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教育,我們時常向往這樣的情境:在廣袤的大地上,老師和孩子
們就是一棵棵正在長大的樹,既吮著大地,又直上藍天,樹間明月、樹下
小河、枝頭清風白云、枝間鳥雀筑巢,這是一種充盈著詩意的高貴又平實
的棲居。
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有人說,教育是一幅
.畫,一幅色彩斑斕的畫;有人說,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其
實,教育是一座村莊,一座吉祥寧謐的村莊。而眼下的教育似乎愈來愈遠
離村莊,“特色學?!?、“規(guī)模辦學”等撒并了許多詩性村小。學生遠離
雞鳴犬吠、清風流水、蘆葦菖蒲,遠離古樸的游戲、裊娜的炊煙、渾紅的
夕陽、沉默的草堆、清亮的小河、壙垠的田野,遠離清明的祭掃、黃昏的
家訪、春天的踏青、河邊的晨讀、淺灘的野炊、田埂的剮草、水底的摸
蚌、明月夜的打仗、酷暑天的納涼、三九天的滑冰。
教育回歸村莊,就是把學生放歸于沃土,放歸于青山綠水,放歸于生
活的本真境地,讓學生在赤腳奔跑中釋放天性,在汗水淚水中喜怒哀樂,
在對大自然的把玩體悟中增智益能,在全方位的“生物場”中感受成長的
拔節(jié)聲響。
西方諺語:鄉(xiāng)村是神造的,城市是人造的。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
從純粹的生命體驗而感悟出人生的大智慧。村莊里衍生著遠離貴族的呵
護、粗糲環(huán)境的鍛鑄、生計奔波的辛勞、貧窮落后的愚昧。從村莊里走出
沈從文、劉紹棠、孫犁、汪曾祺、莫言、曹文軒等鄉(xiāng)土文學大師。精神勃
郁、戰(zhàn)栗到極端的梵高在烏爾那個地方的田野里承受陽光烈辣的烘烤,在
曠遠無邊的靜寂里感受著生命深切的躍動,凝聚成陽光般燃燒的筆調。梭
羅感嘆于湖邊的靜美,就搭起簡陋的木屋,除了墾荒漁獵,就在屋里寫
作,最終以《瓦爾登湖》引得后人憑吊膜拜?;貧w村莊,便擁有了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陸放翁“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
朝賣杏花”的雅致、楊萬里”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情趣
和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忙碌。
教育回歸村莊,就是讓學生懂得生活的真諦,遠離虛幻的網絡、快餐:
的閱讀、,迷茫的追星、浮躁的節(jié)奏,學會風來了,權“千磨萬擊還堅勁”;
霜打了,必“霜葉紅于二月花”;受寵了,“富貴不能淫”;受傷了,”邢
天舞干戚”。.
教育是一座村莊,從這座村莊里走出的人必定打上村莊的印記,在他
們靈魂的版圖上必定留下平和、恬淡、堅韌、沉默、隱忍、堅毅、曠達的
美麗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