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興趣不大。本文結合作者自身的教學實踐,探討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興趣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為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xiàn)以人為本提供一個教學理念和操作模式。
關鍵詞:興趣;原因;方法;策略;以人為本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習心理動力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因素,它能生發(fā)學習的熱情,并激發(fā)積極而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一種不竭的動力,它能激發(fā)人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當中而樂此不疲??梢?思想品德課要落實好新課改理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教學過程充滿生機、充滿趣味、充滿活力,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喜歡學習,認為學習是一件樂事。然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許多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經歷了課改初期的好奇、新鮮感后,由于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師生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受到了極大的挫傷,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老師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怎樣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繼續(xù)深化新課程改革,已成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共同面臨的課題。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學習興趣缺失的一些原因
由于新課程培訓時間較短,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提升有限,理解新課改理念時,容易出現(xiàn)以下三種誤區(qū):部分教師盲目追求新的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變成新教學形式的簡單“疊加”,學生忙于看熱鬧、湊樂趣,教學華而不實,學生學習的興趣只停留在表面;部分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不認同新課改理念,使其流于形式,課堂教學仍走“老路”——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是課堂的“配角”,教師照本宣科,以“本”為“本”,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打壓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的熱情,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了;?部分教師誤解了新課改提倡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力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上缺乏必要的管理、組織與引導,導致課堂放任自由,學生無所適從,甚至起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培育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不可能的。
正是這些因素的存在,使思想品德課缺失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影響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內在動力,學生學習處于“要我學”的被動狀態(tài),無法調動其“我要學”的積極狀態(tài),并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
二、思想品德課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與策略
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時,就可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并使他們覺得學習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負擔,而是從內心產生喜悅和求知的欲望,激起對知識的探索熱情。因此,針對上述原因,筆者結合自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實踐探究,就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談四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創(chuàng)景——以景激趣
初中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能力強等心理特點,新的思想品德教材充分考慮這些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更新。教學內容劃分成“探究園”“心靈導航”“實踐與評價”“閱讀與感悟”四大板塊,采用了大量直觀明了的圖片或漫畫,補充了許多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材、案例,為教師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僅純客觀地分析、灌輸,會使教學顯得沒有新鮮感和生機,也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立足教學內容,依據(jù)課堂需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景:或實體情景、或模擬情景、或語言表達情景、或小品表演情景,再現(xiàn)教材中的相關情景,讓教學更貼近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使教學變得更具魅力、吸引力。
例如,七年級下冊中“自我保護”這部分內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不必說,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學生由于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社會閱歷少,往往認為違法犯罪是意外,突發(fā)事件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與自己無關,導致許多原不該發(fā)生的悲劇卻發(fā)生了。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認同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重要性,我依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以下情景。情景一:角色扮演。劇情是初二學生小浩放學回家時,忽遇三名社會青年拔刀相向,“快,把錢交出來,否則,嘿嘿……”幾位參與表演的同學表演得惟妙惟肖,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班同學的眼球,同學們的好奇心大增。此時,我不失時機地推出情景二。情景二:猜猜看。面對強悍的歹徒,小浩同學應怎么說、怎么做?學習興趣的火苗一下子被點燃,學生的自我保護和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意識無形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后作業(yè)中,我又進行了延伸:請同學們收集相關素材,羅列出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方法和技巧,并評出“金點子”同學若干名。這樣一來,就能自然而然地喚起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學生怎么會覺得思想品德課抽象、陌生、枯燥乏味呢?
2.設疑——以疑激趣
宋朝理學家朱熹說:“學貴善疑,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鼻疤K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彼麄兊恼f法啟示我們:要善于在教學中設置一些問題、疑點,或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疑問點,誘發(fā)學生探究、尋找答案,解決懸念,以使教學過程趣意盎然,讓學生體會學習樂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述“環(huán)境問題的危害”時,我準備了三種物品:一只盛著魚的魚缸、一個裝著黑水(污染嚴重)的瓶子和一個裝著無污染的水的瓶子。物品一擺放,立即引起了許多學生的猜疑:老師今天想干什么?魚缸和瓶子有什么作用?思品課變成物理化學課?同學們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藏在內心深處的探究欲望也被激發(fā)起來。接著我就做了一個小實驗:把兩條小活魚各自放進裝著黑水和無污染的水的瓶子里,結果放進黑水里的魚很快就死掉,而另一條魚卻仍在悠哉悠哉地游著。而后設問:同樣在水里,為什么一條魚會死,另一條魚卻安然無恙呢?魚的死給我們人類什么啟示?問題一出,教室頓時“沸騰”起來,學生爭先恐后地思考、想象、推斷,我趁熱打鐵,鼓勵、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和發(fā)現(xiàn)問題,如假設魚換成人,結果會怎樣?環(huán)境問題對人類有何危害?人類該如何解決環(huán)境問題?作為青少年該為此做何貢獻?如此迂回、遞進設疑,讓這些問題縈繞在學生的腦海中,使他們迫切地想知道答案,這樣,本節(jié)課教與學的目標和任務的實現(xiàn)無疑就會變得十分輕松自如。
3.燃情——以情激趣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能讓教師在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架起一座充滿感動的橋梁;明朗、樂觀的心情,是思想之河中充滿生機的激流;而郁郁寡歡、萬馬齊喑的苦悶情感,則將極大地抑制人的思維。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情感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教學必然需要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在講授“培養(yǎng)回報社會意識與親社會行為”這節(jié)課時,如果單純講授課本知識,“什么是親社會行為?”“怎樣培養(yǎng)回報社會意識?”會令人感到蒼白無力,且極易與現(xiàn)實社會相違背。教學中,我充分考慮了情感的因素,選取了兩個真實的故事:?汶川大地震后,當汶川縣映秀鎮(zhèn)的群眾搬開震塌的鎮(zhèn)小學教學樓的一霎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張米亞老師跪撲在地上,身體彎成一張弓,臂彎里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可他已經氣絕!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老師的手臂鋸掉才救出孩子。而就在他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時,他的妻子和尚不滿三歲的兒子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白云深處燭火獨明》的故事,講的是李桂林、陸建芬夫婦19年如一日,堅守在大涼山最偏僻、最艱苦的彝寨二坪小學。二坪小學位于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這里常年白云繚繞,從山下爬上去,要穿越6個小時的叢林,走過一座搖搖晃晃的吊橋,攀越5個直上直下的懸崖,崖下是洶涌咆哮的大渡河,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二坪村原來大多數(shù)人都是文盲,現(xiàn)在走出大山的學生已達189人,陸建芬弟弟曾質問姐姐為什么要為280元的工資苦守大山,“來我這兒幫忙,每月給你們6000元”??申懡ǚ依蠋熈髦鴾I回答說:“我們走了,孩子靠誰教?!我們的苦熬,點燃的是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希望!”當我結合多媒體圖片,飽含深情地講完這兩個故事時,教室里鴉雀無聲,顯然這一燃情動情、以情激趣的教學安排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靈,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為接下來的“曉之以理”作了很好的鋪墊。
4.育德——以德激趣
學校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思想品德課由于其學科的特殊性,德育功能更顯突出,在道德建設中其最根本的功能是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選擇,給學生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人生價值取向上的積極引導。我們應牢記思品課的功能和任務,更要注重德育的內容、時機、途徑、方法及效果,使我們的課充滿活力、生機、趣味。在教學“寬容”內容時,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知識、能力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我精心挑選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俄羅斯體操名將涅莫夫的故事:2004年8月23日,奧運會男子單杠決賽正在激烈進行,涅莫夫以一套完美的高難度動作征服了全場觀眾,但裁判只給他打了9.725分。于是全場觀眾用持久而響亮的噓聲表達對裁判的憤怒,并呼喊“涅莫夫”,以示對他的支持。面對這樣的場景,已退場的涅莫夫從座位上站起來,向觀眾揮手致意,并深深地鞠躬,感謝觀眾對自己的支持。涅莫夫的大度進一步激發(fā)了觀眾的不滿,噓聲更響了。裁判只好重新打了9.762分??墒?觀眾的噓聲更大了,這時,涅莫夫顯示出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寬廣胸襟。他重新回到賽場,舉起右臂向觀眾致意,并鞠躬表示感謝,接著他伸出右手食指作出噤聲的手勢,然后將手下壓,勸慰觀眾保持安靜,涅莫夫的寬容讓中斷了十幾分鐘的比賽得以繼續(xù)進行。雖然他最終沒有得到冠軍,但他以自己的寬容、博大胸懷、高尚品德征服了觀眾,征服了世界,成為人們心中的“無冕之王”。故事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強化了德育功能。“什么是寬容?社會生活為什么不能沒有寬容?怎樣培養(yǎng)寬容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講故事,學生把這些問題理解得深刻、透徹,同時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富有情趣。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需求,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理念,遵循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這樣我們的課才會更有說服力、感染力、親和力和震撼力,才會更好地實現(xiàn)新課改的目標。
(作者單位: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