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西方文化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化,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淵源,而姓氏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方面也自然會受其影響而有所不同,但其中也不乏有相同之處。本文就姓氏文化從姓氏來源、姓氏翻譯及姓氏位置三方面比較了中英美姓氏間的異同。
關(guān)鍵詞: 中英美姓氏對比姓氏來源姓氏翻譯姓氏位置
一、引言
說起“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wèi)……”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熟悉。同樣,說起Smith(史密斯),Johns(約翰遜),Williams(威廉姆斯),Brown(布朗),Jones(瓊斯),Miller(米勒),Davis(戴維斯),Martinson(馬丁森),Anderson(安德森)和Wilson(威爾遜),大多數(shù)西方人也都非常熟悉。就連目不識丁的文盲,至少也聽說過中國的“百家姓”和西方的十大姓氏。每個人的姓氏,作為個人符號的首要部分,作為家庭的特別標志,是與社會生活和歷史傳統(tǒng)密切相關(guān)的。因此,姓氏既是歷史性產(chǎn)物,又是社會性產(chǎn)物。中西方文化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化,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淵源,而姓氏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方面也自然受其影響有所不同,但由于文化發(fā)展的重合性,其中也不乏有相同之處。本文擬從中英美姓氏來源、姓氏翻譯及姓氏位置三方面比較中英美姓氏間的異同。
二、中英美姓氏對比
(一)中英美姓氏來源對比
在世界范圍內(nèi),各民族姓氏形成時期和發(fā)展過程各不相同。據(jù)記載:“古代英國人只有名,沒有姓。這種只有名沒有姓的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到公元10世紀。1066年諾曼人入侵英國,同時也把他們的姓氏制度帶入了英國?!痹谄浜蟮?00年間,英國人逐步吸收了希伯來、希臘、拉丁、日耳曼等諸多古代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姓氏體系。如:Ann,Mary,Elizabeth,Adam,John,James源于西伯來語;Catherine,George,Margaret源于希臘語;Linda,Lucy源于拉丁語(包括意大利語和法語);而William,Charles則來源語日耳曼語(包括斯堪的納維亞語、挪威語等)。由此可見,英美國家的姓氏具有某種雜家的特點,其姓氏來源紛繁復雜、豐富多彩。相比較而言,世界上只有中國人具備了歷史久遠的姓氏傳統(tǒng)。上千個姓氏,經(jīng)歷了大約三千年的綿延不斷的演變過程。我國的姓氏可追溯到母系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拔覈P(guān)于姓氏的最早文獻,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不論在那個國家,姓氏原來都是有含義的。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大多數(shù)失去了原義,僅僅成了一種符號而已。但追其根源,中英美姓氏來源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1.中英美姓氏來源重合性
(1)來源于職業(yè)名稱:這一點在中英美人氏中都比較多見。在英美國家中,鐵匠姓Blacksmith,木匠姓Carpenter,裁縫姓Taylor,石匠姓Mason,面包師姓Baker,專為人以茅草蓋房的工匠姓Thatcher,而Farmer則很明顯表示“農(nóng)夫、農(nóng)場主”之義。再如:屠戶姓Butcher,豎琴師姓Harper,弓箭手姓Archer,保管員姓Locker等。還有些姓氏其含義現(xiàn)在已不明顯了,如織巾女、鞋匠、蠟制造商。與英美姓氏來源相似,在中國百家姓中,也有不少是以職業(yè)為姓的,巫者之后為巫氏,匠者之后為匠氏,陶者之后為陶氏,屠者之后為屠氏,甄者之后為甄氏,卜氏為卜者之后,等等。
(2)來源于地名:英美中如肯特郡的人姓、約克郡的人姓、家住貝德福郡的人姓等。其中有的則以居住地方的地理或環(huán)境特點取姓的。例如下面的姓氏:(橋)、(田野)、(湖)、(小河)、(城郭)、(渡口)、(海角)、(山)、(水域)等。源于地名,在中國人的姓氏中很是多見。如,以國為氏:“天子諸侯建國,虞夏商周魯衛(wèi)齊宋之類等,共233個,漢朝唐朝尚有以郡國名稱為氏者,共13個?!币砸貫槭?“卿大夫立邑,崔盧鮑晏臧費柳楊之類是也;又有關(guān)內(nèi)邑,溫元蘇毛甘樊祭尹之類是也。共161個?!币脏l(xiāng)為氏:“五等之封,封于鄉(xiāng)者,裴陸龐閻之類是也,共12個。”以亭為氏:“糜采歐陽之類,封于亭者是也,共4個?!币缘貫槭?“有封土者,以封土命氏;無封土者,以地居命氏。如居傅巖者為傅氏,徙嵇山者為嵇氏,主東蒙之祀,則為蒙氏;守橋山之冢,則為橋(喬)氏,共125個?!?/p>
(3)以父、祖名字轉(zhuǎn)為姓氏:在英美人中,特別是居住在英格蘭北邊、蘇格蘭低地和美國西北部地區(qū)的人,常在名字后面加-son充當姓氏。例如:Addison,Richardson,Robinson,Johnson,Wilson,Jackson等,意思則是“……之子”。威爾士人則在名字后面加詞綴-s變?yōu)樾?,?Evens,Hills,Woods。蘇格蘭和愛爾蘭人在名字前加Mac或Mc(親戚)轉(zhuǎn)而為姓。例如:Mac-Arthur,MacDonald,MacBee,MacDavid等即是。無獨有偶,在漢語百家姓中也有一些類似的情況。如:以字為氏,凡是諸侯的兒子姓氏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姓氏為公孫,而公孫的兒子不能再稱公孫,則就以祖父字作為姓氏,當然也有以父親的名字作為姓氏的;以名為氏,即以祖父或父親的名作為姓氏的,共157個。
(4)以官銜作為姓氏:英美人中如姓氏Marshal則為元帥之職,Constable則為王室總管。而在中國百家姓中,此類來源也很多,如:太史、太師、司馬、司空等屬于此類;云氏、庚氏、籍氏、錢氏等也屬于此類,共129個。師延的后代為師延氏,史晁的后代為史晁氏,呂不韋為秦相,因而其子孫為呂相氏。
(5)因個人喜好而得姓氏:如有些人喜歡在自己的店鋪、酒店的門上貼上各種各樣的圖畫,于是人們就以這些畫當作姓來稱呼店鋪、酒店的主人,如Bell,F(xiàn)ish,F(xiàn)ox,Lion等。在百家姓中也有類似情況。如古時微子乘白馬去朝拜周王,于是白馬氏就誕生了;魏初平中有一人常騎青牛,自號青牛先生,因此青牛氏也就出現(xiàn)了。
由此可見,中西方姓氏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層面在各自不同發(fā)展的軌道上前進,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姓氏或源于地名,或源于職業(yè),或源于祖、父名字,或源于官銜,亦或源于個人喜愛。但中西方姓氏文化畢竟處于兩個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受其影響,也必然有許多不同之處,展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2.中英美姓氏來源各自特色
(1)英美的姓氏相對于中國人的百家姓而言更具有多樣性,這是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所致。吸收了眾多古代文化的西方文化更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從不因循守舊,尤其到了近代,英美姓氏更是稀奇古怪、五花八門,姓氏之雜居全球之冠。例如:
a.有些姓氏是根據(jù)某些生理特征而來的。Black haired John(黑頭發(fā)的約翰)就變成了John Black;Peter the strong(強壯的彼得)就變成了Peter Strong;Brown-skinned Frank(褐色皮膚的弗蘭克)便成了Frank Brown;此外還有Stout(胖子),Armstrong(大力士),Longfellow(大個子),Small(小個子)等。
b.以顏色名稱作為姓氏:Brown(棕色),Pink(粉紅),Red(紅),Silver(銀色),White(白),Blue(藍)等都應屬于此類。
c.以動植物作為姓氏,這是出于人們對這些動植物的崇拜和頌揚,所以以它們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Lion(獅子),Swan(天鵝),Wood(森林),Wolf(狼),Bush(灌木叢),F(xiàn)lower(花),Rose(玫瑰),Apple(蘋果),Golden Fish(金魚),F(xiàn)ox(狐貍),Bird(鳥),F(xiàn)orest(森林)等都是。
d.以武器和貨幣名稱為姓。武器和貨幣是古人最珍愛的物品,隨身攜帶,故有人以此為姓。如:Dagger(匕首),Sword(劍),Pike(長矛),Broad(金幣),Pound(英鎊)等。
e.以建筑為姓氏的:如家Home(荷姆),房子House(豪斯),銀行Bank(班克),大廳Hall(豪爾),塔Tower(塔沃爾),山坡Hill(黑爾)等。
f.以物體器物名稱為姓:如Agatar(瑪瑙),Coffin(棺材),Glass(玻璃),Lever(桿),Rain(雨),F(xiàn)rost(霜),Stone(石頭)等。
g.以日、期為姓:如四月April(愛普麗爾),五月May(梅),六月June(瓊),八月August(奧古斯特),天Day(戴),周Week(維克),每周的Weekly(維克力)等。
h.還有一些姓氏,究其來源則甚至令我們有時不可思議。如:殺手Kyller(基勒),膽小鬼Coward(考伍德),火腿Ham(漢姆),還有Poision(毒藥),Crazy(瘋狂),Coffin(棺材),Death(死),Hell(地獄),Raper(強奸犯),Slaughter(劊子手),Bonecrusher(碎骨)等,聽了真令人有點毛骨悚然。
而中國姓氏處于中國單一文化影響下,再加上上千年封建制度的束縛,其來源一般比較固定,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幾種與西方姓氏相同來源之處,還有幾種。但總的來說,中國的百家姓發(fā)展到今,基本上都遵循著固定的幾種來源,即,以國以邑以居為第一大類,也就是以所居住的地方為氏;以字以謚以號以爵為第二大類,也就是以先祖的稱號、謚號、名或字為氏;而以官以事以職(志)為第三大類。
(2)在人們的姓氏中有一特殊姓氏——復姓。復姓在中英美人氏中都存在。英美人氏復姓來源較簡單。復姓是由父母二人的姓放在一起形成的。這一做法,一方面為了避免重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英國歷史上貴族財產(chǎn)的一種繼承方式。英國貴族財產(chǎn)按規(guī)定由男性子孫繼承。如無男性繼承人,女性也可繼承,但需把男女兩家的姓連在一起,這是英語復姓產(chǎn)生的淵源,如:Lioyd-Jones(勞愛德-瓊斯),Bartlett-Smith(巴特爾特-史密斯)等。另一原因則是近年女權(quán)運動的發(fā)展,女子要求比男子更多的權(quán)利,表現(xiàn)在婚姻上,以前女性婚后要與丈夫同姓,而有些人同時又不愿喪失自家本來的姓氏,折中之法則是把兩種姓都用連字符連接起來,如:Malinda Whong-Bar。這一點在當代的中國也有類似情況。由于孩子們都要隨父姓,因此有些父母為了尋求平等,把各自的姓氏放在一起,則成了復姓。但相較于英語復姓,漢語中的復姓來源則較為復雜,例如:以國系為氏,“唐氏雖出于堯,而唐孫氏又為堯之別族”;以族系為氏,“季友之后,傳家則稱季孫,不傳家則去孫字,僅稱季”;以名氏為氏,國邑鄉(xiāng)附于后,“士季者有士氏,字為季,又別出為士季氏,又如韓嬰者,名為嬰,本出韓國,加國名為韓嬰氏”等。還有一些復姓則來至少數(shù)民族,如“拓跋”為古代鮮卑族姓氏,“赫連”為歷史上的匈奴族姓氏。
(二)中英美姓氏互譯
1.英美姓氏的漢譯
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強,在中英美姓氏互譯過程中也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西人姓氏音譯為漢,通常仍保留原民族的特征,如:Fred,漢譯為弗萊德;White,漢譯為懷特,仍為典型的西人姓氏,與漢語姓氏區(qū)別甚大。但也有些西人姓氏的漢譯,經(jīng)過漢語式處理很像中國漢族的姓氏,如:Stuart John Leighton(司徒雷登),Russel Bettrand Arthur William(羅素),Wilde Oscar(王爾德)等。這些譯名都被譯成了傳統(tǒng)的漢姓。這些姓氏有的是對音節(jié)作了簡化,有的是在用字上進行了斟酌,有的和漢族姓氏發(fā)音有吻合之處。由于漢字是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因此有些人在翻譯英語姓氏時,根據(jù)需要譯過來后形成了一種特殊效果。如張?zhí)煲碓谒摹豆硗寥沼洝分校袮lan Poe(愛倫坡)譯為“矮冷坡”,把Baudelaire(波德雷爾)譯為“不得癩兒”,產(chǎn)生了某種喜劇效果。Hugo是法國大文豪,以前譯作“囂俄”,現(xiàn)譯為“雨果”,兩個譯名完全不同。又如Shelly譯為“雪萊”明顯比“謝利”好,前者比后者更富有詩意,而其人恰又是英國著名的詩人,很是恰當。
2.中國姓氏的英譯
中國人姓氏譯為英美人姓氏較為簡單,通常用漢語拼音即可??墒请S著時代發(fā)展,其中有些人則喜用英美人姓氏代替其姓名,如“唐娜”為例,本應譯為Tang Na,但有些人則用Donna來替代,按照中文“唐”是姓,“娜”是名,而英文“Donna”只是名,英語稱姓時一般在姓前加Mr.(先生),Mrs.(太太),Ms.(女士)以示禮貌,而叫名時則不加,所以唐娜的姓氏Tang(唐)在譯名時不能舍去,這樣別人即可稱其為Ms. Tang或Donna。美籍華人著名網(wǎng)球運動員Michael Chang(張德培)的英文名則是一個典范。
(三)中英美姓氏位置差異
英美人的姓名書寫時,名在前,姓在后,過去人們在翻譯外國人姓名時,常把姓放于明前,如Bernard Shaw,譯為蕭伯納較符合英美人習慣,沒有必要譯為伯納·肖。中國人姓氏都置于名前,英譯時一般可置于明前,但為了符合英美人習慣,放于后為宜,如王羲之可譯為Wang Xizhi,也可譯為Xizhi Wang。
三、結(jié)語
不論英語的姓氏還是中國的百家姓,盡管其姓氏有限,但它所表達的社會意義卻是豐富的。歷史不斷地發(fā)展和變化,中西方文化不斷地交融和碰撞,姓氏文化作為一種文化,也必將更加豐富彼此的內(nèi)容和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1]田海英.認祖歸宗[M].花城出版社,1993.7.
[2]孫玉芳.“姓”的幽默.英語輔導[J].1998.
[3]李樹德.英美人姓氏來源.英語天地[J].1997.
[4]黃協(xié)安.英美人起名及稱謂習慣.英語自學[J].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