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寶
[摘 要]:如何改變初中歷史課教學的艱難尷尬境地,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講故事,演小品,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感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
[關鍵詞]:小組合作 學習興趣 課堂資源 多媒體 情感教育
初中歷史課的教學在長期以來一直被同學們認為是靠“死記硬背”才能學好的一門“副科”,這種觀念在一代又一代的同學心里繼承下來。雖然我們經(jīng)常講學習歷史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博古才能通今,但是初中歷史教學依然很難改變艱難尷尬的境地。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生的單獨表現(xiàn)欲不是很強,如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組,把每個組的組員進行合理安排,那么讓一個小組活動起來,遠遠比讓學生個體活動起來要容易得多。從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特征看,他們有很強烈的團體歸屬感。這對小組的組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心理基礎。就近組成的小組,組員之間有較好的交往基礎,這就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愿意發(fā)言的“瓶頸”,只要教師有意識地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理解討論的目的,讓學生意識到討論的重要性,并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最明顯的實惠,例如不但答對了題目,而且為自己所在的集體爭了光。這樣討論就能組織起來。成就感是長盛不衰的動力。
小組教學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小組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增加了活動的機會,有助于養(yǎng)成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以及在實踐合作中逐漸養(yǎng)成與他人共處,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良好品質(zhì)。特別是對那些性格內(nèi)向、知識和技能暫時較差,容易害羞的學生,合作學習會給他們更多一些嘗試學習和體驗成功的機會。小組活動中教師讓就近的學生組成非固定的學習團體,使合作交往充分地展開,這樣一種比較接近團體之間的交流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此外,小組活動還有其他突出的優(yōu)勢。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必然能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利用課堂資源,能用最經(jīng)濟的資源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小組活動的開展,加大課堂的容量是一種必然。這樣也可以改變大部分學生是“沉默的羔羊”的現(xiàn)象。
二、以講故事、演小品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我們的教育應解放學生的腦,讓他們?nèi)ハ?解放他們的手,讓他們?nèi)プ?解放他們的嘴,讓他們?nèi)フf;解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nèi)フ宫F(xiàn)?!睂Υ?我感觸頗深。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索。比如在《最可愛的人》這一課時,有一個重點內(nèi)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出發(fā)的時間和兩位英雄人物及他們的精神。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深刻,我給他們播放“志愿軍軍歌”,讓同學們體會當時那種感人的場面,讓同學們自編黃繼光和邱少云的故事上臺表演,再現(xiàn)當年的情景。同學們都踴躍參加,很多同學都感動的流下了眼淚。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的這個故事,獲得了很大成功,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自主性學習獲得了發(fā)展。這樣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就比較容易了。
三、使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突出教材的重點,還可以增加教學的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課堂效率。
比如在講《科學技術成就(一)》時,我利用多媒體給同學們播放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爆炸成功的錄像資料,同學們都對這些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和試制成功的而感到無比的自豪,特別是看到那些在羅布泊看到爆炸成功后奔跑歡呼的工作人員們的高興的樣子,更讓同學們?yōu)槲覀冎腥A民族而感到自豪。試問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有誰還會呼呼大睡,墜入夢鄉(xiāng)呢?有誰還會“走私”開小差呢?
四、情感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
青少年學生有著豐富的情感,但是因為知識和閱歷的欠缺,其情感往往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矛盾的。在新編歷史教科書中,選用了大量的地圖、圖片,這些歷史圖片直觀、具體、生動,很容易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提高學生的鑒賞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情感。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歷史圖片,引導學生的情感向著積極方向發(fā)展。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化藝術源源流長,科技發(fā)明燦爛輝煌。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顯示了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江堰、秦始皇陵兵馬俑、長城、大運河、趙州橋、故宮等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音樂編鐘”、《蘭亭序》、《清明上河圖》,石窟藝術等描繪了中國古代燦爛的藝術畫卷。在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欣賞教材中這些精美的圖片,提高學生鑒賞審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美的向往,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杰出的人物,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社會的發(fā)展起過積極的作用。即便是統(tǒng)治階級中的帝王將相,也不乏有作為的人物,不應一概否定。教師可以把課本中的中國歷代帝王的圖像,從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到康熙皇帝等作一個排列,讓學生總結(jié)、對比這些帝王的政治活動,并作客觀的歷史評價,勾勒古代中國的歷史發(fā)展線索。這對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愛國主義是一種重要的情感。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達及對人類的貢獻能使學生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而中國近代所遭受的侵略和屈辱則能激起學生的民族危機感。課本中屈原、文天祥、鄧世昌、林則徐等愛國者的歷史圖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課本文字與這些圖像結(jié)合起來,對他們的愛國事跡進行生動描繪,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總之,初中歷史教育所面臨的尷尬處境,是決不能漠然視之的,也不能為此喪失信心。我們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歷史教師自身做起,樹立起信心,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歷史教育一定會出現(xiàn)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