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應該是充滿詩意的。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是一片云,云卷云舒,云蒸霞蔚。一堂好的語文課更是一首歌,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充滿詩意的課堂,應該是追求文本、作者、教者、學者之間的多向情感交流,用一顆童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尋找文本與生活中的聯(lián)系,彈奏課堂美妙音符的課堂;應該是“春色滿園”“萬紫千紅”“千里鶯啼綠映紅”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應該是一種創(chuàng)新、一種藝術。
一、語文課堂追求詩意。與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有關
1.語文以語言(言語)為研究對象,語言(言語)的詩意決定了語文課堂必須充滿詩意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闭Z文教學是我們的母語教學,語文畢竟是一門最具人文性的學科,其學科性質(zhì)決定它應該與其他學科有所區(qū)別,語文學科比其他學科更應該、更容易進行詩意的教學。選進語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佳作,這些精約優(yōu)美、含義深沉的文字,經(jīng)歷了時間長河的淘汰,閃爍著人類精神之光,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有人用詩意的語言這樣形容語文:“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shù)莖須……”可見,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多的以詩意的內(nèi)容為載體,語文的本色是詩意,語文的活力、靈魂、生命是詩意,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詩意。
2.語文是一門訴諸人的體驗的學科
體驗標志著人的心靈的豐富和靈動,它既指人們用心靈感受、體會、領悟世界的過程,也指這種把握方式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在體驗這種心靈智慧中,感情是最活躍的因素,正是感情賦予體驗以詩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抵觸。”
語文教學藝術,就是一種移情的藝術。感情灌注于課堂,正如血液流動于全身。當教師情感的血液在課堂教學的有機體中暢流時,知識才能較容易地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財富。講課時要以激情再現(xiàn)豐富的藝術形象,或顯示“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氣魄,或表達纏綿悱惻、凄清婉約的情懷,感情要起伏變化,以情動情,以情催情,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語文課堂追求詩意。與語文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息息相關
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構(gòu)建他們的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語文是通過言語教育來實現(xiàn)學生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長的。語文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而且也不是過去人們理解的那種抽象的知識。語文特別關注的是學生聽、說、讀、寫、思、悟的言語經(jīng)歷,在言語經(jīng)歷中,學生把言語作品內(nèi)化到他們自己的世界中去。語文不單單給予學生實用的知識,它要給學生一個世界。俗話說,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語文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個性化的言語實踐,使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積累、獨特的珍藏,從而擁有獨特的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換句話說,也就是使學生擁有優(yōu)雅的言談、生動的文筆和優(yōu)美的個性。
語文教學似乎生來就是為放飛學生的夢幻詩情而存在的,這里有心靈的悸動,激情的飛揚;這里有理性的思辨,奇特的幻想,翻飛的詩情…,-我們的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意,就要讓學生成為擁有豐富精神世界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我們的語文教師,更應該成為追求詩意課堂的策劃者。
1.創(chuàng)造學習詩境的氛圍
語文的課堂不應該是一塊黑板、一本教科書獨打天下,要構(gòu)建班級健康的“文化生態(tài)圈”,張貼一兩副對聯(lián),放置三四本名著,營造書香氣氛,讓學生在濃濃的書卷氣中品位古代經(jīng)典、演繹現(xiàn)代文明,讓學生為“多情自古傷離別”而傷感,為“十年生死兩茫茫”而嘆息,也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而感慨。同時課堂教學上,教師要通過播放音像、語言描繪、媒體再現(xiàn)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不自覺地融入其中,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與作者的心靈一起律動,或為之雀躍,或為之感慨,或為之哀傷。語文教師首先要被作品感染,用心與作者交流,理解作品本身的意蘊,進而用“激情”點燃“激情”,“智慧”喚醒“智慧”,用自己的人格熏染學生,讓學生物我同一,神思暢達,產(chǎn)生移情效應。課堂是師生情感的互動,富有文學情調(diào)的教師行為會激起學生有文學情調(diào)的回應,語文課就有了趣昧,語文課就會成為學生生活中鮮活的一部分。
2.設計充滿詩情的課堂語言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必須做到師生情感的互動。整堂課應該是一首雋永美妙的詩,一篇精粹的散文;教師優(yōu)美動人的教學語言,聲情并茂的描述,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和教育,能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把學生領進瑰麗的知識殿堂,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鑄造美好的心靈。因此,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洋溢詩意,充滿詩趣,達到詩境,語文教師要學做一名詩人,要讓我們的教學語言詩化,要讓我們的感情詩化,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底受到觸動、震撼。教師詩意的引導,使學生更好地走進作者、走進課文,與文中景、物、人溝通,達到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交融。
3.放飛學生詩意的想象
語文教學應摒棄那種“一講到底”的陳舊教法。教學中要強調(diào)誦讀,既而“美讀”。要通過范讀、引讀、賞讀、吟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讓詩意在讀中放飛,讓情感在讀中流露。教師不要用自己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學生無所適從,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語感。給學生在課堂上說話的權(quán)利,使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呼吸;要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有所體驗,有所領悟,有所表達。
語文課堂的教學應憑借詩情的激發(fā),讓學生享受詩一般審美創(chuàng)造的心靈感應。語文課堂的生命活動,應憑借詩意的追尋,讓學生煥發(fā)詩一般的創(chuàng)造智慧和優(yōu)美意境。課堂上,教師應蹲下來與學生交流,應走下講臺與學生探討,用學生的眼睛觀察,就會獲得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就會微笑面對學生稚嫩智慧的閃光。課堂上應更多地充滿商量與切磋、補充與討論、賞識與肯定、尊重與信任、平等與合作。要愛護好學生的“文學夢”“作家夢”,讓他們帶著夢想學習和成長。
讓我們努力構(gòu)建充滿詩情的語文課堂,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豐滿、更加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