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禾華 袁海林
摘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既有優(yōu)秀的內在素質,又有良好的外觀形象,將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與形成產生重要的作用。文章從教師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廣泛的學科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時俱進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外觀形象五個方面論述教師的良好形象對學生人格的影響。
關鍵詞:教師形象;學生人格;內在素質;外觀形象
教育是人學,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和塑造。[1]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人格決定著學生的人格,也決定著學生的命運,更決定著未來的教育。教育家烏申斯基曾強調:“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yè)中教師人格的作用。”可見,教師要擔負起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責任,就必須充分重視自身人格的修養(yǎng),具備高尚的、完美的人格,樹立優(yōu)秀的內在素質和良好的外觀形象,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學生。
內在素質是指一個人的氣質、性格、品德、智慧、文化修養(yǎng)、能力以及專業(yè)水平等方面的綜合品質。[2]教師優(yōu)秀的內在素質應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廣泛的學科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合理的能力結構等。外觀形象是人們的內在素質通過言談、舉止、儀表、服飾等的外在表現(xiàn)。教師的內在素質和外觀形象達到和諧統(tǒng)一,時時處處彰顯人格魅力,就能在學生中樹立良好形象,形成“親其師、信其言、效其行”的局面,它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重要內涵。只有在有品德的人身上,我們才能看到睿智和理性發(fā)揮出偉大而高尚的作用。[3]教師的事業(yè)是生命的事業(yè),肩負著傳載人類文明的使命。教師的生命融入事業(yè)之中,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能閃現(xiàn)出耀眼的光輝。[4] 從學生情況看,高職生有激情,富于正義感,但好沖動,自制力差,且基礎差,底子薄,審美能力不強等。如果教師沒有正確的人生觀,沒有進步的思想,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將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甚至摧殘學生的心靈,更談不上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相反,如果教師積極上進,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品德高尚,這也就給學生留下久遠而深刻的印象,從而將端正其人生觀、價值觀,陶冶其美好的性情和高尚的品格,也將在學生心靈中留下永遠的痕跡。
本人自擔任教師以來,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同時,我以無私奉獻的愛心,全心全意地關心我的學生們,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從各方面愛護、體貼他們,深受學生的喜愛。尤其是在擔任班主任時,我更是全身心地投入,關心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關注有問題的學生,為困難學生捐款,而對那些失去母親的學生,更是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關心,讓他們享受家的溫暖,享受無私的母愛。學生李文斌說:“對于從小就失去母愛的我來說,謝老師就像我的媽媽,給了我慈母般的愛,我從心底感謝您,絕不辜負您的期望?!闭驗槲覠o私的愛,如春風、似細雨,滋潤了學生的心田,同學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攜手共進,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這是愛心澆灌的碩果,是美好情操的升華。老師的愛與尊重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燈光。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并為知識所引導的。[5]
二、教師具有廣泛的學科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今世界,社會發(fā)展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形象,不僅要對所教專業(yè)的知識有精深的認識,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信息和科研成果,而且要進一步拓寬學習領域,廣泛地吸取新知識,加強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增強人文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術水平。教師只有具有廣泛而豐富的求知興趣和由此而獲得的多方面的知識經驗、能力才干,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獲取啟迪學生心智的鑰匙,從而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在學生中享有威信。
教師有威信對教育的效果影響很大,對有威信的教師的課,學生會認真學習,總盼望他上課,對他的教導也是言聽計從;相反,對那些沒有威信的教師,學生則會持相反的態(tài)度,不愿上他的課,即使上課了,也只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對他的教導,則當作耳邊風。可見,教師的威信與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20多年來,我們不斷地學習各種知識,用知識來充實自己、陶冶性情,用知識來增長才干、提高能力,并將其寓于課堂教學之中,使教學內容全面豐富又生動有趣,深受學生的好評。如在賞析《春江花月夜》后,則補充賞析了優(yōu)美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豐富了課堂內容,增加了內容的生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賞析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又補充探究了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四韻》、洛夫的《邊界望鄉(xiāng)》、席慕容的《鄉(xiāng)愁》三首詩,使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重點更突出。
三、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
教育是維系民族興旺、國家昌盛的事業(yè),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個性、促進身心發(fā)展的工作,教師的職業(yè)是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yè)。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使得教師心理常常是超負荷的,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因此,教師除了該有高尚的道德和淵博的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說明,教師的心理素質,尤其是個性品質,如情感、意志、自我意識等,是直接影響教育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無法代替的,它作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教師素質結構中的核心成分,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認為,教師心理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決定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其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都將不可想象。[6]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教師自身個性和諧發(fā)展的最高境界,是獲得教育教學最佳效果的前提,更是促進學生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應自覺努力完善心理素質,有高度的敬業(yè)精神,立足崗位,勇于奉獻;能正確對待榮辱得失,在挫折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屈服,在榮譽面前不驕傲,具有豁達寬闊的胸懷,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在教學中,應熱愛關心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充沛的感情感染學生,啟發(fā)和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學生這樣耳聞目睹,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克服畏懼困難、意志不堅、自卑浮躁等不良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等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健康向上、勇于進取的陽光心態(tài)。
四、教師具備多種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能力,是一個人順利完成某項工作或活動的個性特征,通常指某人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社會需要大批優(yōu)秀的、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早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淵博的學科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還應具備多種能力。
作為語文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學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應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因為精彩漂亮的文章、伶俐清新的口齒、富有感情的表達、優(yōu)美動人的歌聲、輕盈美妙的舞姿、新穎奇特的創(chuàng)設等,這一切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起學生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能力的渴求,并自覺地進行訓練。記得在上語文課時,我根據教學內容組織開展了不少有趣的活動。如在學習《琴弦上的梁祝悲歌》時,開展了欣賞音樂、教唱主題歌曲等活動。此外,還組織學生開展了生動有趣的戲劇表演、登山比賽、快速作文、交際舞培訓、美食比賽等活動,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促進了學生的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
五、教師具有良好的外觀形象,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約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交往程序,包括語言、儀容、儀態(tài)、風度等,它是文明道德修養(yǎng)程度的標志,關系到個人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成就。而教師作為科學知識和信息的傳播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不僅需要優(yōu)秀的內在素質,而且也應具有良好的外觀形象,即應有文雅得體的語言、優(yōu)雅大方的舉止、得體適宜的服裝、瀟灑端莊的風度等,教師應該是內在素質和外觀形象的統(tǒng)一。
俗話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美的風度令人贊嘆,美的體態(tài)令人推崇,美的語言更令人奮發(fā)。教師應跟上時代的腳步,展現(xiàn)時代的氣息。教師要根據自己職業(yè)、氣質、性格、身材、年齡,來選擇能夠表現(xiàn)自己個性的服裝,突出自己美的部分;教師要運用詼諧的語言,規(guī)范、修正自己的動作,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呈現(xiàn)出大家風范;教師還要有豐富的業(yè)余生活,參與各種活動,朝氣蓬勃,顯示出生命的活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進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生活中充滿信任、友愛和歡樂,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覺地去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
總之,教師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弘揚先進文化的重任,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人類生產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同時也要以自身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7]只要教師內在素質和外觀形象真正達到和諧統(tǒng)一,就能憑借偉大的人格、真摯的情感、創(chuàng)新的精神、高雅的氣質,塑造出優(yōu)美的形象,從而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完善自我。教師具有良好形象對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3][5] 徐匡迪.今天怎樣做教師[J].山東教育,2003(8).
[2] 劉芬.四川外國語學院教師形象研究[D]. 西南師范大學,2005.
[4] 于漪.談教師的人格魅力[J].小學語文教師,2002(4).
[6] 羅小蘭.當代教師應具有的心理素質[J].中國高教研究,2000(2).
[7] 郝曼莉.淺論教師人格對學生養(yǎng)成健全人格的影響[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1).
(作者單位:郴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