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氫氣爆炸實驗,因為存在較大的危險性,為了安全、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很多教師對該實驗都進行了不少改進。本人在進行該實驗教學時,在確保安全性的條件下,經(jīng)過反復討論、試驗、對比、研究,對氫氣爆炸實驗進行了改進,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實驗效果。
關(guān)鍵詞:初中化學 氫氣爆炸實驗 改進
經(jīng)歷了數(shù)年的教育改革,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實驗教學情況與過去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長期以來,教師深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的束縛和學校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使得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實驗教學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未能有效發(fā)揮。初中化學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氫氣燃燒和爆炸的實驗,驚險刺激,有些教師不敢做,怕出事。其實,只要能選材恰當,是很安全的,我做過幾十次,都很成功,沒有一次失敗,而且學生的興趣很濃,課堂效果很好,知識記得牢。
一、實驗改進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找一個一次性紙杯,在其底部中間擢一小洞,然后用透明膠帶密封,優(yōu)點是紙杯為紙質(zhì),極易取材,加工方便。
2.用鋅粒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制取氫氣,注意鋅粒大小和酸的濃度,使反應平穩(wěn)。
3.氫氣經(jīng)驗純后,用排水集氣法收集一紙杯氫氣。
4.實驗方法:把紙杯倒放在平臺上,然后用木片墊起瓶口,使之傾斜,這樣空氣容易進入,最好要傾向無人的一方。然后用小木條火焰接近透明膠帶,透明膠帶受熱熔化,小孔被熔開,氫氣逸出被點燃,氣體燃燒,最后爆炸,紙杯向上彈去。
5.撿起紙杯,觀察內(nèi)壁有細小的水珠生成。
二、幾點說明
1.紙杯的小孔以直徑3mm為宜。太小燃燒時間過長,反應太慢。太大反應時間過短,只見爆炸過程不見燃燒過程。
2.封小孔的透明膠帶要薄,貼一成就可,這樣易熔化。
3.所收集的氫氣應先驗純,這樣才有先燃燒后爆炸的現(xiàn)象,否則只爆炸不燃燒。
4.一般用木片墊起紙杯,使之傾斜,空氣進去容易,最好要傾向無人的一方。、
5.開始時,透明膠帶熔化,氫氣逸出點燃,安靜地燃燒,小孔變大,黑暗的環(huán)境下可見火焰。隨著空氣從底部的進入,氫氣的純度下降,安靜的條件下能聽到燃燒的爆鳴聲,且越來越響,當達到一定比例時,即爆炸極限時,氫氣爆炸,里面氣體向外沖出。雖然紙杯本身是傾斜的,但是方向向上,不會碰到人,同時由于紙杯會變形,吸收能量,不會破裂。我做過幾十次沒有過破裂。萬一破裂,紙片也大,由于紙片密度小,面積大,空氣阻力也大,吸收能量,也沒殺傷力,安全可靠。書中用材(塑料桶制成)可能會碰到學生,而且書中的用材取用不方便,用過一兩次后上面的孔燃燒變大,就沒用了,要找一個新的塑料桶重做,很麻煩。最好的塑料桶是裝洗潔精的桶,但它還是有一個缺點,底部是凹進去的,點燃很不方便。而一次性紙杯到處都是,甚至可以用喝過水的,臟的都可以。
三、現(xiàn)象及得出的結(jié)論
1.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
2.氫氣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物為水。
3.氫氣與空氣(氧氣)達一定比例時,在點燃條件下,會爆炸。
總之,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墨守成規(guī),開拓進取,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多向有經(jīng)驗的同行請教,取他人長處,積極探索,做一個熱愛教育的有心人。多思考、多反思,解放思想,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不斷去創(chuàng)新、改進,不能一概地模仿,要發(fā)揚首創(chuàng)精神,逐漸總結(jié)出一套更好的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提升自身的教學品位,加強自身魅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設(shè)計師、實施者、締造者,在教育戰(zhàn)線上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真正地把化學實驗改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裴新寧,化學實驗的情景教學觀[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1(5).
[3]李明,變式化學實驗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J],中學化學,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