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我們現(xiàn)有的歷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改革課堂教學,切實在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觀念,真正使素質教育進入歷史課堂。下面就談一談本人關于新課改下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點滴思考:1.更新教學觀,轉變教師角色,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2.關注材料學習法、觀察法、實踐法等新型高中學習方法;3.優(yōu)化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逐步實現(xiàn)高質優(yōu)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歷史教學有效性
教學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如何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直接關系到歷史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
一、更新教學觀,轉變教師角色,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教師一講到底的單一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笆菇虒W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
二、關注材料學習法、觀察法、實踐法等新型高中學習方法
隨著教改的深入發(fā)展,一些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歷史課堂,如何認識這些學習方法并有效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值得我們研究。例如:
材料學習法是提升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材料學習法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第一,引導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得出推論,說明觀點;第二,針對不同材料的證據,就內容和可信度做比較;第三,選取某一主題,羅列來源不同的材料,讓學生整理歸納,并且解釋其中的差異,進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結論。由于材料學習活動法要學生經歷一個“發(fā)現(xiàn)——分析思考——得出結論”的過程,因而具有探究式學習的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以此為突破口,體現(xiàn)研究性學習實質的要求。
觀察學習法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運用觀察學習法的主要內容是對歷史實物、歷史圖畫、歷史環(huán)境等的觀察”。關于歷史實物與歷史圖畫、表格的功能,傳統(tǒng)的教學法認為主要在于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對歷史對象的直觀感。在新課標的理念下,人們對此有新的認識。圖表的功能不完全限于其直觀性及興趣性,合理運用圖表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概念,因為一些內在的、本質性的東西,是可以通過歷史形象的各種表征顯露或折射出來。
實踐學習法是指“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情境模仿和解釋現(xiàn)實問題等途徑來學習歷史的方法?!备咧袣v史課標解讀對這種學習法的開展有明確的指示,我們可以以此作為指南,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
三、優(yōu)化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逐步實現(xiàn)高質優(yōu)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新課程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我們應積極將這種學習方式引入歷史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有機會嘗試各種學習方式,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學會與他人合作;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楚認識到,在目前大班教學及各種資源有限情況下,完全排斥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方式是不明智的,我們應辨證地處理好理論和實踐、繼承和改革的關系,應根據不同的知識內容,具體的教學要求,靈活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xiàn)高質優(yōu)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安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