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培養(yǎng)朗讀興趣”。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訓練學生讀書能力的過程之一。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
一、重視范讀、領讀,讀中領會語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在范讀時我注意把感情、語氣以及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給學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畫中游》一課時,是這樣領讀的,先用輕松的語氣,節(jié)奏較慢的語調領讀的“小竹排,順水流”,將學生帶人詩的意境;接著歡快地領讀“鳥兒唱,魚兒游”,用聲音渲染快樂的氣氛;領讀“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則用欣喜的語氣誘發(fā)學生對景物喜愛之情;最后充滿激情地高聲朗讀“江南魚米鄉(xiāng),小竹排在畫中游”將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跟隨老師的領讀,學生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個個猶如置身于美麗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親身感受著那里風景如畫,鳥語花香的動人美景。實踐證明:學生十分喜歡聽以及模仿老師范讀,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發(fā)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師的正確領讀,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頭語言,學生在跟讀中不但能領會文義。展開想象,體驗情感,而且能學會斷句。糾正方言。
二、依據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就高年級來說,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篇的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贰犊蓯鄣牟萏痢返冗@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如教學《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的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澳抢锏奶欤葎e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那種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三、重點段落。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當讀到《難忘的一課》中的“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焙汀拔揖o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臺灣教師的手,但是想不到還有什么話,比他剛才教給孩子的那句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讀這些語句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后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個禮堂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誼使作者的眼睛濕潤了。也確實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全部感情。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兒化韻,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到雪后的自然美,讀出作者當時對雪后美景的喜愛之情。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節(jié)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jié)課堂氣氛。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讀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