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五個方面例談了寫景的技巧。
關鍵詞:觀察 特征 描寫 修辭
寫景,是指用文字把人們感覺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并且以此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技巧,則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下面我結合幾篇課文談一下。
一、觀察
寫好作文的基礎就是觀察,尤其是寫景作文,如果離開細致準確的觀察,是絕對寫不好的。觀察必須確立好觀察點。首先要根據表達的需要采用固定立足點或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即空間方位或移步換景?;蜻h觀、或近看、或仰視、或俯視。如《濟南的冬天》,在作者筆下,濟南竟然被放在一個由四面群山環(huán)抱的搖籃里。而水天一碧的壯麗景色,只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就是對景物的遠觀。再如“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看。遠觀,使人視野開闊,頓覺心曠神怡;而近景則令人更覺景象真切。這說明,寫景的手法,遠觀近看,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寫景
首先是動用自己所有的感覺器官描寫景物。即用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方面進行寫景。這是描寫好景物的前提。如《春》中描繪的“春風圖”,作者先從觸覺方面寫春風的溫和,接著從嗅覺方面寫春風的芳香,然后從視覺方面寫春風中的景,最后從聽覺方面寫春風里和悅的聲音。這樣,作者調動多種感官,從不的角度來描寫春風,從而把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描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又如《海濱仲夏夜》中沙灘“軟綿綿的”是從觸覺入手寫景;發(fā)出“溫柔的”刷刷聲則是從聽覺入手寫景;空氣中飄蕩著“混合的香味”則是從嗅覺入手。
其次是抓住合適的方面描寫。一是采用四季的變化進行景物描寫。即春、夏、秋、冬的變化引起的景物的變化;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如寫春(《春》),寫夏(《海濱仲夏夜》),寫秋(《秋魂》),寫冬(《濟南的冬天》),而結合著描寫的則以《三峽》為典型,這里就不具體陳述了。二是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對景物進行描寫。即從早晨、黃昏、夜晚等方面入手,如《海濱仲夏夜》描繪了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濃這段時間內海濱仲夏的景色。隨著月亮的升高,夜已經很深了,沙灘上的人也“變化”著。三是根據氣候的不同進行描繪,即根據晴天、雪天、雨天等情況描繪。如《濟南的冬天》就分別寫了陽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蓋的山。最后是根據不同的地理特征進行描繪。
三、注意描寫的層次
描寫的層次就是描寫的順序??赏ㄟ^觀察的順序選擇合適的方式,包括三種: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游覽順序。其中時間順序可按季節(jié)時令和一日的時間變化描寫,而后二者的區(qū)別就在于觀察點是否固定的問題。如《濟南的冬天》就是按空間順序,而《海濱仲夏夜》則是按時間順序來展示景物。
四、動靜結合和虛實結合等手法運用
所謂動靜結合,就是指描寫景色時,不僅要寫出景色的靜態(tài),而且要寫出它的動態(tài),使之很和諧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只有這樣、你筆下的景色才能活起來,才能使讀者的印象更深刻。虛實結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合起來。這一點在《春》中表現(xiàn)得則更為明顯。為了突出春花的特點,先后寫了花朵又多又艷又甜,從而聯(lián)想到累累的果實。這就是采用了虛實結合。
四、運用修辭
從修辭說,《春》善于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了語言的韻味。妙用修辭,摹形傳神,文章借助比喻繪山狀水,無不生動貼切,神態(tài)活現(xiàn)?!靶u籃”喻陽光下的老城,濟南城的形狀特點鮮明突出。以“日本看護婦”之工作帽狀,寫山上矮松披雪的形象,給人以素凈純潔之感?!靶∷嫛庇鳌吧狡律吓P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的形象,自然激起人們的鑒賞熱情。除大量的比喻外,作者還以擬人手法賦予景物以人的心態(tài)與情感。濟南城“暖和安適地睡著”,足見其恬靜閑適。小山們“低聲地說:‘你們放心睡吧,這兒準保暖和。’”連濟南城周圍的小山也顯得很有溫情。夕陽斜照下的山腰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其嬌媚之態(tài)宛然可掬!作者正是這樣妙用比喻、擬人修辭,摹形傳神,寫出了景物的神韻,寫出了對濟南的一片深情。
五、情景結合,適當點題
畫之所以有題跋,是因為題跋可以使其本身所蘊含的意義更加明顯。應該說,題跋是一幅畫的組成部分,雖然它并不是所畫的景物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寥寥數語,往往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濟南的冬天》一課,最后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既能點明主旨,又讓人意猶未盡。
不僅文章如此,詩歌也這樣。魯教版六年級上冊《觀滄海》一詩就是典型的代表。“東臨”點出了詩人的觀察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的是俯瞰滄海的全景;“樹木”、“百草”二句寫的是靜景,是近看所見之景,是特寫;“秋風”、“洪波”二句寫的是動景,是遠觀所見之景,描寫先總后分,由近及遠,一靜一動,有力地刻畫了大海的壯闊,為下文展開想象打下了伏筆。同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是虛寫,寫的是詩人看到海水洶涌浩蕩所想象出的景象。采用動靜結合與虛實結合,并且運用夸張的修辭,從而使得本詩成為寫景詩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