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玲
[摘 要]:后進生轉化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第一線的班主任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它關系到后進生當前處境和將來發(fā)展的方向,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我們要堅持用科學發(fā)展觀來看待后進生,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付出愛心,促使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科學發(fā)展觀 中專后進生 轉化工作
后進生在教育學上被稱為問題學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較差或學業(yè)成績較差甚至兩者均差的學生。后進生雖然在很多方面差強人意,但他們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不能用片面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而應該用辯證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善待每一個學生。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堅持不懈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下面我想結合多年來在中專學校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談談如何用科學發(fā)展觀看待后進生,做好中專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一、后進生的幾種類型及成因
1.學業(yè)基礎差,學習困難型
隨著大學一再擴招,考大學成了一件相對比較容易的事。但凡有點基礎,家庭經濟許可的學生都會盡量去讀高中,期望有朝一日考上大學。因此中專生源受到很大影響,學校招生不再設置分數門檻,甚至初中還未畢業(yè)都可到校就讀。造成中專生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學業(yè)基礎比較差,專業(yè)認識不足,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厭學情緒比較強烈,存在惰性心理,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比較差,因而成了學習上的后進生。
2.行為習慣差,表現不佳型
有些學生自幼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父母管教無力,孩子讀完初中,年紀又還太小,不得不放到學校來讀書。這部分學生根本沒把學習當成是自己份內的事,而把它當成是一種負擔。無心向學,經常逃課,外出上網,組織紀律觀念淡薄,思想渙散,旺盛的精力無處消遣。因此總想搞點事出來。時常無事生非,跟同學鬧不團結,打架斗毆,破壞公物,造成不良影響,而成為道德品行上的后進生。
3.自卑心理重,情緒不良型
有些學生由于長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老師的關愛、同學的認可,心靈受到太多的創(chuàng)傷,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自卑心重,老覺得自己不如他人,看不到自身的優(yōu)點,而進行自我否定。認為前途渺茫,心理危機感強烈。精神頹靡不振,中專學校豐富多彩的生活好象都與他無關,陷入低落的情緒中無法自拔,失去自信心,沒有朝氣,心理承受能力差,成為情緒不良型后進生。
4.人際關系差,交際困難型
有些學生性情孤僻,不擅交際,來到學校后不能融入新集體中,沒有朋友,感覺孤獨,遇到問題也不愿與他人訴說、去尋求他人幫助。在班里在宿舍落落寡歡,因交際困難而尋求逃避,甚至出現放棄學業(yè)的念頭,終而成為班級思想工作的“重點對象”。
二、科學發(fā)展觀的真諦
1.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內涵
“科學發(fā)展觀”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時期國家發(fā)展的科學理論和指導方針。它的基本內涵:一是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二是全面發(fā)展觀;三是協調發(fā)展觀;四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觀??茖W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
2.科學發(fā)展觀在教育領域的核心內涵
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工作的對象是學生。落實科學的發(fā)展觀,從教育事業(yè)的角度講,就是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全體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促使學生身心發(fā)展、品行發(fā)展、技能發(fā)展,使全體學生得到身心協調的終身發(fā)展。
三、用科學發(fā)展觀看待后進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1.以學生為本,不拋棄不放棄
后進生由于某種原因而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可,受到的批評較多,父母的訓斥、怒罵,同學的諷刺、挖苦,加上有些教師的“另眼相看”,使他們感覺低人一等,進而心灰意冷,自我評價低。其實他們心中非??释玫疥P愛。作為班主任應該認識到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手段。給予后進生以關愛,將使一顆冰冷的心得到溫暖,從而產生歸屬感。讓學生能夠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使教育工作找到突破口。不拋棄不放棄,心中有學生,一切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工作中關心學生,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付出愛心,這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條件。
2.全面了解后進生,充分挖掘潛能
后進生雖說有差強人意的地方,但他們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有自己的個性特長。有些組織紀律性較差的學生,調皮搗蛋,無法靜下心來學習。“上課一條蟲,下課一條龍”。但往往就是這樣的學生聰明、反應靈敏,膽子大,有著很強的表現欲望。第二課堂才是他們施展才華的場所。因此應充分了解這些學生的特長,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班級比賽活動,讓他們特長得以施展,潛能得以挖掘;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嘗試被認可的滋味。這樣他們的心境也會慢慢平復下來,重歸班集體,重返課堂;而對于比較自卑、不擅交際的學生來說,他們一般心較細,做事比較認真、負責,安排一些諸如收繳作業(yè)之類的事情給他們做,一方面能讓他們感覺受到重視,另一方面也能為他們提供一個與他人交往的平臺。他們會認真地完成工作,并從中得到性格上的改善。我們應該堅信,不管什么樣的學生都有他的可取之處。全面了解后進生,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這是我們該做的事情。給予信心,這是轉化后進生的根本方法。
3.持之以恒,做好終身教育轉化
轉化后進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后進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樣后進生的轉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后進生在轉化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反復,甚至是多次反復,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這就要求班主任自身心態(tài)也要擺正,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耐心,要準備打持久戰(zhàn)。同時應該意識到中專生畢竟不同于高中生,他們的任務并非升學,而是要面向社會,面向職場。因此學習成績并非是考核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我們要在中專學校推行素質教育,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協調發(fā)展。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進取的拼搏精神,樂觀向上的處世哲學,開朗大方的個性,寬廣坦蕩的胸懷,不畏艱難的韌性和耐力。在我們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好的。他們可以是學習好,可以是文藝好,也可以是體育好,還可以是助人為樂好。只要有閃光點,我們就要牢牢把握,讓它發(fā)揚光大。我們要幫助學生制定長期發(fā)展的目標,設定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同時也應分階段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短期目標,讓學生稍加努力就能實現,從而一步一步實現長期目標。保有恒心,這是轉化后進生的確實保障。
總之,后進生自有他形成的原因,但后進生是可以變先進的。我們要用科學發(fā)展觀看待后進學生,以學生為本,全面看問題。付出愛心,給予信心,用恒心去堅持做好轉化工作,促使學生得到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正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也是教育科學發(fā)展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學發(fā)展觀重要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