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語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出來。
關鍵詞:語文教學 聽課 預習 思考 理解
唐代韓愈在《師說》中曾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意思是說,教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除疑惑的。新時期,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賦予古訓以新的內容:人民教師不僅應擔負起傳授文化知識的重擔,更應以自己的崇高師德影響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茁壯成長。但要真正上好一節(jié)課卻不易,還需要把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一、在預習的基礎上學會聽課
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感知具體知識材料的第一步。語文的預習,主要是指學習對有關語文知識或短文的閱讀和思考。要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就要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內容)和采取具體的預習方法。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的聽課一般應達到三種效應。第一是完成對預習內容的再認識,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和增強記憶的效應。第二是完成對預習中存疑內容的釋疑,從而達到提高認識,釋疑解惑的效應。第三是完成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把握貫通,從而達到感悟、自得的效應。在這三個層次中,釋疑解惑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孔子說“不憤不啟”,孟子說“困于心,恒于慮,而后作”,都是在講人對解除思維障礙的迫切心理。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既包括學生自身的釋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疑,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這兩種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交替發(fā)揮作用,就會在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提高聽課的效率。
二、學會聽重點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課文的講解分析,實際是在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在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很多,但老師講課的精華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鐘的講課內容中,我們要善于從老師的講解中抓住要點、重點,這才叫做會聽。首先是根據課前預習的情況,重點聽自己預習時沒弄懂的部分,爭取通過教師的講解,把疑難點解決。其次,要抓住教師講課內容的重點。要善于抓住教師講課中關鍵的字、詞、句,注意老師如何導人新課,如何小結,抓住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只有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才能領會與掌握。所以對于學生來說,認真聽老師講課是學好語文最關鍵的一環(huán)。
三、要以理解為主,耳腦手齊動員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思考是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在聽課中,邊聽邊思考邊動筆也是一種有效的聽課方法。聽課的關鍵在于對教師講授內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腦各種感官齊配合去促進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眼要盯著老師的板書和老師講課時的表情動作,耳要聽清楚老師講課的內容,要聽得準確,聽出重點,聽出弦外之音,聽出老師講課的意圖;手要有選擇地記,要記重點、難點和疑問;腦筋要開動,積極思考,抓住老師講課的思路。聽課要以理解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記憶所學的知識。那種未經思考和理解,死記硬背的知識是不長久的。所以,做任何事都必須講究方法,聽課也不能例外。
作者單位:四川省遂寧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