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成
摘要:形成和調節(jié)競技狀態(tài)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訓練計劃安排得不合適,不僅會造成極度緊張和疲勞,而是對最佳競技狀態(tài)也不利。
關健詞:運動員競技狀態(tài)賽前訓練
0 引言
要想在比賽中最大限度地出好成績,這就必須在賽前的訓練中調整出一個最好的競技狀態(tài),而這個競技狀態(tài)的出現必須有一份周密的訓練計劃才能實施。而形成最佳競技狀態(tài)的基礎在于盡可能地提高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能,也就是提高其最大的工作潛力和承擔最大極限負荷的能力。不僅如此,機體也必須能夠在訓練和比賽結束后盡快地恢復?;謴驮娇?越容易使運動員的機體潛力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眾所周知,短跑是速度性項目,它不但要求運動員具有良好的短跑技術,同時還要求運動員具有很好的速度,速度耐力和專項能力。
1 賽前競技狀態(tài)的調控
當今競技體育訓練的總趨勢是由大負荷向大強度轉化,出現了三個特點:一快,即訓練節(jié)奏快;二多,即訓練天數和訓練次數多;三大,即訓練強度大、密度大、專項訓練的比重幅度大。高質量訓練的比重約占總量的50%左右,由過去的大周期訓練改為小周期訓練。由于體校訓練受寒暑假的影響,小周期的訓練更適合體校的訓練特點。因此,我們把賽前十周的訓練定為競技狀態(tài)的調控周期,在這十周的訓練中,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
目的:①使運動員身心處于良好狀態(tài),通過改變訓練環(huán)境和換項訓練實現。②變更訓練手段,使其由平衡到不平衡,提高訓練難度。
任務:①為下階段的訓練作準備,練就必要的素質以適應下階段的要求。②提高身體健康水平,使前一循環(huán)訓練和比賽積累的疲勞得到恢復。
這階段以身體訓練為主,要求多做跑的專項練習,如小步跑、高枱腿跑和后蹬跑。杠鈴負重半蹲、半蹲跳、跨步跳以及柔韌性、協調性練習等。這些練習的強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負荷量不宜過重。以適度為宜,關鍵要看效果。
第二階段:(提高)
目的:提高支撐器官能力,改善心臟供氧狀況。
任務:發(fā)展有氧與無氧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跑量逐步增加,循序漸進,有一定的強度要求。同時強調跑的技術要自然、放松、省力、重心要高。
第三階段(強化)
目的:把握競技狀態(tài)出現的時機。
任務:提高訓練質量和訓練水平。
這個階段要求強化訓練,力求有所突破:
①訓練量有所下降,一般維持在上階段的四分之三左右,以求保證訓練質量。
②這個階段的訓練對運動員來說是很關鍵的,訓練中要根據她們的個人情況,嚴格執(zhí)行訓練內容的量、強度、密度。專項距離的訓練,必須用百分之百的強度去完成。這種要求的訓練,一周有一次就很可觀了。絕對速度的訓練每周大約安排二次左右,強度也要求百分之百地完成。在這階段的訓練中,有時也根據運動員本人的實際情況及比賽需要,隔24小時安排一次大強度的專項訓練(這種訓練能在科研人員的配合下,依據運動員本人的生理指標來確定間隔多少時間安排一次大強度的專項訓練則更為實際)。用極限強度或超極限強度的訓練,多數人做不到,但提高和培養(yǎng)競技能力又必須這樣做。實踐證明:離這個要求越近的人,就越有可能取得好的成績。這時誰的訓練有突破,誰就有可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③強度訓練要逐步增加。300M+200M+100M×1/2,每距離間歇約在3分鐘(慢走100M),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引人入勝,而且與比賽的心理相接近,起到了心理訓練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訓練手段來作為運動員訓練水平和競技能力的評定依據。如果運動員在間歇跑的過程中,強度越跑越快,說明她的能力在增加??偠灾?這一階段的訓練量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才能以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投入比賽。
④把握競技狀態(tài)出現的時機是這個階段訓練的關鍵。過早地出現競技狀態(tài)的高峰,離比賽日期甚遠,容易貽誤戰(zhàn)機,競技狀態(tài)高峰出現過遲也會導致戰(zhàn)機的貽誤。這是訓練畫龍點睛的藝術,是一個較難處理得好的問題。我們往往經過這樣情況,賽前訓練狀況不錯,可惜到比賽時卻未能表現出來。另一種是賽前看起來狀況不理想或訓練情況一般,但在比賽中發(fā)揮得很突出。從這兩個相反的結果來看,說明賽前的訓練是很復雜的。其中有運動員健康狀況和心理、意志、決心、情緒等,也就是教練員對訓練中各種信息有正確的判斷分析處理,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
⑤要使運動員身體于健康情況下,在比賽前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得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注意訓練后的恢復措施及手段的應用,這是這階段訓練中重點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由于大強度的訓練,使體內很多能源物質損失,一時補充不上來而使能量供需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由于緊張的訓練使肌體的疲勞和神經系統(tǒng)的疲勞堆積,很容易產生傷病,迫使訓練中斷,教練員來不得半點疏忽。由于條件所限,目前我們還沒有更多、更好的生理指標可利用,還停在感性和經驗的階段上。
第四階段(臨賽調整)
目的:把競技狀態(tài)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
任務:使肌肉得到超量恢復。
這個階段要求適當維持訓練,使神經、心理得到充分放松、協調、平衡。①調整神經系統(tǒng)和各部位肌肉,使其得到較充分的放松、協調,使肌肉富有彈性,以便在比賽中充分發(fā)揮訓練水平。②使前段經過強化訓練后積累的疲勞得到恢復。③這時的訓練是養(yǎng)精蓄稅的訓練。是形成競技狀態(tài)的訓練,各訓練手段的采用,都要恰如其分,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任何一種過大或過小的訓練負荷都有可能導致比賽的失利。
2 小結
2.1 最佳競技狀態(tài)不可能很快達到,而是需要經過艱苦的較長時間的訓練和必要的比賽才能實現。
2.2 最佳的訓練效果,莫過于通過較大的訓練負荷來實現,在進行強化訓練時,又需力求有所突破。這種訓練,突破與否,直接關系到訓練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2.3 要合理地安排賽前訓練和比賽。運動員參加一定級別的比賽并使運動員在比賽中創(chuàng)造一定水平的運動成績和取勝,以提高參加對重大比賽的信心和欲望。