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獎學金的評定已經成為了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將從分析大學生獎學金評定現(xiàn)狀及誤區(qū)入手,分析大學生的獎學金評定對學生思想及心理健康的影響,并試圖構建科學的獎學金評價體系。
【關鍵詞】獎學金 大學生健康心理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R197.3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2-00-01
近年獎學金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最重要的追求,已成為“學生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立的目的是對先進者給予獎勵的同時,給予后進者以前進的動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在以往的獎學金評定過程中往往存在量化標準不統(tǒng)一、評價標準過于單一、橫相比較不科學、人為因素作用等一系列問題。使得獎學金的評定進入誤區(qū),難以實現(xiàn)真正的公平、公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正確思想和健康心理的形成,給高校學生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建立科學的獎學金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1 高校獎學金評定的重要意義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而這種對認同和贊賞的需要往往對青年的社會化產生重要的影響。社會化是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過程,自身的社會化過程可以從家庭、學校和教育談起,教育是社會化的主要途徑。由此可見,能否公平的評定獎學金直接影響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影響大學生對社會主導文化的學習和領悟,影響到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公平的評定,一方面可使大學生產生心理失衡,以至于對自己的未來消極怠慢,不能客觀的面對自己、他人甚至整個社會,同時給其健康發(fā)展設下障礙;另一方面,大學生會對學校、社會甚至國家失去信心,對社會的不信任可能使得大學生對國家的政策進行曲解,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有學者認為獎學金有這樣幾項基本功能“激勵功能、導向功能、反饋功能、共振功能、資助功能”[1]??梢?,科學合理的獎學金評定不僅是優(yōu)秀的評定,更是塑造優(yōu)秀的重要手段和過程。
2 高校獎學金評定的現(xiàn)狀及誤區(qū)
2.1 高校獎學金評定的現(xiàn)狀
目前獎學金評定在全國高校中分為兩種方式,以學年和學期為周期的兩種方式。各所高校的獎學金金額和比例不盡相同,但對此都相當重視,是新學年和新學期學生工作的重要開端。獎學金的評定投入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學校都在加大力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激勵同學的全面發(fā)展,給同學以前進的目標和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經濟困難同學提供一定的經濟幫助,為學生的健康學習和成長成才提供原動力。
2.2 高校獎學金評定的誤區(qū)
目前,高校獎學金的評定主要還存在以下誤區(qū):
2.2.1 評價標準過于單一
以往許多高校存在這樣一種問題就是在獎學金評定過程中以學習成績?yōu)閱我坏脑u價標準,認為好的學習成績是獲得獎學金的必要條件。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學習成績的好壞已經不是評定唯一標準。特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出臺,高等教育的目標更應該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能適應社會飛速變化人才。與此同時,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企業(yè)和社會愿意選擇,單一的評定還會影響到同學個性的發(fā)展,大學的目的并不是培養(yǎng)共性。因此,單一的成績已經不能再作為獎學金評定的唯一標準。
2.2.2 量化指標計算權重不科學
獎學金評定體系的建立要求科學的量化指標。目前意識到量化的高校并未做到科學,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習成績和操評分比重不科學。目前已有高校開始重視操評分的比重,但是卻存在兩個極端:一是過分重視同學操評分,導致學生同類別比賽循環(huán)參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毫無意義。二是操評分只是蜻蜓點水,;另一方面學習成績科目之間的權重不科學。許多高校在獎學金評定只是簡單的按照所學科目的總體平均分計算,即使是相同的分數(shù),這種分數(shù)和價值無法成正比的狀況造成各門課程之間缺乏可比性。因此,簡單的以平均分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真實的反應每門課程的真實水平和價值,不能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
2.2.3 專業(yè)之間橫向比較不合理
在各高校獎學金評比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不同專業(yè)之間的橫向比較卻按照同樣標準。以文科為例,許多院校存在著將人文和社科兩類專業(yè)放在一起比較,但是大類別之間的差距是眾所周知的,如此的不加區(qū)分不能保證評定的公平,還會使得各專業(yè)同學產生敵對心理,甚至影響同學關系的建立,更有失獎學金評價體系的公平。
2.2.4 貧困生的認定困難
區(qū)分貧困生國家和各個省市都有自己的標準。一般規(guī)定是以低保線為貧困生的上線,但是這一標準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有很大的難度。學校沒有足夠的經歷到每個同學的家鄉(xiāng)對其的貧困程度進行認定,而且不同地區(qū)消費收入也沒有橫向的可比性,家庭對于承擔大學生的學費是否困難更是不得而知。學校只能憑學生自己出具的證明對“貧困生”進行認定。因此有學生卻因能夠開到證明而一再的擠占真正困難的同學助學金名額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學生對這一評價結果存在不滿。
2.2.5 對評定后的工作重視不足
很多高校獎學金一旦評定完成就覺得可以放松思想和工作。但是每次獎學金評定過后都有學生對獎學金的評定過程和結果耿耿于懷,對學校和獲得獎學金的同學都存意見。同時在獎學金發(fā)放后存在著一個流向問題。當然有很多同學會作為學費和生活費,但是也存在一部分胡亂揮霍同學。因此,如何讓同學對獎學金的評定有理性的認識成了獎學金評定后的工作重點。
3 構建科學的獎學金評價體系
構建科學的獎學金評價體系不僅是高校工作的需要,更是學生的迫切需求。筆者認為構建科學的獎學金評價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科學統(tǒng)一的綜合性量化評價標準。改平均成績制為學分績點制,按照學分的多寡來區(qū)分學科的難易和重要程度。同時合理明確學習成績和操評分所占的比重,讓同學們在重視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設立單項獎學金,在某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給予特殊的獎勵,鼓勵同學個性的發(fā)展;
(2)細化評比范圍,重視責任教育。在評比的過程中不能整體進行橫向的比較,要對各個類別進行細化,增加過程中的可比性,使橫向比較科學合理。同時重視評比過程中的責任教育,不能主觀確定范圍或進行盲目的比較;
(3)建立合理的貧困生認定體系。以政府貧困證明或者低保證明作為評定的前提性指標,并在同學中廣泛調查,了解貧困同學在平時生活中的綜合表現(xiàn),通過同學投票確定真正的貧困生。
(4)建立健全的反饋和監(jiān)督體系。第一時間對學生對獎學金評定存在的疑問進行系統(tǒng)的解答,化解同學對學校和其他同學的不滿。并對獎學金發(fā)放后的獎學金的使用進行監(jiān)督,避免同學亂消費。并重視同學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得獎學金“科學評定,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 潘俊宇,戴榮四.關于高校獎學金評定工作的幾點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