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大學英語精讀課任課教師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英語篇章教學的五點實踐指南、大學英語精讀課的特點以及英語篇章教學的定義。其目的在于為同行或感興趣的人士提供一些做法的參考與借鑒。
【關(guān)鍵詞】英語精讀課 篇章教學 實踐指南
【中圖分類號】C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2-00-02
外語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即初級學習階段、中級應用階段和高級創(chuàng)造階段。傳統(tǒng)的單詞+語法+翻譯教學模式適用于掌握語言基本知識的初級學習階段。大學生們經(jīng)過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英語學習后進入大學,已經(jīng)具備了較強的語言基礎知識,外語水平已達到了中級應用階段,要對同學們進行深層理解教學。大學英語精讀課的特點是不僅要傳授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語言交際能力。交際能力產(chǎn)生于篇章整體,而不是產(chǎn)生于單獨詞匯,或單獨句子。因此我們就需要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把學生學習的側(cè)重點引導向?qū)ζ抡w的理解上來。
英語篇章教學模式就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fā),立足于篇章整體,對所學文章進行分析、理解、綜合和抽象概括,來幫助學生樹立篇章整體觀念,深刻領會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整體意義的一種教學模式。篇章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滿足大學英語精讀課對培養(yǎng)學生中級應用能力和深層理解課文能力的要求。這也就是為什么當下眾多大學英語精讀課任課教師都在采用此種教學模式。那么,任課教師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英語精讀課的篇章教學呢?
以下五點大學英語精讀課篇章教學實踐指南是筆者的個人經(jīng)驗總結(jié),在此提出供大家參考。
1 新單元開課前,教師提前要求學生做好如下預習準備:
* 閱讀課文,包括聽課文磁帶錄音或音頻文件,了解文章大意
* 思考教師為新單元文章所設置的預習問題(preview questions)
* 自主學習新單元所涉及的眾多新詞匯
要求學生提前閱讀文章并聽文章錄音。其目的一是讓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事先了解,課上更容易聽懂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從而較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二是通過聽錄音和模仿錄音,促使學生熟悉新詞匯的讀音并不斷提高語音、語調(diào)以及語感。三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地鉆研陌生英語材料的勇氣和魄力。四是通過事先了解課文大意為思考老師所設置的預習問題做好準備。
要求學生思考教師為新單元文章所設置的有針對性的預習問題。這些預習問題的性質(zhì)如下:在篇章教學模式下,任課教師所設置的預習問題要能引導學生站在篇章的整體高度上理解文章。引導學生跳出單詞、短語和單獨句子的束縛,抓住課文的主要線索,以內(nèi)容梗概為出發(fā)點,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字里行間的潛含意思、寫作技巧、語言風格及文體等高度概括性問題,從而實現(xiàn)在具體的情境中使用英語語言來進行實際交際的目的。以下列舉一些常用的篇章理解預習問題:
* What’s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Can you use several sentences to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through this article? What could possibly be the theme(s) of the passage?
* Can you briefly sum up how the author develops his article? What is the clue? Is it according to time, place or plot?
* If you are asked to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how would you organize it? What is your reason? And what is the main idea for each part?
* What type of writing is the text? A narration, an exposition, an argumentation or anything else?
* Is there any special writing technique employed?
* What’s the language of this article like?
* What’s the tone of the text? Is it factual, humorous, serious, casual or anything else?
* Is there any big cultur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figure out in order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text? Can you use your dictionary, library or the Internet to solve the problems?
* Who are the protagonists?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personality of each main character.
老師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文章來設置適用它的篇章預習問題。記敘文文體的文章可以設置一些要學生思考故事的寓意,故事的發(fā)展線索(時間、空間還是情節(jié)),人物性格分析,文章語言風格、寫作技巧以及修辭格使用情況的問題;說明性的文體可以設置些要求學生考慮文章的主題,說明對象,說明順序,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以及文章的語言風格等方面的問題;議論性或者政論文則可以設置些要求學生考慮論點、論證、論據(jù)等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不要求學生一開始就都會回答了,其目的是在于引導學生把預習的重點從只是預習文章中出現(xiàn)的新詞匯或個別句子轉(zhuǎn)移到如何正確賞析文章這上面來,逐步培養(yǎng)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意識,從而轉(zhuǎn)變英語學習觀念。
要求學生提前自主學習新單元詞匯。首先,有經(jīng)驗的老師都知道,每一單元的新語言點都很多,這其中包括學生要掌握的新詞匯,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語法,新出現(xiàn)的習慣用語、固定搭配以及俚語等等。因此要求老師在課堂上逐一講解是不可能的,時間不允許。因此對于這些基礎知識點就需要同學們課前自行學習解決掉。教師要做及時的監(jiān)督,比如進行詞匯測試,把測試成績按一定的百分比融入學生期末總評成績中去,這樣就調(diào)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其次,詞匯對于語言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它們好比我們建房子的磚塊,沒有或者少了都是不行的。筆者因擔心同學們在自行學習詞匯的過程中會偏離詞匯學習的重點,故而在大學一年級上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堅持每單元都幫同學們列出關(guān)鍵新詞匯及其它們的常用搭配和必要例句,并在其后補充上構(gòu)詞法知識,及其重點語法知識的詳細講解,把這些編寫為WORD文檔,打印出來,做到人手一份,來幫助引導學生們掌握詞匯學習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基礎語言知識點的能力。第二學期開始后學生們就能自覺地把這種能力應用到下面幾個學期英語精讀課基礎語言點的學習中去。該WORD文檔材料在同學們自主學習基礎語言點的過程中受到歡迎。
2 向?qū)W生介紹文章的作者及文章里所涉及的大小文化背景知識(并配以直觀圖片)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通過對作者生平的介紹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來理解該作者代表作品中可能會表現(xiàn)出來的主題,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通過對作者代表作品中的思想的了解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來對即將學習的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有個心理預期,以便學生更快更好地讀懂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例如《現(xiàn)代大學英語 精讀1》Lesson 7 Mandela’s Garden這篇文章在講解課文內(nèi)容前,任課教師必須先對作者曼德拉本人的生平事跡作個詳細的介紹,否則同學們在閱讀該文章過程中根本無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 the authority, manual labor, preparing legal documents, Robben Island, Johannesburg, leader, Winnie等等指的是什么,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重要意義。這些內(nèi)容都是曼德拉在他個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jīng)歷被寫入他的作品中,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后去閱讀該文章的讀者就能讀出文章的深刻含義。
對文章里所涉及到的大的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產(chǎn)生的,或者文章里寫的是什么樣時代背景下的故事。有時必須先了解某個目的地國家的某種特殊文化后學生才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寫的話語。這些背景知識都要在詳細講解課文內(nèi)容前向?qū)W生介紹, 以便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正確理解文中的故事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做到真正讀懂字里行間。當然,文章總還會有一些小的文化背景知識需要講解,這些內(nèi)容可以等到逐段串講課文時融入其中講解。例如《現(xiàn)代大學英語 精讀1》Lesson 5 Angels on a Pin中,授課教師必須在一開始就先向?qū)W生介紹清楚此文創(chuàng)作的大環(huán)境背景:1957年前蘇聯(lián)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 “史伯尼克”而使美國大為驚慌,因為這似乎表明前蘇聯(lián)在科技方面遠遠地把美國甩在了后面。許多美國人因此覺得美國的教育體制一定存在嚴重的問題,就轉(zhuǎn)向指責美國政府,特別是美國的教育系統(tǒng)。同學們只有在了解了這一寫作大背景后才能充分理解這篇文章為什么會孕育而生,為什么要以Angels on a Pin為標題,以及才能真正讀懂課本中的這個句子: “…h(huán)e said he was fed up with standard answers to standard questions. He couldn’t understand why there should be so much emphasis on fixed rules rather than on creative thinking. So he could not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play a little joke o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which had been thrown into such a panic by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of the Russian Sputnik.” 再例如《現(xiàn)代大學英語 精讀1》Lesson 2,任課教師必須在串講課文第五自然段時融入講解清楚泰國的佛教和泰國僧侶這一背景知識,這樣同學們才能讀懂此自然段中的如下句子:“…We should offer food to the monks every day, go to the temple regularly. Young people tend to leave these things to old people now, and that’s a shame.”原來泰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是這樣:泰國人信仰佛教,每個男人一生中都要去寺廟出家為僧一段時間;泰國人經(jīng)常給寺廟中的僧人送去食物;男孩出家為僧一段時間會給父母積下美德,使父母受人尊重。
另外任課教師應盡量找到相關(guān)文化背景的圖片來輔助說明介紹, 這樣更直觀形象, 并且能給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3 在逐段串講課文內(nèi)容前讓學生在課堂上再聽一遍課文內(nèi)容錄音,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回答課前布置的預習問題或者其它有關(guān)文章總體性認識的問題
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再聽一遍課文錄音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增強文章的整體感,再熟悉一遍文章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以便學生更好地回答以上講到的課前預習問題。
在具體講解課文內(nèi)容前引導學生回答課前布置的篇章性預習問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在特定的語境下,實際應用英語言來對文章中的信息進行交際。這就要求學生努力應用英語語言本身,英語思維方式,通過大膽的邏輯思考,對文章內(nèi)容批判性地表達出自己的個人看法和觀點。例子請參看上文中《現(xiàn)代大學英語 精讀1》Lesson 5 Angels on a Pin的預習問題。這就間接地實現(xiàn)了英語中級應用階段的目的,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很多對篇章總體性認識的預習問題,同學們在預習完后,甚至在老師進行提示后是還是無法正確作答。而這一切在老師串講完課文后,當老師再次提出那些之前同學們不能正確作答的預習問題時,同學們早就不知不覺中已豁然開朗了。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具體串講文章中的段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它能幫助學生更進一步了解文章字里行間所隱含的深層意義,而這些都是回答預習問題的關(guān)鍵。因此筆者建議任課老師可以把那些具有評價性、鑒賞性、需要同學們開動腦筋站在篇章的層次上來綜合理解后回答的問題留到課文內(nèi)容全部詳細講解結(jié)束后(after-reading)再來作答,不要在一開始就強迫學生一定要先回答清楚。這就要求教師要針對每單元的具體內(nèi)容很好地設計好預習問題,并進行排序,什么問題先問,什么后問都要講究。
4 逐段串講課文內(nèi)容。
英語篇章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逐段串講課文時不能逐詞逐句地講解。
首先針對每一個段落或者有時是兩三個段落組合,授課老師應事先設置好針對性的任務,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完成如下任務中的一個或幾個,這些問題主要是讓學生來回答,只有在學生實在不懂的情況下老師才輔助回答。
* 該段的主題句是什么?
* 該段里的某個或者某幾個長難句如何paraphrase,即如何用簡潔易懂的語言來解釋?
* 分析段中長、難復合句的結(jié)構(gòu),如主謂賓定狀補以及修飾與被修飾關(guān)系等。
* 某些長難理解句除了結(jié)構(gòu)分析和paraphrase外亦可進行必要的英漢翻譯以便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并且傳授學生一些基本的翻譯技巧。
* 段落里某些句子的潛含意思是什么?
* 解釋該段落里影響理解的文化背景知識。
* 該段落的大意是什么?
* 可針對段落內(nèi)容提一些內(nèi)容理解問答題(content questions)
* 段落是怎樣發(fā)展的,段與段是怎樣銜接的,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是什么?
* 該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該段落中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 該段落中有沒有使用了什么特別的寫作手法?
其次,在回答完教師針對某些具體段落設置的問題后,應詢問同學們是否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如果有,要求提出,并解釋。
最后,教師提一下該段落中出現(xiàn)的新的語言點,包括詞匯,短語等,要求學生在新語言點下劃線,從而提醒學生注意。對于那些影響學生理解的,使用頻率高,且又是課文理解重點或難點的語言現(xiàn)象,應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現(xiàn)場在課堂上讓學生造句,熟悉意思和用法,其它的則可以一并帶過。對于關(guān)鍵詞匯的學習要從宏觀上分析和理解其在整個篇章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特定意思,引導學生們通過語境和上下文推測出生詞的詞性和意思。
5 課文內(nèi)容串講結(jié)束后還可針對全文設置一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和主題理解的問題(after-reading tasks)
這些任務也主要以綜合性地理解為出發(fā)點,站在篇章教學的高度上來設置。例如:
* 回答串講課文前剩下的預習問題,如有關(guān)文體、文章結(jié)構(gòu)、寫作技巧、語言特色或中心思想等問題。此時學生可能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會了。
* 全班同學一起來大專地完整地閱讀一遍課文或者再聽一遍課文錄音。這能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篇章整體感。
* 老師和學生一起過一遍文章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匯、習慣用語、固定搭配以及俚語等 (useful expressions),進一步激活這些詞匯在學生大腦皮層上的活躍程度。
* 要求學生列出一些關(guān)鍵詞,然后在關(guān)鍵詞的幫助下復述(retell)課文主要內(nèi)容;或者以不同的人稱來改寫故事;或者續(xù)寫故事等等。
* 對話比較我的文章可以現(xiàn)行角色扮演role-play。
* 針對文章主題中心思想設置一些討論問題(discussion questions)。
* 設置一個與文章中心思想相聯(lián)系的觀點,組織幾分鐘時間的辯論。
* 要求學生背誦課文中指定的段落。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背誦對學生積累下好詞好句好表達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也間接正面地反作用于同學們的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
* 要求學生寫一篇類似主題的作文。練筆熟悉的主題,讓學生感覺有話可說,有詞、句、思想支持,提高寫作積極性。
* 補充欣賞一些同樣主題思想的詩歌、英文歌曲或者名人名言等。對美的欣賞也是我們從英語教與學中獲得的一個很甜的果實。
6 結(jié)束語
以上總結(jié)了大學英語精讀課任課教師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英語篇章教學。從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英語篇章教學對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我們認真安排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步驟;設置管理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不斷研究挖掘教材、教學法;不斷跟上外語教學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水平。真的可以說在教學領域,教師的教學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參考文獻
[1]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8第1版.
[2] 趙新,王建榮主編.郭海云 Louis Wang主審.《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1》課件,創(chuàng)作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3] 楊立民.《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1》[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4] aul Davies, Eric Pearse.《英語教學成功之道》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5] 黎天睦.《現(xiàn)代外語教學法》[M].中央編譯出版社,1987年.
[6] 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