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摘要目的:觀察和評價異雛A酸膠丸(泰爾絲)治療中、重度痤瘡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選擇中、重度痤瘡患者102例,給予異維A酸20 mg/d,分2次服,服至4 wk后,視病情改為10 mg/d,1次服用,連續(xù)服至12 wk停藥,判斷療效?;颊呙?0 d接受療效觀察1次,記錄皮損形態(tài)及數(shù)目變化,直至療程結束,并同時記錄副反應。在服用異維A酸治療期間,停用其它治療痤瘡的藥物。對較大的囊腫合并積膿者,可配合局部處理。結果:中度痤瘡患者總有效例數(shù)為83例,重度患者的總有效例數(shù)為17例,中度和重度痤瘡患者的合計總有效例數(shù)為100例,總有效率為98%。結論:異維A酸用于痤瘡的治療,尤其是中、重度痤瘡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異維A酸痤瘡
中圖分類號:R98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09)09-0425-02
痤瘡是皮膚科中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據(jù)統(tǒng)計,在青春期男性中有95%,女性中有85%患過不同程度的痤瘡,故常稱其為“青春痘”。痤瘡是一種發(fā)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多發(fā)于頭面部、頸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痤瘡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黑頭粉刺、白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易形成色素沉著、毛孔粗大甚至疤痕樣損害,影響容貌,嚴重者可導致毀容,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痛苦。本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很重要。及時、規(guī)范的診治,可以避免或減少皮膚的損害(最大程度地減少炎癥后的色素沉著或疤痕形成)。
異維A酸是第一代維甲酸類口服藥。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上市,用于中、重度痤瘡的治療效果顯著。筆者于2009年3月至6月選擇中、重痤瘡患者102例,用異維A酸(泰爾絲)進行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102例患者中,男59例,女43例。年齡16~25歲,平均19.7歲。病程最短2月,最長4年。病情屬中度的患者有84例,重度患者18例。病情分度:輕度——有較少的黑頭粉刺和丘疹;中度——有較多的黑頭粉刺、炎性丘疹和膿皰;重度——有炎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和瘢痕。皮損分布:以額部、頰部、下頜至頸部為主。所有病例面部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脂溢出。
1.2入選標準
人選者均符合中、重度痤瘡的臨床診斷標準,而且未合并其它表皮細菌、真菌感染,無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孕婦、高血脂、肝腎功能異常者均不人選。育齡婦女服藥期間及服藥前、后3個月內(nèi)嚴格避孕,排除服藥期間有其它治療性內(nèi)服及外用藥者。治療前檢查患者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結果均正常,3個月內(nèi)未服用過其它抗生素及治療痤瘡的藥物;1月內(nèi)未使用過任何治療痤瘡的外用藥物,并能堅持按療程服藥并按時復診。
1.3用量及療程
異維A酸膠丸初始劑量為20 mg/d,分2次服,服至4wk后,視病情(皮疹改善程度及對藥物的耐受性)改為10mg/d,1次服用,連續(xù)服至12 wk停藥,判斷療效。
患者每10 d接受療效觀察1次,記錄皮損形態(tài)及數(shù)目的變化,直至療程結束并同時記錄副反應。在使用異維A酸治療期間,停用其它治療痤瘡藥物(包括內(nèi)服和外用)。對較大的囊腫合并積膿者,可配合局部沖洗排膿,必要時給予類固醇激素局部封閉。
1.4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治療觀察中,按衛(wèi)生部《皮膚病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對病例的治療效果針對皮疹改善程度進行分級。痊愈:皮損全部或基本消退;顯效:皮損消退>60%;有效:皮損消退20%~60%;無效:皮損消退<20%或有所加重。
2結果
2.1療效
異維A酸治療的102例痤瘡患者中,中度痤瘡患者84例,重度痤瘡患者18例。102例病例療效結果中,中度痤瘡患者總有效例數(shù)為83例,重度痤瘡患者的總有效例數(shù)為17例,中度和重度痤瘡患者的合計總有效例數(shù)為100例,合計總有效率為98%(以上有效數(shù)實際包括痊愈數(shù)、顯效數(shù)、有效數(shù)三者之和)。
2.2所有病例的起效時間
55例2 wk起效,27例3 wk起效,余18例為4 wk以上起效。
2.3病例中出現(xiàn)的副反應
病例中出現(xiàn)口唇干燥85例,發(fā)生唇炎12例,局部或全身皮膚干燥64例,輕度脫發(fā)1例,胃部不適4例,輕度腹瀉1例(繼續(xù)服藥后癥狀消失),鼻黏膜干燥致輕度出血1例。3討論
異維A酸膠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維生素A類似物,最初主要用于治療嚴重的痤瘡,近年來通常用于治療中度痤瘡和防止痤瘡發(fā)展成疤痕等后遺癥。在各種皮膚損害中,異維A酸對炎性丘疹及結節(jié)的效果較好,對囊腫性和聚合性痤瘡的效果尤佳,特別對油膩皮膚和皮損疼痛者效果最快,適用于對常規(guī)療法包括口服抗生素無效的嚴重病例,一般輕度痤瘡不宜使用。
維甲酸類藥物對痤瘡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可減少皮脂分泌;減少皮脂腺管部角化過度;減少或清除與痤瘡病因有關的致病菌以及減少病變部位的炎癥反應等,故對痤瘡發(fā)病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治療作用?;颊叻幒螅娌科ぶ黠@減少,粉刺、炎性丘疹及膿皰均得到控制,從而獲得滿意的療效。
觀察表明,中度患者大部分在服藥2 wk后見效,而重度患者則通常在4~8 wk后見效。因此,要鼓勵患者堅持服藥4 wk以上,重度痤瘡患者則應堅持服藥8~12 wk以上,方能獲滿意療效。
需注意的是,維甲酸類最嚴重的副作用是致畸作用,服藥期間、停藥后應嚴格避孕。異維A酸是維甲酸類藥物中需要避孕時間最短的一種藥物,只需3個月。其它常見的副作用見于皮膚黏膜,主要表現(xiàn)為唇炎和口角炎。此外,也可見皮膚潮紅、干燥、脫屑、鼻黏膜干燥及鼻衄、眼結膜干燥及刺激、脫發(fā)等。但這些副作用均為一過性,停藥或減量后可恢復正常。
有資料表明,本品副反應的發(fā)生及其嚴重程度與劑量有直接關系。為此,筆者通常選擇每日20 mg,分2次服。結果表明,本組病例無一例發(fā)生嚴重的副反應。雖然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唇干、唇炎及皮膚干燥等常見的副反應(這與異維A酸抑制皮脂分泌有關),但停藥后,上述癥狀均自行消退。
隨訪發(fā)現(xiàn),停藥后本品仍體現(xiàn)出治療效應,且療效持久,這是由于皮脂分泌受到抑制,局部細菌數(shù)減少的結果。重癥患者于療程結束后,間斷小劑量服用本品(每日或隔日10 mg),能較好地控制復發(fā)。
異維A酸用于痤瘡的治療,尤其是中、重度痤瘡療效顯著。采用每日20 mg劑量,具有見效快、治愈率高、無嚴重副反應且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用異維A酸治療痤瘡,一般在用藥后2~4 wk開始見效,也有一些患者在4~8 wk才見效。異維A酸治療痤瘡,停藥后復發(fā)率相對較低,且未發(fā)現(xiàn)有耐藥現(xiàn)象或因重復治療而產(chǎn)生特殊的副作用。異維A酸用于治療痤瘡已有較長的歷史,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它是迄今在治療痤瘡方面較為成功、安全、經(jīng)濟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