理、有序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輔助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充分利用多媒體設(shè)備,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如播放一些專門介紹社會情況的紀錄片等,讓學生直接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
總之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提高外語人才的素質(zhì)及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wù),需要廣大外語工作者認真探索,并努力嘗試。
參考文獻:
[1]Linell Davis.Doing Cultur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1:16-18.
[2]胡文仲.英語教學中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國語,1986.4:10-11.
[3]胡湘輝.英語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河西學院學報,200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