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方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高校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途徑,培養(yǎng)大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重要手段。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解決。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意義;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9)09-0103-03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時代賦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大任務。”[1]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高校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途徑,它以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為終極目的。如何開展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充分利用實踐教學這一形式或載體來培養(yǎng)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從而為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做出貢獻,是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基本內涵和目標要求
三十多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先后實施了1978年方案、1985年方案、1993年方案和1998年方案。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lián)合頒布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和實施方案(簡稱“新方案”)。新方案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基本內容、學科建設等又進一步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提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边@一要求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課程針對性、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四年來不同的學者從不同角度界定其內涵,2004年6月在教育部社政司主辦、江南大學承辦的全國高校公共理論課實踐教學研討會上,眾多學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jù)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組織和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實際生活,獲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體驗為主要內容,以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或教學環(huán)節(jié)?!盵2]由此可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理論知識與大學生個性發(fā)展規(guī)律以實踐活動的形式整合起來,進而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教育的有機結合。當代大學生年輕有為,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敏感,有進取心,但也有涉世不深、思想單純、政治鑒別力不強等特點,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生直接參與社會生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性、科學性、實效性的認識,幫助當代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最終使他們擁有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引導大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在直接體驗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使之更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這樣不但可以改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近感和興趣感,還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在實踐中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提高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熱情,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之中。
2.有利于深化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社會實踐是理論內化成為一種信念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經(jīng)過社會實踐,學生才能自覺理解、認同、接受科學理論。當代大學生要想服務社會,就需要了解社會。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正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深大學生對中國歷史和社會現(xiàn)狀的了解。因此社會實踐教學可以充分激發(fā)和調動大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對社會現(xiàn)實產生理性認識,從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進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3.有助于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黨的十七大提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高等學校要貫徹落實這一要求,為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做出貢獻,就必須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針,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在一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時期,他們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強,同時又面臨著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等方面的選擇和考驗,因此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將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積極性。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最早就是在青年中進行的,而且也是由青年來傳播的。青年學生通過實踐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并將成為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力軍,從而為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奠定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三、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缺乏制度化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研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順利開展并保持實效性的有力保證。系統(tǒng)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制度應該包括實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實踐學時、實踐基地、實踐經(jīng)費、實踐活動、實踐考核。目前許多高校普遍存在認識不深刻、模式不確定、實施無規(guī)范、機制無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從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展不能達到教學的實際需要,直接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實踐教學缺乏經(jīng)費投入。經(jīng)費短缺是制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開展的主要因素。社會實踐教學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授課,它的各種形式都需要有相應的費用做支撐,比如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帶領學生到工廠、農村、社區(qū)進行參觀訪問、調查研究,聘請學校和社會的專家給學生做專題報告等。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較為嚴重的經(jīng)費不足問題,成為實施實踐教學的直接障礙,從而使實踐教學形式、教學設想,都很難充分有效地落實。
3.實踐教學課時缺乏保證。雖然各高校都安排了一定的實踐教學學時,但在實際上多數(shù)高校普遍存在著重形式輕內容,重說教輕養(yǎng)成的現(xiàn)象。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還停留在自發(fā)地實踐活動這一層面上。表現(xiàn)為開展一些隨意的、目的性不明確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缺乏系統(tǒng)的安排,教育目標和內容也沒有納入課程形態(tài)。加之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局限于課堂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種種原因而被束之高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難以保障是制約實踐教學開展的又一因素。
4.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不規(guī)范。目前,多數(shù)高校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由于班級學生太多,個別學生的自覺性較差,難以管理與指導,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管理較為松散,“放羊”現(xiàn)象嚴重。而且由于實踐教學形式老化單調,主題不突出,內容散亂不規(guī)范,往往使實踐教學形式主義色彩很濃,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潮中,從而使實踐教學的功能性大打折扣。
5.實踐教學主體以點代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作為必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但是多數(shù)高校存在以點代面的問題,如寒暑假的社會實踐小分隊都是少數(shù)學生干部參與,而面向全體學生的個體實踐活動則缺乏具體而有效地指導。由于存在以上問題,致使一些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簡單應付,實踐報告從報刊“抄襲”或從網(wǎng)上下載、復制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制約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6.實踐教學基地數(shù)量不多、基礎不牢。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塑造人的靈魂的系統(tǒng)工程,它的實施需要全社會予以配合,但各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時都遇到了程度不同的各種困難,有的企業(yè)只是安排與之相關的專業(yè)學生參觀學習,而對廣大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生卻拒絕參觀要求。失去了較穩(wěn)固的課外實踐教學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進行。
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途徑
1.提高認識,切實轉變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觀念。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顯著的特點,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要將理論真正地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就必須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才能達到。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而把實踐教學始終置于附屬地位被忽視和冷落。因此必須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擺在同樣重要的位置。
2.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素質的高低、教師隊伍建設的水平和質量,直接決定著教育教學質量。實踐教學在客觀上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除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外,從事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的專業(yè)知識、科學文化知識、科研能力、教學態(tài)度、實踐經(jīng)驗等都是影響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相關知識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因此要大力加強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同時“鼓勵、引導廣大青年教師投身到科研和實踐中去,踴躍參加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盵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讓自己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還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這對于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后繼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3.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機制。實踐教學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和課堂教學一樣進行規(guī)范組織。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內容和特點制定相應課程的實踐教學大綱,提出實踐目的、實踐要求、實踐安排、實踐內容、實踐考核方式和方法等。
(1)教師要明確實踐教學的主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明確的實踐主題,才能獲得較好的實踐效果,否則很容易陷入迷茫,流于形式,難以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目的?!盵4]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根據(jù)各門具體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來設計實踐主題,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是修身課、養(yǎng)成課,教師可以圍繞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內容設計主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是通過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yǎng),并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圍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典型事例來設計主題進行教學。
(2)實踐教學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實踐教學不同于課堂教學,其形式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教師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積極參加。第一,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原著。教師可以結合各門課的具體內容,在每學期開學初給學生列出書目、提出要求,使學生在撰寫讀書筆記或讀書報告的過程中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通過教師的培養(yǎng)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第二,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如可以在網(wǎng)絡上播放有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中國革命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等方面的影視資料,以深化學生對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了解社會,辨別真?zhèn)?啟迪智慧。第三,發(fā)揮學生社團的積極作用。如通過建立“鄧小平理論學習小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小組”,科學發(fā)展觀學習實踐小組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關的社團,培養(yǎng)一批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生干部,從而為調動全校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積極性、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奠定群眾基礎。第四,發(fā)揮學生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指導下,安排學生利用假期在家鄉(xiāng)開展社會調查和社會服務,讓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出現(xiàn)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提高在實踐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建立好實踐教學基地。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以實踐教學基地作依托,才能從機制上保證實踐教學的持久性和規(guī)范性。當代大學生不喜歡從理論到理論的說教,他們在初步接受了一些基本理論之后,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難免會產生困惑和疑問,有時在一些不正確的言論影響下甚至會產生錯誤的觀點。通過建立穩(wěn)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學生才能邁出課堂走向社會,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解決并回答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思想認識問題,這樣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才會越來越牢固。
(4)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列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評估評價體系之中,這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建立恰當?shù)脑u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單獨設立實踐教學考核標準,使考核工作成為檢驗課程教學效果、檢驗學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對學生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或論文,教師不僅要進行指導更要記入成績,參觀學習、社會調查、座談研討等活動結束后,要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并通過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4.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供穩(wěn)定的經(jīng)費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一項涉及面極廣的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社會、學校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及時提供用于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專項經(jīng)費。因此,“學校要根據(jù)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的實際需要,逐步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經(jīng)費的投入,從而保證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5]
參考文獻:
[1]駱郁廷.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
[2]黃煥初,吳正國.“全國高校公共理論課實踐教學研討會”綜述[J].教學與研究,2004,(11).
[3]王繼明. 關于高校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9).
[4]韓毅,景艷.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1).
[5]吳殿華. 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5).
[責任編輯:閆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