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詞是中國燦爛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酒則是詩歌發(fā)展的發(fā)酵劑、催化劑,是詩人激揚文字的重要源泉。酒與詩人是一個悲喜劇話題,或悲或喜,盡灑于詩酒之中。酒最能將詩人的真情抒發(fā)出來。酒是詩人的知己,是親人,是伴侶。
關(guān)鍵詞:酒與詩 沉醉 鑄詩魂
詩詞作為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總是讓人魂牽夢繞,為之陶醉、傾倒。而酒是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意象,酒與詩人到底有著怎樣的情結(jié),奈何叫人生死相許?
的確,在中國古代,酒與詩人是極有緣分的。且不說“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公是如何詠嘆“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有詞表白了對酒的鐘情:“金刀困起還慵,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臨江仙·庭空客散人歸后》)萬里江山,不抵一壺好酒;萬里江山,不抵佳人回眸一笑;萬里江山,為換酒,為換笑。在這位極具文人情懷的國君眼中,美酒、美人價更高。臺灣詩人洛夫說得就更絕:“要是把唐詩拿去壓榨,至少還會淌出半斤酒來?!?/p>
酒是詩歌發(fā)展的發(fā)酵劑、催化劑,是詩人靈感爆發(fā)的契機。詩人酣飲之后,寂然凝慮,思接千載,神思泉涌,下筆成章: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先磨墨數(shù)升,繼而豪飲,然后蒙頭大睡,醒后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中借得靈機,寫下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全篇一揮而就,不更一字,真可謂“醉后樂無極,彌勝未醉時,動容皆是舞,出語皆成詩”(張說《醉中作》)。
酒可以讓人沉醉得超脫塵世,可以把詩人帶入一種摒除世俗紛擾和功利煩擾的迷狂狀態(tài),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從而迸發(fā)出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然而,酒醉得是詩人,卻永遠醉不了詩人的心。在詩人看來,醉是心靈的宣泄,是良知未泯的痛苦,是無助無奈的悲哀?!袄畎锥肪圃姲倨?,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提詩人,提酒,必然少不了這位“酒中八仙”李太白。其可謂為酒而生,為酒而死,酒入豪腸,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醉只是表象,酒后抒情才是要旨:“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將進酒》)在豪放的外殼下,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慨之情,即便是醉后狂歌,但心是醒的,是寂寞,是無奈。你看《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毕g只有詩人、明月、影子,冷冷清清,何等孤寂!詩人自斟自飲,一腔愁緒訴與清風(fēng)明月。《宣州謝晀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以杯中之薄酒澆心中之塊壘,只能愁上加愁。入仕是李白魂牽夢繞的目標(biāo),可他又不屑于走常人所走的科考仕途之路。因此,李白沉湎于酒,尋找解脫?!鞍滓苍姛o敵,飄然思不群?!?杜甫《春日憶李白》)唐詩中的這朵奇葩正是在酒的浸潤下異常奪目地綻放。我們可以看到青蓮似醒似醉,憂憤移情于酒。其實,不醒如何痛苦,不醉又如何將那一腔不平之氣發(fā)于筆端呢?
酒與詩人是一個悲喜劇話題,或悲或喜,盡灑于詩酒之中。“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客至》),杜甫在春水環(huán)繞、群鷗翔集的浣花溪草堂與朋友對飲,叫鄰翁一起來痛飲吧!多么安詳、和諧、歡快的畫面!而社稷蒼生又永遠是詩人郁結(jié)在酒中的牽掛。在聞得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初聞涕淚滿衣裳”,繼而“白日放歌須縱酒”,舉杯慶祝吧,其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但在詩中,這種喜悅似乎少之又少?!捌D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詩人倍感國難家愁之苦,又因病不得不停下酒杯,悲愁又是難以排遣,豈不令人神傷?喜悅,要有酒來助興;悲傷,更要酒來慰藉。人生本來就是悲喜交織的一場戲。詩人們要有聲有色地出演這幕戲劇,不失掉喜劇的壯麗與快慰,也不失掉悲劇的崇高與悲憫,酒正是完成這一使命的道具。酒是喜劇的酵母,更是悲劇的產(chǎn)婆。
自古詩人皆多情,或離愁別緒纏綿悱惻之情,或超塵拔俗閑情雅致之意,或豪情沖天壯志難酬之音,或柔情似水佳人相聚之夢……而酒最能將詩人的真情抒發(fā)出來?!俺S浵と漳?,沉醉不知歸路”(《如夢令》),天真無邪的少女時代,富足的家庭環(huán)境,開明的教育方式,使才女李清照的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歡樂時光離不開酒,悲愁時又怎能少得了酒呢?“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如夢令》),醉得深呀,醉得真,一晚的酣睡竟未將酒意完全消解。醒來時又為風(fēng)雨后“綠肥紅瘦”的海棠花惋惜,為美好事物的流逝而悲喜?!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黃昏時把酒的只有易安一人,重陽佳節(jié),丈夫在外,涼意透入帳中枕上,想到夫妻團聚時閨房的溫馨,怎不覺得人比黃花瘦呢?而《聲聲慢》中“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又是悲悲切切,酒樽中蓄滿哀愁凄冷,國破人亡,境遇孤苦,這次第,怎一個“醉”字了得?還是選擇深醉吧!至少這樣可以減輕對故鄉(xiāng)的深沉的懷念:“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菩薩蠻·風(fēng)柔日薄春猶早》)回鄉(xiāng)無望,懷念只能徒增痛苦,才覺倒不如忘卻的好,而只有在醉鄉(xiāng)中才能忘卻。
酒是詩人的知己,是親人,是伴侶。
倘若沒有酒,就沒有王翰“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悲壯;倘若沒有酒,就沒有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放;倘若沒有酒,就沒有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慷慨;倘若沒有酒,就沒有柳三變“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的柔情……
我醉了,醉在詩酒中,醉在詩人魂。
21世紀(jì)中學(xué)生作文·高中教師版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