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需要。只有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為了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本文就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合理疏導、加強個別教學、擴展學生思維等方面,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優(yōu)化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創(chuàng)造氛圍 拓展思維 分層評價
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不是簡單獲取知識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在科學課堂學習中的心理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引入和諧、自然、輕松、愉快的學習境界,既能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上科學課時如何進行心理優(yōu)化,我談幾點看法與體會: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發(fā)學生的參與心理
學習環(huán)境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寬松、生動、活潑的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境。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習,大腦最靈活,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最能接受新的知識。因此,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理,從而達到優(yōu)化科學課教學的目的。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相融的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本質是人與人的和諧,其內涵是民主、平等。心理教育滲透程度多少常常是師生關系和諧與否的最直接體現(xiàn)。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會有和諧的課堂。心理學家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主要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對學校來說,因人際關系而產生的心理氣氛,不論好壞,都是一種最有影響力的心理環(huán)境,它有形無形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
2.尊重與鼓舞并存,塑造積極心象。民主、平等的標志是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
二、合理疏導,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心理
教育創(chuàng)造要強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結合,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心理。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只有當學生對問題本身感興趣時,才能和老師一起積極思考?!背踔袑W生對自然現(xiàn)象及規(guī)律本身存在著強烈的探索欲望,為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對概念的引人、呈現(xiàn)、深化和規(guī)律的揭示精心設計,創(chuàng)造問題、實驗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有勁,學得主動。
1.知趣并舉,引起注意。心理學上有一種“關注→激起→移入→彌散”論。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態(tài)度傾向,并激起積極性,使學生的情感移入與教學情境相關的對象上,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使之具備有效地指向和集中于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從而滲透到精神世界,內化成學生的一種品質。
2.創(chuàng)設實驗,體驗成功。教師應該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內心體驗,認識自己的成功增強自信。這就要求從課堂這一主體區(qū)域延伸出去,形成多維結構的情境,強化學生這一主體的實踐性。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條重要的規(guī)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雖然實驗簡單,但在學生思維上跳躍較大。做完實驗后,我設計了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①在空氣中稱石頭受的重力時,石頭的受力情況及它們的關系如何?②把石頭浸入溢水杯中,彈簧秤讀數(shù)為什么減小了?分析這時石塊的受力情況并計算出石頭所受浮力的大小。③從溢水杯流入小桶中的水重與石塊所受浮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之后,再通過師生談話,分析有關結果,十分順利地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中講到無性繁殖能保持親本性狀的營養(yǎng)生殖,我就讓學生動手插扦和嫁接,并觀察被實驗植物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在特定情景中進行實驗,又通過知識的應用來強化學習帶來的歡樂,在動手的時候進行思考,在運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感受成功。這樣無形之中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求知心理。
三、加強個別教學,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
作為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類型,對視覺、聽覺、動覺等的偏重程度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次教學法,因材施教,注意教學方法應用的實效性,使每個學生潛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1.因人施教。在科學課上,我不要求學生必須記筆記,甚至對個別同學要求全神貫注。對視覺型的學生記筆記、看書是最有效的,即使你不要求,他們也會這樣做。而聽覺性的學生偏重聲音刺激,只需要聽,則不須記筆記。動覺型學生一般被教師們視為“搗亂者”,因為他們喜歡做小動作,其實這并不妨礙他們獲取知識。所以我采用“徹底了解學生類型,針對性提出要求”的方法,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千篇一律。
2.分層評價。在每一層次的教學中,教師講,學生練,教師查、評,這樣做可以快速反饋,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矯正調節(jié)速度,有效提高學習效率?!霸u”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該注意淡化評價的鑒別功能,而強化反饋功能,以發(fā)揮促進效能。先進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生都有發(fā)展?jié)撃埽P鍵在于激發(fā),形成其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學習動力機制。因此要實施“鼓勵性評價”,根據學生不同起點,制定“最近發(fā)展區(qū)”,使每個學生“跳跳”都能“摘到果子”,并給予不同標準的肯定。對視覺型的學生,寫個鼓勵性的條子或在試卷上加以表揚會很有效;對聽覺型學生,幾句提醒或表揚的話便使他們找到努力方向;而對于動覺型學生,則只要教師一個動作(如眼神、微笑),他們便可意會你的意圖。我在評價中始終堅持鼓勵性原則,并注意技巧。
3.多法并舉。同一教學內容,應設計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方法。一節(jié)課中,除了讓學生能聽,還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說、寫的機會,并盡量提供動手操作的可能。以使每個學生獲得多種刺激,最有效地打開學生的感覺通道,取得最佳效果。
四、運用認識??糠椒?,擴展學生的思維心理
課堂教學是辯證的、復雜的。在前面所闡述的內容中,學生能夠找到情感出發(fā)點而愿學、樂學,還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到認識??奎c和思維拓展點,做到“學會”和“會學”。
1.加強直觀教學,強化記憶。感性知識的獲取是思維形式的第一步,但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直接把結論展現(xiàn)給學生,而忽略了在心理上遵循認識規(guī)律,從感受開始和過程入手,這樣就可能錯過了開發(fā)右腦潛能的機會,因此應加強直觀教學。
2.運用綜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完整、綜合的認識比零星的分散的認識更易引起頓悟,促使學習的成功。教師要用綜合的方法呈現(xiàn)教材。教師在向學生呈現(xiàn)學習材料時,也要考慮綜合的方法,盡量多側面、多角度并以多種形式向學生介紹、解釋使學生了解各個材料之間及同一材料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融會貫通,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樂于探索,并能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知識聯(lián)系,為新知識與舊認知結構聯(lián)系的建立提供較多的可供選擇的聯(lián)結點。
3.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克服思維定式。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新知識與原有的認知結構間建立較多的可能聯(lián)結點,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靈感,這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頓悟就有可能“如虎添翼”。
思維定式影響著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傾向性。在問題不變時,思維定式有助于學生迅速作出反應;但是在問題已經改變的情況下,它常常阻礙著學生找到新的解題方法,影響知識的頓悟。要提高學生的頓悟能力,必須克服思維定式的消極影響,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歸納、開掘能力。同時注意加強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使學生能夠面對問題時迅速找到方法,從而掌握知識。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科學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應運用各種教學藝術,調控學生課堂心理,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愿學樂學,從而獲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