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2-00-01
我非常喜歡看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除了對藝術家們的崇敬和渴望對其了解之外,更多的是感動于整個節(jié)目自始至終洋溢著的真誠。不難發(fā)現(xiàn)朱軍每次都是用心去說,用心去問,才使得接受訪談的藝術家真情流露,所以出現(xiàn)了一系列動人場面,時常感動得臺上臺下所有人淚水漣漣。正是有了朱軍的真心問話,才撞擊了對方的真正內(nèi)心世界,讓觀眾看到了他們平時鮮為人知的一面。我也時常想:在我管理班級時如果能象他一樣用心與學生交流,定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教育差生或后進生時,用“心”說話,用“愛”感化,這樣才能讓他們感覺得到我這個老師是真心實意地想幫助他們,那么他的轉(zhuǎn)變和進步應該就不是難事了。
【案例】班里有個男生:
一 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個子很小,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學習缺乏主動性,聰明但不肯多動腦。
(2)性格倔強、固執(zhí)而且霸道。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后果,缺乏自制力。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逆反心很強。
(4)責任心不強,喜歡推諉責任。依賴心較強。
二 有關調(diào)查:
今年17歲,在家是獨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溺愛有余,父母都系小學畢業(yè),文化水平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更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而且父母喜好麻將,整天沒時間管理和教育孩子,從小給孩子樹立了不正當?shù)陌駱?,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長期就使其形成了偏激、固執(zhí)、倔強、霸道的性格。做事不動腦,愛沖動,我行我素。小學時在校是典型的“壞孩子”形象,全校師生對他無所不知,受人歧視的心理使其心靈嚴重挫傷,表面好強,不服老師管束。作業(yè)不按時完成,即使完成也是同學代做。學習興趣不高,主動性和積極性太差。家長拿他束手無策。
經(jīng)過兩年的輔導,經(jīng)過兩年漫長的輔導,學習上變得主動很多,但因基礎較差,成績提高不多,但對于班上的各項事務都會主動關心了,比如:下課后主動擦黑板,幫老師收發(fā)作業(yè),特別是兩屆運動會時更是身先士卒,給同學助威,送水,幫助維護比賽現(xiàn)場秩序,等等。下課后跟同學關系也融洽很多,再也不會因為某件事而揚言要施暴于他人了。上課時也能很好地遵守紀律,能誠懇地接受老師的批評和建議了。在家里也能較好地尊重長輩了。
【案例分析】:針對該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jīng)調(diào)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主要來源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于他在家是獨子,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于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yǎng)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由于家長文化低,不懂教育,而且自己不良的言傳身教給孩子造成很壞的影響。在家目無尊長,形成了霸道的壞習性。
(3)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愿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fā)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
(4)小學時留下的心理障礙(主要指 “壞孩子”形象),同時班里的其他學生也有些異樣的眼光看他,于是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致使成績下降。
(5)“小霸王”心理一時沒法改正。
【輔導策略】
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像這樣的孩子,對其不正當言行不加以及時制止和心理輔導教育,現(xiàn)在在校會擾亂學校秩序,以后就會發(fā)展成社會上的“小混混”,給社會制造更多不穩(wěn)定因素。兩年來,我不斷琢磨方法,用心觀察,只要出現(xiàn)什么問題,我盡量沉住氣,不當著其他人的面批評他,想盡辦法不與其發(fā)生正面沖突,多從心靈上進行安撫和教育。趁放學后或午休時間主動找他聊天,從不經(jīng)意的話題轉(zhuǎn)到班上的情況,向他打聽班級情況,要他談班級不良現(xiàn)象,談自己對這些現(xiàn)象的看法,從而再自然而然地談到他自己,促其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當行為,進而制定一套約束自己的措施,督促自己變成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不僅學會關心自己的表現(xiàn),而且還開始關心整個班級的情況。在不斷地相處和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一處閃光點——勞動積極,像班上沒粉筆了或每學期開學時,領發(fā)作業(yè)簿和課本的事,他都會比一般的學生積極;大掃除時,只要任務一布置下去,他往往是第一個沖鋒在前。每每這時,我就會趁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鼓勵他,給他信心,讓他自己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每次有一點進步就會電話告知家長,讓其從內(nèi)心深處感覺得到老師在關心他,在意他。當然更多地是跟他聊天,同時把他的自信慢慢遷引到學習上,即使是有一丁點兒進步也及時向他反饋,爭取更多機會與他溝通。
【案例反思】
(1)避其鋒芒,投其所好
教育“小霸王”不能和他發(fā)生正面沖突,這類學生往往吃軟不吃硬,因為在他們眼里,唯我讀尊,誰都不聽,誰都不怕,在處理這樣的學生時,決不輕易興師問罪,而是尊重他的個性與愛好,順從他的行為方式,這樣,當老師找他談話時,更容易溝通,因為老師的用心在感情上已經(jīng)征服了自己的學生。
(2)獨辟蹊徑,走進心靈
每個學生都有把個性的鎖,開啟每一把鎖的鑰匙是不一樣的。那么如何走進學生的心靈呢?
一要熱愛學生?!敖逃荒軟]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使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持續(xù)的健康情感,向老師敞開心扉。
二要觀察學生。老師用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才能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發(fā)現(xiàn)和賞識學生的閃光點就是我們努力尋找的教育切入點和突破口。
三要尊重學生。尊重比熱愛更重要,只有被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尊重不等于放縱,它是一種愛和理解,是一種教育藝術。當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得到老師的認可后,心靈的距離就縮短了許多。
身為教師一定要真誠,要善待學生,平時學生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們應有理解和寬容的心,真正聰明的老師勤于思考,善于變換教育手段,努力打造最適合于開啟該學生的心靈之鎖的鑰匙,用“心”說話,用“愛”感化,使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