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蕾
【摘 要】 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出現了由基于計算機的語言測試取代傳統(tǒng)的基于紙筆的語言測試的趨勢。將語言測試理論應用于外語教學實踐中,可以準確衡量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及學習效果并檢查教學活動是否行之有效,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更加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大學英語;考試改革;語言測試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我國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弊鳛闉榻虒W服務的標準化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試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同時,使考試最大限度地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正面導向作用,引導師生正確處理教學與考試的關系,使考試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但就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仍存在兩種觀點。支持者認為它效度、信度高,設計科學,組織嚴密,實施嚴格,成績顯著,并得到社會承認,逐漸成為用人單位錄用大學畢業(yè)生的標準之一,產生一定社會效益[1];反對者認為它存在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制度不合理、效度不高、題型過時、實施中產生偏差和對教學產生消極反撥作用等[2]。為此,教育部于2005年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進行了首次的改革,而在距離改革僅3年左右,在2008年12月21日,大學英語四、六級正如托??荚噺墓P試過渡到完全機考一樣,又開始了機考改革。
一、四級機考介紹及應對措施
與傳統(tǒng)筆試PBT(Paper Based Test)相比,四級機考CBT(Computer Based Test)在題型設置、考察重心和出題角度方面已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考試媒介由白紙黑字變成電腦。題型上,第一部分是30分鐘左右的聽力理解——兩個新聞報道和三個長對話。然后是難度最大的聽、說、寫綜合測試,考生看一段4-5分鐘的視頻觀兩遍后完成5道單選題。包括聽寫:從視頻中摘出一段文字,空出10個空,按正常語速再播放兩遍,類似于四級筆試的復合式聽寫題型及最具特色的跟讀題。系統(tǒng)會從前面section A的聽力材料中挑出8個短句,系統(tǒng)重復讀兩遍,讓考生在12秒內跟讀復述出來。作文變化很大:系統(tǒng)先是把先前看的視頻截取一段再播放一遍,然后從這段視頻中引出寫作題目,要求考生就提供的視頻細節(jié)進行轉述,還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閱讀理解變化不大,包括兩篇仔細閱讀和一篇快速閱讀。在機試過程中每個部分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時間一到會自動切換到下一部分,考生只能按順序做題,無法跳躍答題或對前一題答案進行檢查和修改,筆者建議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應熟練掌握電腦的操作方法,熟悉用計算機多媒體獲取信息的模式;大量增加聽力訓練,同時也應養(yǎng)成聽力過程中做筆記的習慣等。
二、語言測試理論
1、語言測試理論發(fā)展簡史
中國是考試的故鄉(xiāng),而語言測試理論是伴隨著外語教學的逐步發(fā)展產生的,它作為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與心理語言學、語用學、認知心理學、計算機科學、教學法等都有交集。B.Spolsky認為語言測試的發(fā)展經歷了以下三個時期:科學前語言測試時期,心理測量學與結構主義時期,心理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時期。
20世紀70年代前屬于心理測量與結構主義時期,占主導地位的測試方法為分析法,在語言測試中大量使用多項選擇題。其特點為試題量大,評分具有客觀性,因而信度較高;70年代中期起屬于心理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時期,較多采用是綜合題,形式主要為完形填空、聽寫、作文等;到80年代中期開始交際法語言測試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到了90年代,Bachman把交際語言能力分成三部分:語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機制。他的理論對90年代有關交際語言能力測試方面的研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該理論代表了90年代語言能力研究的進展,成為語言能力測試理論的主要依據之一。
2、語言測試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
“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一切測試,包括各種形式的語言測試,都是一種測量形式。”[3]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學科,語言測試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在實現教學目標和評估教學質量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言測試理論的發(fā)展與外語教學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該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準確衡量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及學習效果并檢查教學活動是否行之有效,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更加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測試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公正合理的語言測試有利于維護正常的教學活動,只有經過對語言測試的不斷探索和嘗試才能對測試者的語言綜合能力進行客觀、準確和公正的評價,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目的。自2004年全國大學英語改革啟動以來,筆者所在學校在英語教學中不斷進行改革,歷經三學期、分課型、網絡試點等改革,秉承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在改革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的工作量、備課量明顯增加。但與此同時于2008年也收獲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創(chuàng)學校10年來新高的好成績,這就為教師在日后教學中繼續(xù)鉆研新教學方法和改革新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結束語
隨著基于計算機的個性化教學方式進入英語教學領域,英語測試方式也將從目前的紙筆考試逐步向計算機考試過渡。盡管基于紙筆的測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不會退出歷史舞臺,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基于計算機的語言測試將逐漸成為測試的主流。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僅作為一種測量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手段;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及綜合應用能力,則要靠教師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認真教學和學生秉承認真地學習態(tài)度努力學習。新四、六級大學英語測試作為大規(guī)模標準化課程水平考試,其正面積極的反撥效應是顯而易見的。但考試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教師和學生都應真正了解改革的目的和舉措,并將改革思想融入教學,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使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參考文獻】
[1] 楊惠中,C?Weir.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 牛強.現行高校英語測試中的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140-143.
[3] Grant Henning.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Development,Evaluation and Resear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4] 姚平平,胡泊,樊蓉,張瑩.淺談語言測試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2:168-169.
[5] 宋玉霞.語言測試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3-6:186-187.
[6] 朱音爾,張肖瑩.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機考探索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第,2009.03:66-67.
【作者簡介】
孫蕾(1981-),陜西人,本科學歷,講師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