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不停息?!币虼?,如何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興趣是直接推動兒童作文的一種強大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與自信心,這是教師指導學生起步作文第一個要關注的目標。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使學生覺得寫作是一種快樂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其好奇心
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使學生觸“境”生情,有話可說,而情景本身也會激起學生的情致,引起習作興趣,活躍習作思路。好奇心是人們對新事物積極探索的一種心理傾向。研究表明,好奇心在兒童時期最為強烈。在作文教學中,我認為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對誘發(fā)其動筆欲望是很有效的。比如大膽地將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實驗、好玩的貼鼻子、成語接力賽等游戲引入作文教學之中,學生玩得開心,印象頗為深刻,寫的時候也會有話可寫.如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我的發(fā)現(xiàn)》,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老師與一學生扮演一對父子倆,觀看足球比賽的電視直播。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為學生再現(xiàn)了真實的生活畫面,然后讓學生說說,說好了,再寫下來。這樣的指導,學生有了更深的體驗,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二、留心生活,擴大視野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豐富了,寫作的材料也就多了.為此,我們教師可多組織一些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收獲之豐是難以估量的.如讓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春游》中,領略大自然的風韻;在激烈而緊張的《秋季運動會》中,開發(fā)智力,鍛煉意志;在《剪紙》、《找朋友》等游戲中,養(yǎng)成動手動腦、禮貌待人的好習慣。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們看到了許多以前未曾注意的事物,生活流淌到了學生的心中,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傾吐欲望,習作成了他們要表達要交際的工具。
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勤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調(diào)動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聽、去觸、去聞、去想、去感受體驗、去獲得自己沒有獲得的感受。這些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體驗到的,就是對生活的積累,就是習作的材料。這樣去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積累,作文才有寫不完的內(nèi)容。
三、激勵評價,感受成功
小學生對獲得成功并能帶來愉快的事情感興趣,還在內(nèi)心起到激勵作用,于是對這件事就會更加關心,想再試一試,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我們的作文講評要盡可能利用一切機會激勵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給予他們更多的成功體驗。比如:優(yōu)秀作文展、推薦發(fā)表、范文宣讀、學習園地、好詞好句選登等。要盡可能多的同學,通過老師的總評得到激勵,心里面感到熱乎乎的。表揚要面向全體,要把贊美的語言給更多的差生,甚至表揚差生。記得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很有才華的詞“文思如泉”。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后能多看點書,認真做好記錄,老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不論采用那種形式,都應該遵循一條原則:即盡力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習作過程。這樣必定會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習作的真正主人,能把寫作當成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