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茗
對現(xiàn)在的讀者來說,沈復和他的《浮生六記》應該不算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雖然還不能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經(jīng)典文學名著那樣達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但喜歡它的人也是相當多的,甚至有“浮迷”之說。之所以要提到這些,是因為這本書能流傳到現(xiàn)在,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說奇跡,主要有兩層意思:首先,從作者沈復來看,到目前為止,我們對他的了解不出他自己的《浮生六記》這本書,雖然還可以找一些其他相關的記載乃至他本人的畫作,但大多語焉不詳,所提供的信息相當有限??梢赃@么說,沈復留給后人的印象恰好就是他本人所描繪的自畫像,這似乎也是他想留給人們的印象,雖然模糊了些。在那個時代,像他這樣的文人不知道有多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雖然讀過書,但沒有獲得過什么功名,自然也就做不了官,只能到處游幕,有時做點生意,一生都在為生計而奔波。
二百多年過去了,那些曾和作者有著同樣遭遇的千千萬萬名下層文人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陳跡中,即便是生前顯赫的達官貴人們,我們?nèi)缃裼帜苡浀米讉€呢?但我們牢牢記住了沈復這個名字,并且把他寫進文學史里,讓他和那些曾讓其景仰膜拜的歷代文豪們并列,相信作者生前就是做夢,都未必敢夢到這些。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浮生六記》。有了這本書,平凡的人生一下子變得不同凡響,這就如同《聊齋志異》之于蒲松齡一樣。對這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作家,后人理應獻上更多的敬意,因為他們不是靠權(quán)勢,不是靠金錢,不是靠家族,更不可能靠炒作和包裝,而是切切實實地靠著個人的真情和人格,靠著個人的才華和文筆才得以名垂文學史冊的。他們生前沒有得到過社會的認可,更不用說有成就感,古人所講的立德、立功、立言,似乎都和他們無緣,注定在失意落魄中走過一生。對文學史來說,他們是純粹的奉獻者。
其次,從《浮生六記》這本書來看,它能流傳到現(xiàn)在,打動一代又一代讀者,也是一個奇跡。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主要是寫給自己的,并沒有藏之名山的雄心在;加上生活困難,似乎也沒有刊印的打算。因此在作者身后的數(shù)十年間,并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本書的存在。如果不是楊引傳這位有心人在冷攤上偶然得到這部書,并將其刊印出來,我們今天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世間竟然還有這么一本書。事實上,該書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就已經(jīng)殘缺不全了,本來全書也不過才六卷,幾萬字而已,還散失了兩卷,即1/3。但就是這僅存2/3的小書,刊印之后,受到歡迎,直到今天仍不斷被刊印,擁有龐大的讀者群,其各類版本按照某位學人的統(tǒng)計,至少有160多種,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這不禁讓我們想到《紅樓夢》,該書也是一部殘書,也是散失1/3,僅存80回,但它照樣成為一部文學經(jīng)典。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和魅力。它讓我們看到,一部作品的流傳、風行固然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最關鍵的,還在作品自身。說得極端一些,一本書的長短、完整與否似乎都不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沈復和《浮生六記》的流傳在中國文學史上代表的是一個規(guī)律還是一個例外,但它確實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東西。身份極為普通的作者,寫的不過是日?,嵤?,既沒有金戈鐵馬,也沒有江湖惡斗,更不會有降妖除怪,一切都那么平凡,都是我們生活中可見到的人,會遇到的事。那么為什么自發(fā)現(xiàn)《浮生六記》一百多年來,人們?nèi)绱藧圩x呢?在筆者看來,人們愛讀的原因恰恰就在其平凡普通。惟其平凡普通,才不需裝腔作勢,不必矯揉造作,寫的都是個人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都是個人刻骨銘心的感受。對那些厭倦了說教訓斥、讀膩了高頭講章的讀者來說,它讓人感到親切、自然,從書中看到了自己,自然能引起強烈的共鳴。看看文學史上,有哪一位作家是靠喋喋不休、毫無新意的說教獲得成功的?真情實感,平淡自然,就是這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地方。
時光已過去二百多年,《浮生六記》的價值也因歷史文化的積淀而變得更為豐富多元。曾經(jīng)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把它作為解讀古代家族生活弊端的樣本,比如俞平伯、林語堂、趙笤狂等人就是從這個角度解讀的。這種解讀有其特定的時代文化背景,可以給人不少啟發(fā)。在這種角度的觀照下,人們對書中的女主人公蕓娘給予了特別的關注,主要是同情和惋惜,這一方面是因為這個人物寫得特別生動感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種類型的女性人物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中實在是太少見了,這也是沈復對中國文學史的一個重要貢獻。由于這方面的論述已有很多,這里不再贅述。
蕓娘之外,作者本人在書中展現(xiàn)的形象也同樣值得關注。畢竟蕓娘主要在第一、三兩卷中寫到,而作者則活動在整本書中,他才是真正的主角。盡管后兩卷已經(jīng)失去,但從其題目及相關資料來看,仍主要是寫作者本人的經(jīng)歷和見識。即便是蕓娘,這個最讓讀者牽掛的人物,她之所以如此可愛迷人,固然是出自個人的秉性,但也不能說與作者無關。正是作者可貴的開明、寬容和愛心,給她提供了這樣的舞臺,并把它記錄下來。盡管這個舞臺實在太小了,時間也太短了??梢韵胂螅绻麚Q成一個不解風情、俗不可耐的男人,比如《紅樓夢》里的賈赦、賈珍之類,蕓娘還能有這些逸聞趣事嗎?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妻子的命運幾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里??梢赃@么說,有什么樣的丈夫,就會有什么樣的妻子。是沈復培養(yǎng)和塑造了一位可愛迷人的妻子。當然這樣的培養(yǎng)、塑造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蕓娘的悲劇不能把賬全算在封建禮教的頭上,她自身的性格及為人處世的缺陷給自己同樣也給丈夫帶來了很多麻煩。
感情生活之外,作者的其他方面也是值得注意的。他是一位有個性的下層文人,從他對各地風景名勝的褒貶可以看出這一點。雖然社會地位不高,生活困頓,但他依然保持著難得的自尊,照樣苦中作樂,享受人生,享受生活,即便是在借錢回家的路上,也要順道到虞山一游,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難能可貴,對每個有著類似不幸遭遇的讀者都是一種激勵和啟發(fā)?!陡∩洝冯m然寫了不少人生的苦楚和無奈,但字里行間絲毫找不到那種毫無節(jié)制的宣泄和哀怨,而且作者的享樂也不是醉生夢死、自甘墮落的那種。他不僅熱愛生活,而且懂得如何生活,盡管生活貧寒,但充實而有趣??纯此v盆景、家居的那些文字,就可以知道,他絕非泛泛而談,而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從寫山川風景的那些文字,可見其獨到的鑒賞眼光,他不喜歡蘇州的獅子林,不喜歡揚州的五亭橋,不喜歡南昌的滕王閣,但并非故意在唱反調(diào),而是能講出道理,給人以啟發(fā)。如果生活在當下,能具備他這種文化素養(yǎng)和鑒賞水平,相信不至于淪落到?jīng)]飯可吃的程度,他可能是位大學教授,可能是位園林專家,也可能是位成功的商人。這并不是說,現(xiàn)在就一定比那時好,但最起碼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機會及評判成敗的標準要相對多元一些,人生舞臺相對要大一些。
對一部廣為傳誦的文學作品來說,僅有真情實感是不夠的,還要有高超的寫作技巧,盡管這種技巧讀者并不一定都能明顯地感覺到?!陡∩洝吩谶@方面頗有值得稱道之處,全書恬淡從容,簡潔明快,凡人真事,娓娓道來,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跡,事實上作者也反對這樣做,其效果正如他本人所說的“人工而歸于天然”。字里行間,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字功力是可以感受得到的,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記景,都很別致,這種別致背后顯然有作者的苦心在。隨意不是隨便,這也是一種文學技巧和境界,沒有多年的修煉,是無法做到的。此外需要強調(diào)的是,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又開過書畫店,這種藝術(shù)修養(yǎng)和知識背景可以從其對各地山川風物精當優(yōu)美的描繪中看出來,達到了詩情畫意的境界。真情實感,加上生花妙筆,成就了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斗轉(zhuǎn)星移,滄海桑田,在作者身后,這個世界發(fā)生了太多太大的變化,僅僅二百多年的時間,沈復筆下的蘇州、揚州、杭州、廣州、荊州等,盡管地名還是原來的地名,但我們已如同置身于另外一個時空。全書篇幅不長,但內(nèi)涵頗為豐富,特別是山川風物、街市民巷、節(jié)慶民俗的描繪,逼真,生動,如同一幅幅清新明麗的江南風物畫卷,給人印象至深。它讓我們看到二百多年前蘇州一帶平民百姓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它帶給我們的也不僅僅是古今對比的感慨。對歷史學家來說,它為研究江南文化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